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要闻集萃
编号:180031
透视医院重组
http://www.100md.com 2002年6月12日 国医网
     现在每逢医院管理者开会,都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加入世贸组织了,竞争加剧了,我们要赶快行动了。然而记者也从患者那里听到这样的反映:北京的一些大医院根本没有紧迫感,仅仅以门诊为例:夜间排队挂号,白天病人多得人挨人……这使得大医院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医生们也大多觉得“皇粮”还能吃几年。 然而,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却从自身开刀了:两个月前,该院打破沿袭了多年的传统模式,经过资源重组,建立了集临床、教学、科研和防盲治盲为一体的眼科中心,成为目前国内综合医院中规模最大的眼科中心。拿该院院长韩德民的话讲,他们这是重组资源,重振旗鼓。 找出弊端———百年老树要发新芽 应该说,同仁医院眼科的日子并不难过。得特色专科之优势,靠百年金色品牌,同仁眼科一直是专业领域的龙头老大。然而,就像大树枝叶再繁茂,也得扎新根、发新芽一样,同仁人在思索怎样才能“ 超越自我”。 眼科现有的模式是临床科室和眼科研究所各自独立,对外交流不够,合作空间狭窄。有人将重组前的同仁眼科比喻为“大人穿童装”,意即束手束脚。主要体现在:科室综合考核标准不明确,医生中存在只要临床过得去,其他可以忽略的倾向,科研水平提高不够;科研课题散而小,很难有国家级的成果。 分析形势———重组核心是竞争 同仁人对当今的医疗市场是这样分析的:许多外资在国内办医院,大多是瞄着特色专科。一来节省资金,比较好运作,二来短时间内容易见效。由于这些医院大多是民营企业的管理方法,在人员等方面的自主权较大,政策十分灵活,对公立大医院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态势。另一方面,国内一些医院的眼科这些年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 有多少医疗机构已经在觊觎这块金字招牌了!有多少患者已经因排不上在此看病而转向其他医院了!面对严峻的形势,保持优势、提高竞争力,已是当务之急。同仁眼科对自己改革的定位很清楚:拧成一股绳,提升竞争力。因此,同仁的决策层毅然决定:打破多年来科所各唱一台戏的局面,进行资源重组,提升同仁眼科的国内国际地位和水平。 医院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聘眼科中心主任,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来自广州中山医科大学眼科中心的王宁利教授脱颖而出,以其雄厚的实力、良好的素质和对学科发展的独到见解,赢得了同仁眼科同道的认可,成为眼科中心的首席专家和学科带头人。 采取对策———编织重组“安全网” 新的眼科中心的模式令人耳目一新:由非眼科专业的院长韩德民直接担任中心主任,王宁利任常务副主任,原眼科研究所所长徐亮任中心副主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实该院从1986年起就曾酝酿成立眼科中心,但几任领导班子都未能实现。书记张盼弟向记者道出了其中原委:如果决策层不下决心从体制上做根本的改变,科所结合便是空中楼阁。 这次为什么得以重组成功?同仁人说:是形势所迫。韩德民院长认为,是天时、地利、人和,是维护同仁眼科最高利益的必然。 王宁利教授走马上任已两个月了,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眼科中心大胆进行机构调整和改革,各级干部竞聘上岗,使一些年轻有为、具有竞争意识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走上领导管理岗位。 缓解百姓就医难是中心成立后最先干的一件事,他们推出了一系列便民措施,对眼科门诊进行了调整,为专家配助手,实行专家负责制和医疗一条龙服务,使专家门诊量上升了近1/3;他们还准备近期向白天看病不方便的上班族和当天没挂上号的外地病人推出“黄昏门诊”,并开通眼科专家网上挂号系统,逐步改善患者挂号难的现状。中心还将通过建立会员制名人眼科保健俱乐部、制定弱势群体医疗扶植计划等,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对眼科医疗服务的需求。 如今,中心正依靠眼科的先进技术,凭借同仁的综合实力,在科研上形成合力;临床方面与相关学科合作发展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在神经眼科学、创伤眼科与眼外伤以及鼻眼相关疾病、颌面外科与眼科等领域形成特色。眼科中心就如同仁这艘航船上的指挥室,引领航空母舰驶向光明。,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