用药剂量与用法
http://www.100md.com
南京中医药大学
用药 剂 量 与 用 法
学习要求
1.熟悉用药剂量与药效的关系及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
2.熟悉中药的煎煮时间与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等不同要求)。
自测题
第一 中药的用药剂量
中药的计量单位,古代有重量(铣、两、钱、斤等)、度量(尺、寸等)
及容量(斗、升、合等)多种计量1方法,用来量取不同的药物。此夕卜
还有可与上述计量方法换算的“刀圭”、“方寸匕”、“撮、“枚”
, 百拇医药
等较粗略的计量方法。由于占今度量衡制的变迁,后世多以重量为计量固
体药物的方法。明清以来,普遍采用16进位制,即1斤=16两=160钱。现
在我国对中药生药计是采用公制,即1kg=1000s。为了处方和配药特别是
古方的配用需要进行换算时的方便,按规定以如下近似值进行换算:
一两(16进位制)=30g
一钱=3g
一分=0.3g
一厘=0.03g
用药量,称为剂量,一般是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量。也有是指在方剂中
, 百拇医药
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
剂量是否得当,是能否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主要
依据所用药物的性质、临床运用的需要以及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中药的
具体用量。
一、药物方面
药材质量:质优者药力充足,用量勿须过大,质次者药力不足,用量可大
一些。
药材质地:一般来说,花叶类质轻的药,用量宜轻(无毒药一般用量为3
~10g);金石、贝壳类质重的药物量宜重(无毒药一般用量为10~30g)
, 百拇医药
i鲜品一般用量也较大(无毒药一般用具为30~60g)。
药物性味:药性较弱、作用温和、药味较淡的药,用具可稍重;药性较强,作用强烈,药味较浓的药,用具则宜轻。
有毒无毒:无毒篙用量变化幅度可稍大,有毒者应将剂量严格控制在安全
范围内。
二、应用方面
方药配伍:一般药物单味应用时,用具可较大;人复方应用时,用量可略
小。同一药在复方中作主药时,一般较之作辅药时为重。
剂型:多数药物作汤剂时,因其有效成分多不能完全溶解,故用量一
般较之作丸、散剂时的服用量为重。
, 百拇医药
用药目的:临床用药时,由于用药目的不同,同一药物的用量可不同。如
摈榔,用以消积、行气、利水,常用剂量为6~15g;而用以杀姜片虫、绦
虫时,即须用到60~120g。再如洋金花,如用以止咳平喘或止痛,一般只
用0.3~0.6g,每日量不超过1.5g,但若用作麻醉药时可用到20g。即使是
利用药物的同一功效,也可能因为用药目的不同而使用不同剂量。如泻下
药牵牛子,李杲说它“少则动大便,多则下水”。同是用以泻下,用以通
便导滞,用量宜轻;若用以峻下逐水,则用量宜重。
三、患者方面
, 百拇医药
年龄大小:由于小儿身体发育尚未健全,老年人气血渐衰,对药物的耐受
力均较弱。特别是作用峻猛,容易损伤正气的药物,用量应低于青壮年的
用药量。小儿五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四分之一,五、六岁以上可按成人
量减半用。
性别:对于一般药物,男女用量区别不大,但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用
活血祛瘀通经药用量一般不宜过大。
体质强弱:体质强壮者用量可重;体质虚弱者用量宜轻,即使是用补益药,也宜从小剂量开始,以免虚不受补。
病程长短:一般来说,新病患者正气损伤较小,用量可稍重;久病多体虚,用量宜轻。
, 百拇医药
病势轻重:一般来说,病急病重者用量宜重;病缓病轻者用量宜轻。如病
重药轻,犹如杯水车薪,药不能控制病势,若病轻药重,诛伐太过,药物
也会损伤正气。
另外,在患者方面还应考虑到患者在职业、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如体
力劳动者的腠理一般较脑力劳动者的致密。使用发汗解表药时,对体力劳
动者用量可较脑力劳动者稍重一些。在确定药物剂量时,除应注意上述因
素外,还应考虑到季节、气候及居处的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做到“因
时制宜”、“因地制宜”。
第二 中药的用法
, 百拇医药
用法,指中药的应用方法,内容十分广泛。本书主要讨论中药的给药途径、应用形式、煎煮方法和服药方法。
一、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亦是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之一。因为机体的不同组织对于药物的
吸收性能不同,对药物的敏感性亦有差别,药物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消
除情况也不一样。所以,给药途径不同,会影响药物吸收的速度、数量以
及作用强度。有的药甚至必须以某种特定途径给药,才能发挥某种作用。
中药的传统给药途径,除口服和皮肤给药两种主要途径外,还有吸入、舌
下给药、粘膜表面给药、直肠给药等多种途径。本世纪30年代后,中药的
, http://www.100md.com
给药途径又增添了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穴位注射和静脉注射等。
不同的途径给药各有其特点。临床用药时,具体应选择何种途径给药,除
应考虑各种给药途径的特点外,还需注意病证与药物双方对给药途径的选
择。而病证与药物对给药途径的选择,则是通过对剂型的选择来体现的。
二、应用形式
无论从什么形式给药,都需要将药物加工制成适合医疗、预防应用的一定
剂型。传统中药剂型中,有供口服的汤剂、丸剂、散剂、酒剂、滋膏剂、露剂;供皮肤用的软膏剂、硬膏剂、散剂、丹剂、涂擦剂、浸洗剂、熏剂;
还有供体腔使用的栓剂、药条、钉剂等等。本世纪30年代研创出了中药注
, 百拇医药
射剂,以后又发展了胶囊剂、冲剂、气雾剂、膜剂等新剂型。其具体内容
可参见《中药药剂学》。
三、煎煮方法
中药的疗效除与剂型的类别有关外,还与制剂工艺有着密切关系,由于汤
剂是临床应用中药最常采用的剂型,并且大多由病家自制,为了保证临床
用药能获得预期的疗效,医生应将汤剂的正确煎煮法向病家交待清楚。煎
药器具:最好用陶瓷器皿中的砂锅、砂罐。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
