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虫性骨关节病
【概述】
本病在我国南方省份如福建,广东,湖北,湖南,浙江林区均有流行。多在夏秋两季,四月至八月松毛虫盛发时,呈地区性暴发流行。据调查在我国已发现约40种松毛虫,危害较大及分布较广的有6种:赤松毛虫,油松毛虫,落叶松毛虫,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思芽松毛虫。其中以马尾松毛虫分布最广,危害也最大。
【治疗措施】
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原则十分重要。首先,应有松毛虫的情报制度,及时发现,积极灭虫。暂时禁止去已发生大量松毛虫的林区劳动。若有接触松毛虫或其污染物时,立即用肥皂水,漂白粉水,5%的尿素溶液或炉灰浸制的碱水洗擦暴露部位。在发痒处用碘酒、氨水涂之。并注意检查有无毒毛,出现异常现象则立即医治。 治疗应采用拔除毒毛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办法。对全身或局部发痒者可用10%的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口服抗过敏药如扑尔敏等。局部病灶处可用0.5%~1%普鲁卡因加强的松龙作病灶周围封闭;或封闭加蜈蚣、白芷,蛋清外敷,一日一次,并兼用抗过敏,止痛,消炎的药物。注意受累关节用支具保持于功能位。一般早期及时治疗,一个月左右可完全恢复。但部分病例经长期非手术治疗后,急性症状明显好转,但仍留有关节的疼痛,肿胀变形,有窦道或瘘管形成,关节强直,丧失劳动能力,则应根据病情可做病灶清除术,关节滑膜的切除术,截骨矫形术,关节的融合术,人工关节的置换术等,痊愈后病变一般不至复发。【病因学】
, http://www.100md.com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是指直接或间接接触松毛虫活体,尸体或虫毛引起的骨关节病变,是全身疾病中的一部分。 松毛虫一般有6个龄期。第1~2期的松毛虫还未长毒毛,第3~4期的毒毛尚不发达,5~6期的松毛虫毒毛及毒腺细胞很发达,是致病的时期。该期的松毛虫的胸节有发达的中空毒毛,每根毒毛的毛窝均有毒腺细胞,分泌毒液进入毒毛管腔。松毛虫成虫时,毒毛立于虫壳外,故虫茧也具有高度的致病性。即便死虫跌落地面或水中,也极易致病。
松毛虫盛发季节,如在虫区砍柴、割草或在污染的水田中割稻等劳动中,接触了松毛虫活体,尸体,毒毛或污染的衣物,柴草,水等均可发病。已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实验研究所证实,故命名为松毛虫病。松毛虫的毒毛及毒腺细胞分泌的毒素与皮肤接触后进入人体内,可引起过敏类免疫性炎症反应,主要侵犯皮肤及骨关节,有时眼、耳廓也可受累。
发病的机理尚未明确。有学者认为是毒毛刺入人体的皮肤后,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毒血症所致,但动物实验未能证实。又由于在发病的早期用抗过敏药物可迅速控制病情,故有些学者推论发病的机制为变态反应,但也未能得到有力的证实。又有学者认为是感染所致,因在病变关节或皮肤硬结的病变中抽出脓性的液体,曾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病理表现符合低毒性感染,但多数的局部抽出的液体培养为阴性。以上各种的看法,均未能提出本病明确的发病机理,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病理改变】
, http://www.100md.com
本病骨与关节的病理变化是无菌性炎症表现,受累的骨关节首先出现反应性水肿、充血,滑膜有少量的血性粘稠渗出液,表面粗糙,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病变继续发展时,则关节滑膜明显增厚,有的可达数厘米,与周围也增厚的结缔组织粘连,并有炎性细胞浸润。若滑膜及软组织肥厚继续加重,可挤压局部皮肤,影响血供,造成坏死,形成窦道。也可因关节的软骨面粗糙,缺乏血供,软骨下骨破坏被肉芽组织充填。关节间隙变窄,骨膜增厚,形成纤维性关节强直或骨性强直。
【临床表现】
多在有接触史后两天内夜间突然发病,也可延至15~30天发病。该病以全身症状轻,局部表现重为其特点。可无或较轻的全身症状,时有畏寒,食欲不佳,头晕头痛,全身乏力或伴有38°以下的体温,偶而可至39°,一般2~3日后好转或消退。区域性淋巴结可肿大,半个月左右逐渐消退,多不破溃。 局部症状表现在身体暴露部位,常见为手、腕、足、踝等处。骨关节受累后,急性期出现关节的肿大,局部红,疼痛,皮温高及功能障碍。疼痛剧烈,呈持续性刺疼及阵发性加剧,夜间更重,难以入睡。红肿可以反复发作,以单关节发病为多见,但约有三分之一侵犯多关节。也可表现一个关节的症状消退后,另一个关节又发病。多数患者患处出现直径1~2cm的红晕,中心可及疼痛的结节肿物,部分病例肿胀的结节可有波动感,穿刺可及粘稠血性分泌物,培养无细菌生长。若病变呈慢性,可逐渐强直,少数病人可出现难愈的窦道及瘘管,甚至并发化脓性关节炎。
