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细菌性痢疾
编号:183753
细菌性痢疾的中医治疗2
http://www.100md.com 2002年7月8日 网易
    急性期:

    1.普通型:

    突然发热,腹痛腹泻。大便先为稀便,很快转为典型的脓血样,每日10次以上,伴里急后重,全腹压痛,以下腹显著。乙状结肠可触及,有压痛。本期持续1~2周后缓解或自愈,或逐渐转为慢性。严重者大便失禁,有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神志模糊,有呃逆,腹部气胀或凹陷,体温可以很高或在常温以下,可因酸中毒或周围循环衰竭而死亡。

    个别急性期及恢复期病人,可在大关节出现渗出性关节炎,伴全身发热及局部红肿,关节腔穿刺液为无菌性,是痢疾的变态反应,用强的松治疗后不留遗迹。

    2.轻型:

    大都表现为肠炎,可有微热。排稀便,一日数次,偶有粘液,但无脓血。

    3.中毒型:
, 百拇医药
    多见于体质较好的儿童,突然发病。或以普通型开始,于1~2天内突变,患者高热达40℃以上,精神萎顿,频发惊厥,迅速出现休克和/或呼吸衰竭,可有咖啡色吐物。而痢疾症状多缺如,因而易被误诊。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早期是微循环痉挛引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速,血压正常或稍高,眼底小动脉可见痉挛。稍晚则嘴唇指甲发绀,皮肤花纹明显。当病理生理发展至瘀血阶断,血压下降显著出现少尿或无尿,肺循环瘀血,呼吸困难和咯血;心脏缺血缺氧易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

    脑型(呼吸衰竭型):因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缺氧、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早期即有面色苍白,嗜睡惊厥,血压正常或稍高,很快进入昏迷,瞳孔大小不等,忽大忽小,对光反射迟钝,出现呼吸节律不齐,深浅不匀,下颌呼吸等,很快以呼吸衰竭死亡。

    混合型:以上两型同时出现,是最凶险的一型。

    慢性期:
, 百拇医药
    病程在2个月以上者为慢性,多由于轻型病例未能诊治,一般病例治疗不及时或不合理造成,也有因菌耐药,虽经正规治疗仍转为慢性者。凡有营养不良,胃酸低,慢性胆囊炎,肠道寄生虫病者易形成慢性;神经稳定性失常,饮食失常,受凉或过度劳累则是导致慢性或缓解期转为急性发作的诱因。

    1.慢性迁延型:患者有轻重不等的痢疾症状,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多有屡次不愈史,大便成形或较稀次数较多,带粘液和少量脓血。腹部有压痛,乙状结肠粗厚可触及。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维生素缺乏症,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劳动力减退。

    2.急性发作型:因某种原因,原来是静止的病人有急性发作,或迁延型病人的症状加剧发作。有腹痛,微热,大便次数增多,作痢疾样,但程度不如急性期严重,疗效也不如急性期满意。

    3.慢性隐匿型:1年内有痢疾史,临床上无症状,但乙状结肠镜检查有异常发现,或大便培养阳性,在流行病学上有重要意义。有慢性结肠溃疡性病变者,多并发营养不良,贫血,维生素缺乏症及神经官能症。长期用多种抗生素可合并真菌感染等,引起肠道症状加重。
, 百拇医药
    诊断:

    1.流行病学:有同菌痢患者接触与饮食不洁史(2/3病人有),地区、季节、年龄有参考意义。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血象: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多增高,常在10-20×109/L之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显著增高。慢性病人红细胞及血色素常有减少。

    粪便检查:急性期典型患者的粪便量少,有脓血,粘液,无粪质。显微镜下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与巨噬细胞有诊断价值。粪便培养阳性是确立诊断的依据。为取得阳性结果,应在用抗菌素之前选取大便的脓血或粘液部分作培养。标本必须新鲜,如搁置3~4小时或与尿混合,将影响结果。取肛拭作床边培养效果较好。

    X线钡剂检查:慢性期可见肠道痉挛,动力改变,袋形消失,肠腔狭窄,肠粘膜增厚,肠段收短,或呈节段状病变如香肠样。
, 百拇医药
    鉴别诊断:

    急性菌痢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阿米巴痢疾(虫痢):起病较缓,不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轻,大便次数少,粪量多呈暗红(果子酱)色,奇臭,粪便镜检红细胞成堆,有夏-雷氏结晶,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肠粘膜溃疡面出血轻。

    2.空肠螺杆菌肠炎:可有同家禽家畜接触史,多呈低中度发热,粪便常呈黄水样,腹痛轻微,部分病人腹痛于腹泻停止后反而加重,但无里急后重。

    3.急性坏死性出血性小肠炎:青少年多见,毒血症严重,短期内出现休克,常有全腹压痛与严重腹胀,大便镜检以红细胞为主,培养无痢菌生长。

    慢性菌痢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直肠、结肠癌:中年以后发病率较高,病情顽固,抗菌剂疗效不佳,全身状况差并且呈进行性。一般来讲,对慢性患者,均应尽早肛检或内窥镜检。

    2.肠结核:常呈腹泻与便秘交替,多有午后低热,盗汗,消瘦等一般结核病中毒等症状,腹痛多在右下腹,可扪及包块,血沉增速,X线钡剂、内窥镜检以及抗痨治疗有助诊断。

    3.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较长,内窥镜可视肠粘膜充血、水肿及溃疡形成,粘膜松脆易于出血,抗菌剂治疗多无效,需用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血清中有对肠粘膜上皮细胞的脂多糖抗体。, 百拇医药
1 2 3 4下一页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