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并且导热均匀,保暖性能好。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
皿或不锈钢锅。煎药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因金属元素容易与药液
, http://www.100md.com
中的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煎药用水: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一般来
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加水多少:按理论
推算,加水量应为饮片吸水量、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的
总和。虽然实际操作时加水很难做到十分精确,但至少应根据饮片质地疏
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确定加水多少。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
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
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
, 百拇医药
短的药物,则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煎前浸泡: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
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多数
药物宜用冷水漫泡,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
可浸泡1小时。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煎煮火候及时间:煎煮中药还应注意火候与煎煮时间适宜。煎一般药宜先
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
或过快熬干。解表药及其它芳香性药物,一般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
, http://www.100md.com
维持10~15分钟左右即可。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及补益药,一般宜文火久煎,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榨渣取汁:汤剂煎减后应榨渣取汁。因为一般药物加水煎煮后都会吸附一
定药掖。其次,已经溶入药掖中的有效成分可能被药渣再吸附。如药渣不
经压榨取汁就抛弃,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尤其是一些遇高热有效成分容
易损失或破坏而不宜久煎或煎两次的药物,药渣中所含有效成分所占比例
会更大,榨渣取汁的意义就更大。’“煎煮次数:一般来说,一剂药可煎
三次,最少应煎两次。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
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
, 百拇医药
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
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为
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一剂药最好煎煮两次或三次。
人药方法: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
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
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所以,煎制汤剂还应讲究人药
方法。
1.先煎如磁石、牡蜕等矿物、贝壳类药物,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
, 百拇医药
先入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它药同煎J1乌、附于等药因其毒烈性经久煎可
以降低,也宜先煎。制川乌、制附片也应先煎半小时再入它药同煎,以确
保用药安全。
2.后下如薄荷、白豆寇、大黄、番泻叶等药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
散或破坏而不耐煎煮者,入药宜后下,待他药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几分
钟即可。大黄、番泻叶等药甚至可以直接用开水泡服。
3.包煎如蒲黄、海金沙等因药材质地过轻,煎煮时易飘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用;车前于、茸茁子等药材较细,又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煎煮时容易粘锅、糊化、焦化;辛夷、旋覆花筹药材有
, 百拇医药
毛,对咽喉有刺激性,这几类药人药时宜用纱布包裹入煎。
4.另煎如人参等贵重药物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造成浪费。
5.烊化如阿胶等胶类药,容易粘附于其它药渣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
容易熬侥,宜另行烊化,再与其它药汁兑服。
6.冲服如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及竹沥等汁液性药材,宜用煎好的其它药
液或开水冲服。
四、眼药方法
口眼,是临床使用中药的主要给药途径。口眼给药的效果,除受到剂型等
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服药的时间、服药的多少及服药的冷热等服药方法有
, 百拇医药
关。
(一)服药时间
迢时眼药也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方面,古代医家对此甚为重视。《扬液本草》