, http://www.100md.com
当骨关节受累发病时,也可伴有皮肤受侵犯的各种皮肤表现,如斑丘疹,风团疹,水泡及脓泡,皮下结节,皮下血肿,红肿块等。经治疗后,常在一周内退疹痊愈,少数可至数月形成慢性皮炎。也可有巩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耳廓炎等。有时伴有剧痛性软组织肿块。逐渐增大,高峰期为15~30天,随后软化,病程约为1~3个月。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发病率高,危害大,常遗留功能障碍,甚至不同程度的残疾,有的病程可长达1~2年。
以上各种类型的临床表现,可单个出现,也可两种或多种在同一个病人的身体上存在,但较多见的还是骨关节炎,占30%~90%。【辅助检查】
60%以上的患者血象中嗜酸性白细胞增多,50%~60%的病人的白细胞总数在1万/mm3以上,血沉增高者约40%~70%。软组织肿块或关节穿刺液常呈淡黄色或绿黄色粘稠胶状液,偶而带血性。细菌培养多呈阴性。少数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或绿脓杆菌生长。 X线检查:在急性期多为阴性,多数在发病后一个月左右可见骨质改变。发病12天左右,X线片上可表现软组织肿胀关节周围密度增高影,皮下脂肪透明度减低,关节囊肿大。以后少数病例在邻近的软组织出现钙化及骨化影。早期骨质疏松,继而骨质边缘模糊,呈虫蚀样破坏,常见于肌腱、韧带附着的骨突区,如股骨的粗隆,尺骨鹰嘴,桡骨茎突。多数病例在骨破坏区有单层细条状骨膜反应,有的呈骨刺样或呈花边状。
慢性性主要是原来小的骨破坏区周围增生硬化,形成边缘清楚硬化的小环形病灶。小管状骨受累表现为整个骨干的增粗。若骨骺或干骺端有破坏可累及骺线;引起骨骺的早期融合。骨质改变中未见有死骨形成的表现。
关节改变除早期表现肿胀阴影及骨质疏松外,可见关节的间隙不对称性狭窄,软骨面不平,变形,有时可见半脱位。软骨下常有骨质的破坏。慢性病变主要为骨质增生及硬化,有关节自行融合的可能,形成关节强直。, 百拇医药
本病在我国南方省份如福建,广东,湖北,湖南,浙江林区均有流行。多在夏秋两季,四月至八月松毛虫盛发时,呈地区性暴发流行。据调查在我国已发现约40种松毛虫,危害较大及分布较广的有6种:赤松毛虫,油松毛虫,落叶松毛虫,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思芽松毛虫。其中以马尾松毛虫分布最广,危害也最大。
【治疗措施】
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原则十分重要。首先,应有松毛虫的情报制度,及时发现,积极灭虫。暂时禁止去已发生大量松毛虫的林区劳动。若有接触松毛虫或其污染物时,立即用肥皂水,漂白粉水,5%的尿素溶液或炉灰浸制的碱水洗擦暴露部位。在发痒处用碘酒、氨水涂之。并注意检查有无毒毛,出现异常现象则立即医治。 治疗应采用拔除毒毛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办法。对全身或局部发痒者可用10%的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口服抗过敏药如扑尔敏等。局部病灶处可用0.5%~1%普鲁卡因加强的松龙作病灶周围封闭;或封闭加蜈蚣、白芷,蛋清外敷,一日一次,并兼用抗过敏,止痛,消炎的药物。注意受累关节用支具保持于功能位。一般早期及时治疗,一个月左右可完全恢复。但部分病例经长期非手术治疗后,急性症状明显好转,但仍留有关节的疼痛,肿胀变形,有窦道或瘘管形成,关节强直,丧失劳动能力,则应根据病情可做病灶清除术,关节滑膜的切除术,截骨矫形术,关节的融合术,人工关节的置换术等,痊愈后病变一般不至复发。【病因学】
, http://www.100md.com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是指直接或间接接触松毛虫活体,尸体或虫毛引起的骨关节病变,是全身疾病中的一部分。 松毛虫一般有6个龄期。第1~2期的松毛虫还未长毒毛,第3~4期的毒毛尚不发达,5~6期的松毛虫毒毛及毒腺细胞很发达,是致病的时期。该期的松毛虫的胸节有发达的中空毒毛,每根毒毛的毛窝均有毒腺细胞,分泌毒液进入毒毛管腔。松毛虫成虫时,毒毛立于虫壳外,故虫茧也具有高度的致病性。即便死虫跌落地面或水中,也极易致病。
