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矿物类 > 石膏
编号:189702
石膏
http://www.100md.com 当代中医网
     [药材来源]

    为单斜晶系含水硫酸钙的矿石。全国各地多有分布,而以湖北及安徽产者为佳。挖出后去净泥土及杂石,碾碎或打成小块。入药研细生用,或煅用。

    [性味归经]

    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药性说明]

    本品辛甘大寒,善清气分实热、肺胃实火而除烦渴,兼解肌表之热。肺胃气分实热证,当为首选之品。

    [功 效]

    1.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本品性寒,善清肺胃二经之热邪,并有除烦止渴之功效。主要用于气分实热证,为清热泻火的主要药物。

    2.滋阴润燥 可治肺燥干咳、内热消渴、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等证。

    [药理知识]

    1.对实验造成的大鼠口渴,石膏可减轻其症状。

    2.石膏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对机体免疫有一定促进作用。

    3.石膏能缩短血凝时间,促进胆汁排泄,并有利尿作用。对人工造成实验性骨缺损的家兔,以石膏糊充填,可使术后血钙升高,骨缺损愈合加速。

    [有效成分]

    生石膏主要为含水硫酸钙(CaSO4·2H2O),还有有机物、硫化物及微量的Fe++Mg++等。煅石膏主要为无水硫酸钙。

    [临床应用]

    1.退热:石膏120g,麻黄、桂枝各3g。研末,1日量,水煎多次分服。(《新中医》1980;(6):28)

    2.治疗流行性感冒:将生石膏捣烂放入瓷器皿或新药锅内,加入水500ml,煎至50ml左右,共煎4次,每次煎煮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药液可以加糖。用量:1岁以上每天200g,1岁以下每天用100g。(《中国农村医学》1982;(6):17)

    3.治疗牙痛:生石膏45g,细辛4.5g。水煎服。(《山西中医》1986;2(3):29)

    4.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取生石膏250g研末,加桐油100ml,调成糊状均匀敷于患处,包扎,日换1次。(《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2):23)

    5.治疗急性肠炎:寒水石、生石膏、滑石各30g。煎两次,将两次煎出药液混合后澄清,分数次饮服。轻者24小时服1剂,腹泻口渴严重者,24小时可服2~3剂。(《江苏中医杂志》1986;7(5):8)

    [贮 存]

    [鉴 别]

    [使用禁忌]

    1.用量过大 石膏毒性很小,临床上用至每剂250克,未见明显毒性作用。但用量过大,服后会出现疲倦乏力、精神不振、胃口欠佳等情况。某些产地出品的石膏含砷量高,过量会导致砷中毒,出现腹泻、腹痛、呕吐、甚至死亡。

    2.配伍不当 石膏不宜与下列西药同时运用:①四环素族抗生素,石膏会使该族抗生素溶解度降低而吸收率减少。②不宜与异烟肼同服,会使其疗效降低。③不宜与强的松同服,能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3.药不对证 石膏属大寒之品,易伤阳气。临床上使用石膏,应辨证准确,并判明病人体质情况。如病人阳气素弱,虽出现高热之象,使用石膏也不宜过大,中病即止。此时若大剂量投用石膏,邪热虽清,但正气受损,会出现身倦、头晕、胃口不振等情况。对儿童、老人尤宜注意。石膏能清肺热,用于肺部感染的病人。但感染所表现出来的实热之象则有轻重之分,实热之象炽盛者,适合投用石膏。热象不甚明显,虽然有咳嗽、痰黄,或血象中白细胞升高,不宜用石膏,以免伤及正气,可用其他清肺化痰之品。,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