说:“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
后盖有义在其中也。’’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病情需要及药
物特性来确定。
清晨空腹时,因胃及十二指肠内均无食物,所眼药物·可避免与食物混合,能迅速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峻下逐水药晨起空腹时服药,不仅有利于药
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晚间频频起床影响睡眠。
饭前,胃中亦空虚。驱虫药、攻下药及其它治疗胃肠遣疾病的药物宜饭前
, http://www.100md.com
眼用。因饭能服用,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故多数药都宜饭前眼用。
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药物与食物混和,可减轻其对胃肠的刺激,故
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消食药亦宜饭后及时服用,以利充分发
挥药效。一般药物,无论饭前或饭后服,服药与迸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药效的发挥。
此外,为了使药物能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药还应在特定的时间服用:如安
神药用于治失眠,宜在睡的30分钟至1小时服药,缓下剂亦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涩精止遗药也。
应眼一-次药,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两小时眼药,急性病则不拘时眼。
, 百拇医药
(二)服药多少
一般疾病眼药,多采用每日一剂,每剂分二服或三服。病倩急重者,可
每隔四小时左右眼药一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利于顿挫病势。
应用发汗药、泻下药时,如药力较强,眼药应适可而止。一般以得汗、得
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
呕吐病人眼药宜小量频服。小量,药物对胃的刺激小,不致药入即吐,频
服,才能保证一定的眼药量。
(三)服药冷热
临床用药时,服药的冷热应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一般汤药多宜温眼。如
治寒证用热药,宜于热眼。特别是辛温发汗解表药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不仅药宜热服,服药后需温覆取汗。至于治热病所用寒药,如热在胃肠,患者欲冷饮者可凉服,如热在其它脏腑,患者不欲冷饮者,寒药仍以温服
为宜。另外,用从治法时,也有热药凉服,或凉药热服者。
此外,对于丸、散等固体药剂,除特别规定外,一般都宜用温开水送服。
_, 百拇医药
学习要求
1.熟悉用药剂量与药效的关系及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
2.熟悉中药的煎煮时间与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等不同要求)。
自测题
第一 中药的用药剂量
中药的计量单位,古代有重量(铣、两、钱、斤等)、度量(尺、寸等)
及容量(斗、升、合等)多种计量1方法,用来量取不同的药物。此夕卜
还有可与上述计量方法换算的“刀圭”、“方寸匕”、“撮、“枚”
, 百拇医药
等较粗略的计量方法。由于占今度量衡制的变迁,后世多以重量为计量固
体药物的方法。明清以来,普遍采用16进位制,即1斤=16两=160钱。现
在我国对中药生药计是采用公制,即1kg=1000s。为了处方和配药特别是
古方的配用需要进行换算时的方便,按规定以如下近似值进行换算:
一两(16进位制)=30g
一钱=3g
一分=0.3g
一厘=0.03g
用药量,称为剂量,一般是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量。也有是指在方剂中
, 百拇医药
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
剂量是否得当,是能否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主要
依据所用药物的性质、临床运用的需要以及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中药的
具体用量。
一、药物方面
药材质量:质优者药力充足,用量勿须过大,质次者药力不足,用量可大
一些。
药材质地:一般来说,花叶类质轻的药,用量宜轻(无毒药一般用量为3
~10g);金石、贝壳类质重的药物量宜重(无毒药一般用量为10~30g)
, 百拇医药
i鲜品一般用量也较大(无毒药一般用具为30~60g)。
药物性味:药性较弱、作用温和、药味较淡的药,用具可稍重;药性较强,作用强烈,药味较浓的药,用具则宜轻。
有毒无毒:无毒篙用量变化幅度可稍大,有毒者应将剂量严格控制在安全
范围内。
二、应用方面
方药配伍:一般药物单味应用时,用具可较大;人复方应用时,用量可略
小。同一药在复方中作主药时,一般较之作辅药时为重。
剂型:多数药物作汤剂时,因其有效成分多不能完全溶解,故用量一
般较之作丸、散剂时的服用量为重。
, 百拇医药
用药目的:临床用药时,由于用药目的不同,同一药物的用量可不同。如
摈榔,用以消积、行气、利水,常用剂量为6~15g;而用以杀姜片虫、绦
虫时,即须用到60~120g。再如洋金花,如用以止咳平喘或止痛,一般只
用0.3~0.6g,每日量不超过1.5g,但若用作麻醉药时可用到20g。即使是
利用药物的同一功效,也可能因为用药目的不同而使用不同剂量。如泻下
药牵牛子,李杲说它“少则动大便,多则下水”。同是用以泻下,用以通
便导滞,用量宜轻;若用以峻下逐水,则用量宜重。
三、患者方面
, 百拇医药
年龄大小:由于小儿身体发育尚未健全,老年人气血渐衰,对药物的耐受
力均较弱。特别是作用峻猛,容易损伤正气的药物,用量应低于青壮年的
用药量。小儿五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四分之一,五、六岁以上可按成人
量减半用。
性别:对于一般药物,男女用量区别不大,但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用