松毛虫盛发季节,如在虫区砍柴、割草或在污染的水田中割稻等劳动中,接触了松毛虫活体,尸体,毒毛或污染的衣物,柴草,水等均可发病。已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实验研究所证实,故命名为松毛虫病。松毛虫的毒毛及毒腺细胞分泌的毒素与皮肤接触后进入人体内,可引起过敏类免疫性炎症反应,主要侵犯皮肤及骨关节,有时眼、耳廓也可受累。
发病的机理尚未明确。有学者认为是毒毛刺入人体的皮肤后,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毒血症所致,但动物实验未能证实。又由于在发病的早期用抗过敏药物可迅速控制病情,故有些学者推论发病的机制为变态反应,但也未能得到有力的证实。又有学者认为是感染所致,因在病变关节或皮肤硬结的病变中抽出脓性的液体,曾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病理表现符合低毒性感染,但多数的局部抽出的液体培养为阴性。以上各种的看法,均未能提出本病明确的发病机理,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病理改变】
, http://www.100md.com
本病骨与关节的病理变化是无菌性炎症表现,受累的骨关节首先出现反应性水肿、充血,滑膜有少量的血性粘稠渗出液,表面粗糙,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病变继续发展时,则关节滑膜明显增厚,有的可达数厘米,与周围也增厚的结缔组织粘连,并有炎性细胞浸润。若滑膜及软组织肥厚继续加重,可挤压局部皮肤,影响血供,造成坏死,形成窦道。也可因关节的软骨面粗糙,缺乏血供,软骨下骨破坏被肉芽组织充填。关节间隙变窄,骨膜增厚,形成纤维性关节强直或骨性强直。
【临床表现】
多在有接触史后两天内夜间突然发病,也可延至15~30天发病。该病以全身症状轻,局部表现重为其特点。可无或较轻的全身症状,时有畏寒,食欲不佳,头晕头痛,全身乏力或伴有38°以下的体温,偶而可至39°,一般2~3日后好转或消退。区域性淋巴结可肿大,半个月左右逐渐消退,多不破溃。 局部症状表现在身体暴露部位,常见为手、腕、足、踝等处。骨关节受累后,急性期出现关节的肿大,局部红,疼痛,皮温高及功能障碍。疼痛剧烈,呈持续性刺疼及阵发性加剧,夜间更重,难以入睡。红肿可以反复发作,以单关节发病为多见,但约有三分之一侵犯多关节。也可表现一个关节的症状消退后,另一个关节又发病。多数患者患处出现直径1~2cm的红晕,中心可及疼痛的结节肿物,部分病例肿胀的结节可有波动感,穿刺可及粘稠血性分泌物,培养无细菌生长。若病变呈慢性,可逐渐强直,少数病人可出现难愈的窦道及瘘管,甚至并发化脓性关节炎。
, http://www.100md.com
当骨关节受累发病时,也可伴有皮肤受侵犯的各种皮肤表现,如斑丘疹,风团疹,水泡及脓泡,皮下结节,皮下血肿,红肿块等。经治疗后,常在一周内退疹痊愈,少数可至数月形成慢性皮炎。也可有巩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耳廓炎等。有时伴有剧痛性软组织肿块。逐渐增大,高峰期为15~30天,随后软化,病程约为1~3个月。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发病率高,危害大,常遗留功能障碍,甚至不同程度的残疾,有的病程可长达1~2年。
以上各种类型的临床表现,可单个出现,也可两种或多种在同一个病人的身体上存在,但较多见的还是骨关节炎,占30%~90%。【辅助检查】
60%以上的患者血象中嗜酸性白细胞增多,50%~60%的病人的白细胞总数在1万/mm3以上,血沉增高者约40%~70%。软组织肿块或关节穿刺液常呈淡黄色或绿黄色粘稠胶状液,偶而带血性。细菌培养多呈阴性。少数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或绿脓杆菌生长。 X线检查:在急性期多为阴性,多数在发病后一个月左右可见骨质改变。发病12天左右,X线片上可表现软组织肿胀关节周围密度增高影,皮下脂肪透明度减低,关节囊肿大。以后少数病例在邻近的软组织出现钙化及骨化影。早期骨质疏松,继而骨质边缘模糊,呈虫蚀样破坏,常见于肌腱、韧带附着的骨突区,如股骨的粗隆,尺骨鹰嘴,桡骨茎突。多数病例在骨破坏区有单层细条状骨膜反应,有的呈骨刺样或呈花边状。
慢性性主要是原来小的骨破坏区周围增生硬化,形成边缘清楚硬化的小环形病灶。小管状骨受累表现为整个骨干的增粗。若骨骺或干骺端有破坏可累及骺线;引起骨骺的早期融合。骨质改变中未见有死骨形成的表现。
关节改变除早期表现肿胀阴影及骨质疏松外,可见关节的间隙不对称性狭窄,软骨面不平,变形,有时可见半脱位。软骨下常有骨质的破坏。慢性病变主要为骨质增生及硬化,有关节自行融合的可能,形成关节强直。,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