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中药药市 > 综合
编号:185802
2002年浙贝产销情况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2年7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783期
    上月磐安县友人来电,5月中旬浙贝当地市价尚在90元(kg,下同),6月一下子跃升为100元,省内外客商在产地市场小批量交易。后同勤州老产区有关人员联系,据告,产地农户已无陈货可售,因近日多阴雨天,新货出土后正在加工中,未干,也未见上市成交。看来,又是磐安产地的一些运销户在操作浙贝市价。早在2000年夏,浙贝同山萸肉、黄连同为价格暴涨的热点药材。如今,山萸肉市价一落千丈,黄连也掉价近半,唯独浙贝这两年来市价居高不下。浙贝产地一些运销户在2000年秋时曾喊要涨到100元,后因10月起市价下跌,当年未能圆“百元”梦。现在,浙贝已产新,磐安已有新货应市,按常规产新后市价应有所回落,可是却出现反弹,使人不禁疑窦丛生。是严重减产吗?不是。笔者在产区有关人员协助下,将今年生产情况介绍如下。

    浙贝产量超千吨

    一、老产区勤州区(原勤县)。据统计局统计,全区浙贝种植面积总数为6654亩,其中商品田3503亩,种籽田3142亩。鉴于统所局的数据有偏大之嫌,改为以主产地樟村的种植面积为基础(樟村商品贝面积1919亩),全区商品田面积约在2200亩左右。由于这两年贝母价好,贝农收入丰,种贝积极性高,今年有10%的商品田不起土,以增加种籽田面积。去年冬种后前期生长情况良好,今年4月中旬起阴雨多,但影响不大,商品贝总产量约在500吨左右,接近去年产量。
, 百拇医药
    二、磐安、东阳等产区,以磐安县为重点产区。该县去年外购种贝600吨,自留种230吨,种植各种贝母5580亩,比上年5033亩增加10.8%。其中浙大贝4000亩,切片小贝600亩,种贝600亩,其余数百亩为东贝、皖贝。农民说今年浙贝属正常年景,亩产较高。由于种贝价高,为减少对外省种贝的依赖,降低生产成本,不少种植户都减少商品贝起土面积,以增加种贝面积,据调查,大约有半数商品田转化为种贝田,起土商品田面积约在2000亩左右,总产量460吨左右,与上年持平。

    东阳、永康二市和缙云县种植面积约在1100亩左右(其中东阳市457亩),大部分为大贝,除去留种,估计大贝产量140余吨。

    磐安、东阳等地尚有切片小贝等上千亩,产各种贝母近300吨。

    供求基本平衡

    一、浙贝供求总量大体是平衡的。从两大产区提供的生产情况来看,2002年全省浙大贝产量在1100吨左右,略大于需,比上年1020吨略有增加。浙贝国内年需量惯称800吨,外销约100吨。2001年全国各种贝母出口150吨,如以浙贝半数计,不超过80吨,除出口外,国内药用量可供货源1000吨。1995~1997年年平均产量1100吨,就出现供过于求,1998年夏贝母最低市价到过7~8元。再说,浙贝主要供饮片配方用,中成药投料以川贝为主,因此,从浙贝的产量和需求量来看大体上是平衡的,不是供求严重紧缺。在这种情况下,浙贝价格频频上涨就值得商榷了。
, http://www.100md.com
    二、浙贝收益丰厚。据老产区成本调查,2001年浙贝每亩减税后纯收益1.4万余元。这是在亩产205kg(较低),每公斤售50元,种贝成本7800余元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从外地购入种贝因成本高收益会有所减少。但是,不论如何,种浙贝的收益远远超过常见农副产品。如果按目前市价出售,种贝自己繁殖,亩产再提高一点,一亩净收入可达2万余元。当然,种贝成本高,土质要求严,繁殖比较慢,制约了贝母的生产发展速度。

    浙贝价格上涨原因

    一、近几年价格变化的简况。1995~1997年9~10元;1998年夏7~8元,为最低价;1999年春开始回升到12元,年末到20元;2000年3~4月起不断上涨,8月最高达到76元,10月回落到42元,11月36元,为当年最低;2001年春又回升到66元,5月产新后跌价,7~8月稳定在每公斤42元,9月份回升至56元,10月底到11月初因种贝涨价带动贝母涨价到了70元。今年春节前后有过短暂数天90元,3~4月每公斤80多元,5月中旬90元,从5月下旬起跃升至100元,同1998年最低价8元比上涨了11.5倍,在中药材中可称得上是涨价“冠军”了。
, 百拇医药
    二、种贝价上涨是导火线。磐安一带产区每年需从江苏南通等地采购数百吨种贝,早几年每公斤种贝仅7~8元,去年8月前每公斤24元,9月中旬36~38元,冬种前10月上旬涨至40元,中旬48~50元,10月下旬猛涨到70元,促使商品贝也跟着涨到70元。

    三、贝母类涨价和社会库存较薄也有关系。去年以来,以川贝为中心的贝母类价格不停上浮,以炉贝为例,近期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近50%,松贝、青贝涨幅也不低,使平贝、伊贝发生价格波动,浙贝价格随之上扬。川贝类价格上扬也反映出川贝资源不足,库存薄弱。浙贝去年产地生产者已很少有库存,少部分在运销户手中,销区库存也比较薄,处在随购随销状态。

    四、人为操作是浙贝涨价的重要因素。据了解,在勤州产地,5月中下旬有省内外运销户以每公斤27~28元收购鲜贝母自行加工(其中也可能有购去作种贝),折干算就要90多元,这还不包括加工运输等费用,因此浙贝涨到百元可能与此有关。由于销区库存薄,不怕涨价,且价高对运销者更有利,例如10元的商品10%的利润只有1元,100元商品利润即使只有5%也有5元,后者能多挣钱,所以众商买涨不买落。

    总之,浙贝涨价有多种因素,从目前来看,在人为操作下,可能尚有上涨空间。不过也应看到涨得越高,风险也会相应而来,目前浙贝的高价是不正常的,是暂时的,因此笔者希望贝母生产者、运销者们要保持冷静头脑,以免造成损失。

    同时,贝母生产者要注意总量控制,调整结构。勤州老产区要合理增加种贝面积,磐安、东阳一带要着重抓好种贝的自给,降低生产成本。贝母种植总面积要有所控制,不要盲目发展。此外,磐安、东阳一带要做到以生产大贝为主,小浙贝不应生产。, 百拇医药(万德昌)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茎类 > 浙贝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