活血祛瘀通经药用量一般不宜过大。
体质强弱:体质强壮者用量可重;体质虚弱者用量宜轻,即使是用补益药,也宜从小剂量开始,以免虚不受补。
病程长短:一般来说,新病患者正气损伤较小,用量可稍重;久病多体虚,用量宜轻。
, 百拇医药
病势轻重:一般来说,病急病重者用量宜重;病缓病轻者用量宜轻。如病
重药轻,犹如杯水车薪,药不能控制病势,若病轻药重,诛伐太过,药物
也会损伤正气。
另外,在患者方面还应考虑到患者在职业、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如体
力劳动者的腠理一般较脑力劳动者的致密。使用发汗解表药时,对体力劳
动者用量可较脑力劳动者稍重一些。在确定药物剂量时,除应注意上述因
素外,还应考虑到季节、气候及居处的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做到“因
时制宜”、“因地制宜”。
第二 中药的用法
, 百拇医药
用法,指中药的应用方法,内容十分广泛。本书主要讨论中药的给药途径、应用形式、煎煮方法和服药方法。
一、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亦是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之一。因为机体的不同组织对于药物的
吸收性能不同,对药物的敏感性亦有差别,药物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消
除情况也不一样。所以,给药途径不同,会影响药物吸收的速度、数量以
及作用强度。有的药甚至必须以某种特定途径给药,才能发挥某种作用。
中药的传统给药途径,除口服和皮肤给药两种主要途径外,还有吸入、舌
下给药、粘膜表面给药、直肠给药等多种途径。本世纪30年代后,中药的
, http://www.100md.com
给药途径又增添了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穴位注射和静脉注射等。
不同的途径给药各有其特点。临床用药时,具体应选择何种途径给药,除
应考虑各种给药途径的特点外,还需注意病证与药物双方对给药途径的选
择。而病证与药物对给药途径的选择,则是通过对剂型的选择来体现的。
二、应用形式
无论从什么形式给药,都需要将药物加工制成适合医疗、预防应用的一定
剂型。传统中药剂型中,有供口服的汤剂、丸剂、散剂、酒剂、滋膏剂、露剂;供皮肤用的软膏剂、硬膏剂、散剂、丹剂、涂擦剂、浸洗剂、熏剂;
还有供体腔使用的栓剂、药条、钉剂等等。本世纪30年代研创出了中药注
, 百拇医药
射剂,以后又发展了胶囊剂、冲剂、气雾剂、膜剂等新剂型。其具体内容
可参见《中药药剂学》。
三、煎煮方法
中药的疗效除与剂型的类别有关外,还与制剂工艺有着密切关系,由于汤
剂是临床应用中药最常采用的剂型,并且大多由病家自制,为了保证临床
用药能获得预期的疗效,医生应将汤剂的正确煎煮法向病家交待清楚。煎
药器具:最好用陶瓷器皿中的砂锅、砂罐。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
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并且导热均匀,保暖性能好。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
皿或不锈钢锅。煎药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因金属元素容易与药液
, http://www.100md.com
中的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煎药用水: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一般来
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加水多少:按理论
推算,加水量应为饮片吸水量、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的
总和。虽然实际操作时加水很难做到十分精确,但至少应根据饮片质地疏
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确定加水多少。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
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
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
, 百拇医药
短的药物,则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煎前浸泡: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
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多数
药物宜用冷水漫泡,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
可浸泡1小时。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煎煮火候及时间:煎煮中药还应注意火候与煎煮时间适宜。煎一般药宜先
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
或过快熬干。解表药及其它芳香性药物,一般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
, http://www.100md.com
维持10~15分钟左右即可。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及补益药,一般宜文火久煎,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榨渣取汁:汤剂煎减后应榨渣取汁。因为一般药物加水煎煮后都会吸附一
定药掖。其次,已经溶入药掖中的有效成分可能被药渣再吸附。如药渣不
经压榨取汁就抛弃,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尤其是一些遇高热有效成分容
易损失或破坏而不宜久煎或煎两次的药物,药渣中所含有效成分所占比例
会更大,榨渣取汁的意义就更大。’“煎煮次数:一般来说,一剂药可煎
三次,最少应煎两次。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
