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院 > 医院动态
编号:179745
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陈勇不明高热治验
http://www.100md.com 2002年6月1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765期
     戚某,女,30岁,河北省某市人。病人以高热77天,体温在39℃以上而来就诊。

    患者于2001年7月16日突发不明原因高热,体温39℃以上。在当地医院住院20天高热不减,后转入北京某医院,住院42天后体温略有下降,但未至正常,且时有起伏。出院后第4天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体温突然升至40℃。病人持续高热,久治不愈,遂于2001年9月30日来陈勇主任医师处求诊。

    患者来诊时身发高热,体温39℃,以上午10点至午后4点为甚,微恶风寒,精神萎靡,面色不华,少气乏力,懒言声低,周身疼痛,心烦喜呕,纳呆食少,口干不欲饮,胸脘痞闷,下肢有红色皮疹,舌暗红,苔薄白而干,脉沉细数。审其病因,观其脉症,中医诊断为内伤发热,辨证为温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潜伏阴分,耗伤阴液。治宜滋阴凉血,清热生津,方用青蒿鳖甲汤、白虎汤、小柴胡汤化裁:青蒿10g,鳖甲10g,地骨皮10g,龟板10g,秦艽20g,白薇10g,元参20g,银柴胡10g,生石膏30g,炒知柏各10g,柴胡10g,半夏10g,黄芩10g,砂仁10g,焦三仙各10g,常山10g,赤芍10g,丹皮10g,花粉10g,金银花3g。6剂水煎服。

    患者服药6剂后发热明显减轻,体温在38℃左右,发热时间在午后2~3点之间,较前发热时间缩短,精神面色好转,下肢皮疹消失。更上方去金银花、花粉,常山加至15g,继服7剂。

    服上方7剂后来诊,自诉服药2剂后发热已退,现周身疼痛,余无不适。此属久病后气阴两伤,风邪内侵,治以补气养阴,祛风通络止痛,以玉屏风散合独活寄生汤化裁:生黄芪30g,白术10g,防风10g,羌独活各10g,寄生30g,秦艽20g,鳖甲20g,砂仁6g,焦三仙各10g,桑枝30g,防己10g,鸡血藤30g,当归10g,桂枝6g,川芎10g,丹参15g。7剂水煎服。药后身痛已除,余皆正常。

    本案病人高烧77天,西医诊为不明高热,用西药治之效罔。陈勇主任医师分析此案时认为,病人患病之初,时值酷暑盛夏,感受了暑热时邪,致阳明经邪热炽盛,故病人高热不止,午时尤甚。取白虎汤之生石膏清阳明经热邪,加知母、黄柏、金银花、花粉助其清热之力,且知母质润可滋已伤阴津;因发热时长,热邪留于半表半里,出现小柴胡汤证之心烦喜呕、纳呆食少、胸脘痞闷等,故以小柴胡汤中之柴胡、黄芩、半夏和解清热,除烦降逆,又加砂仁、焦三仙和胃理中消食;热病后期,余热未除,邪伏阴分,燔灼阴津,血分热盛,宜用青蒿鳖甲汤加龟板、秦艽、地骨皮、银柴胡、白薇、元参滋阴养血、清热透邪;加赤芍、丹皮凉血清热,以助热退。此方中亦寓清骨散之意,可见其以滋补阴液、清热凉血为重。方中常山一味药,关老临床常用其配伍使用,以治不明原因发热。此案之高热病人,既有阳明实热,又有邪在少阳表现,但病以热灼津伤、阴虚内热和血分热盛为重,故以白虎汤、小柴胡汤和青蒿鳖甲汤三方合而治之,尤重滋阴凉血清热,以达热退阴复烧退之目的。, 百拇医药(肖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