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内科
编号:182853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http://www.100md.com 2002年6月2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773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临床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主要发于四肢,尤其以下肢中小动静脉为主。临床表现有下肢缺血性疼痛,间歇性跛行,皮肤色泽改变,受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最终肢端坏死,严重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和劳动能力。本病属于祖国医学之“脱骨疽”范畴,笔者多年来,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此疾,取效满意。现举治验一例如下:

    李某,女,49岁,2001年10月12日来诊。患者在办公室从事服务工作二十余年,身体肥胖,平时怕冷。1996年开始出现右足背外侧麻木疼痛,病初未引起重视,以后病情逐渐加重,患肢剧烈疼痛,间歇跛行,局部皮温降低。下肢彩超检查显示,血流速度减慢,供血减少,确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抗纤酶等治疗有所好转。2001年9月,病又复发,经抗纤酶、青霉素治疗十几天后,患者仍患肢疼痛,不能行走,夜间疼痛剧烈,小便清长,大便正常,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沉弦,证属瘀血阻络,气血不畅,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外用75%酒精500ml浸泡红花50g,24小时后,用其外涂患处,一天4~5次;内服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当归12g,川芎9g,赤芍9g,生地15g,黄芪20g,桃仁12g,红花10g,牛膝10g,柴胡6g,枳壳10g,丹参30g,地龙15g,地鳖虫15g。10剂水煎服。药后患肢疼痛明显减轻,患肢已能下地行走,效不更方,又进10剂,患肢疼痛消失,行走正常,未再复发。

    按:本例患者素体肥胖,恣食肥腻,脾虚湿盛,阳气不足,故畏寒怕冷;阳气不足,寒凝气血,气血瘀阻,故而患肢疼痛、皮温降低。治宜活血化瘀,补气温阳,通络止痛。方中当归、川芎、红花、丹参、川芎、赤芍、桃仁、生地等养血滋阴,通经活血;牛膝引血下行,黄芪补气温阳,柴胡、枳壳疏肝行气,气行则血行;地龙、地鳖虫助诸药起搜刮剔除经脉中瘀血之用。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温阳通脉之功。

    据有关研究发现,血府逐瘀汤有舒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故可以用本方加减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若为寒凝血瘀、经络痹阻的血栓性脉管炎,可加用制附子10g、鹿角胶10g,以加重温里祛寒之功,同时又能暖肝补血,起到舒筋、活血、通络之效。

    本方在临床应用中还要根据患者年龄大小、体质强弱、邪正盛衰等情况,灵活加减施治。, 百拇医药(王奋强)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理血剂 > 活血祛瘀 > 血府逐瘀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