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精神内科 > 焦虑症
编号:190513
探究当代人焦虑症的根源(1)
http://www.100md.com 2002年7月26日 人民网
     近日,世界精神病协会发布的统计数字表明,目前中国有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13%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北京地区的一项调查显示,轻性精神症患病率竟然达到了35.18%。

    焦虑症是轻性精神病的一种,正日益威胁着我们的生活,那么,焦虑症的根源在哪里?除了打针吃药,还有什么高招来预防或者治疗焦虑症?看到一辆汽车向你疾驶而来,你可能担心汽车会撞上你,担心你的生命有危险,并体验到紧张和害怕。假如你正横穿马路,这种反应完全是正常的,是一种有益的反应;但是,假如你是在公园里休息,而汽车行驶在公路上,那这种反应就是过分的、有害的。

    在公园里担心被汽车撞着的人,就可以算是得了焦虑症了。焦虑症不像你口渴了一样,喝点水马上就解决问题。它说不定哪天会在你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达过来,等你发现了想赶走它时,一切都已经晚了。按照心理学家的说法,焦虑是对威胁性事件或情况的预料而产生的一种高度忧虑、不安或害怕的状态,患者甚至会达到生理和心理功能障碍的程度。

    焦虑、压力和恐惧

    早在20世纪初,弗洛伊德就对焦虑症有所研究,他发现了焦虑症的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生理上的自然反应,另一种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不幸的是,他的继承者们偏重研究性驱动、无法调和的冲突等心理方面的原因,导致以关注身体本身为基础的研究呈衰退之势。

    转眼间到了20世纪末,英美等国的研究人员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人体本身。他们发现,与其说是焦虑来自外部刺激,还不如说来自人大脑本身。

    在弄清楚焦虑症的来龙去脉之前,有必要熟悉几个常见的词语:压力和恐惧。

    在《朗文当代英语词典》里,对“压力”(Stress)一词的解释是:生活、工作等造成的焦虑;而“恐惧”(Fear)的意思是因危险的出现或迫近而产生的不安或焦虑的情绪。但如用心理学家的话来解释,味道就变了:“压力”是发出危险信号的外部刺激,这种刺激通常会带来痛苦;而“恐惧”是压力赋予男人、女人或者实验室里的小老鼠的短期反应。

    “焦虑症”的特点和“恐惧”有几分类似,但它不是“短期反应”,即使压力已经消除、威胁已经过去,焦虑依然会驻足你的体内。它悄悄地来了,但不会悄悄地离去。

    小老鼠帮助弄清恐惧成因

    总体来说,要想给人的感觉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很困难,因为它是主观的,倏忽而来又倏忽而去,你总不能这样问一只小老鼠:“你焦虑吗?你郁闷吗?”对于人(尤其是女人)来说,要弄清楚他的郁闷和忧愁也不是轻而易举的。

    |下一页||尾 页|,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