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
, 百拇医药
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
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为
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一剂药最好煎煮两次或三次。
人药方法: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
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
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所以,煎制汤剂还应讲究人药
方法。
1.先煎如磁石、牡蜕等矿物、贝壳类药物,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
, 百拇医药
先入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它药同煎J1乌、附于等药因其毒烈性经久煎可
以降低,也宜先煎。制川乌、制附片也应先煎半小时再入它药同煎,以确
保用药安全。
2.后下如薄荷、白豆寇、大黄、番泻叶等药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
散或破坏而不耐煎煮者,入药宜后下,待他药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几分
钟即可。大黄、番泻叶等药甚至可以直接用开水泡服。
3.包煎如蒲黄、海金沙等因药材质地过轻,煎煮时易飘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用;车前于、茸茁子等药材较细,又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煎煮时容易粘锅、糊化、焦化;辛夷、旋覆花筹药材有
, 百拇医药
毛,对咽喉有刺激性,这几类药人药时宜用纱布包裹入煎。
4.另煎如人参等贵重药物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造成浪费。
5.烊化如阿胶等胶类药,容易粘附于其它药渣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
容易熬侥,宜另行烊化,再与其它药汁兑服。
6.冲服如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及竹沥等汁液性药材,宜用煎好的其它药
液或开水冲服。
四、眼药方法
口眼,是临床使用中药的主要给药途径。口眼给药的效果,除受到剂型等
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服药的时间、服药的多少及服药的冷热等服药方法有
, 百拇医药
关。
(一)服药时间
迢时眼药也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方面,古代医家对此甚为重视。《扬液本草》
说:“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
后盖有义在其中也。’’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病情需要及药
物特性来确定。
清晨空腹时,因胃及十二指肠内均无食物,所眼药物·可避免与食物混合,能迅速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峻下逐水药晨起空腹时服药,不仅有利于药
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晚间频频起床影响睡眠。
饭前,胃中亦空虚。驱虫药、攻下药及其它治疗胃肠遣疾病的药物宜饭前
, http://www.100md.com
眼用。因饭能服用,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故多数药都宜饭前眼用。
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药物与食物混和,可减轻其对胃肠的刺激,故
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消食药亦宜饭后及时服用,以利充分发
挥药效。一般药物,无论饭前或饭后服,服药与迸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药效的发挥。
此外,为了使药物能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药还应在特定的时间服用:如安
神药用于治失眠,宜在睡的30分钟至1小时服药,缓下剂亦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涩精止遗药也。
应眼一-次药,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两小时眼药,急性病则不拘时眼。
, 百拇医药
(二)服药多少
一般疾病眼药,多采用每日一剂,每剂分二服或三服。病倩急重者,可
每隔四小时左右眼药一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利于顿挫病势。
应用发汗药、泻下药时,如药力较强,眼药应适可而止。一般以得汗、得
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
呕吐病人眼药宜小量频服。小量,药物对胃的刺激小,不致药入即吐,频
服,才能保证一定的眼药量。
(三)服药冷热
临床用药时,服药的冷热应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一般汤药多宜温眼。如
治寒证用热药,宜于热眼。特别是辛温发汗解表药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不仅药宜热服,服药后需温覆取汗。至于治热病所用寒药,如热在胃肠,患者欲冷饮者可凉服,如热在其它脏腑,患者不欲冷饮者,寒药仍以温服
为宜。另外,用从治法时,也有热药凉服,或凉药热服者。
此外,对于丸、散等固体药剂,除特别规定外,一般都宜用温开水送服。
_,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药学版 > 药物手册 > 中成药 > 儿科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