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针骨推拿 > 儿科按摩学
编号:191782
第四章 小儿常见病症的治疗(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
http://www.100md.com 《儿科按摩学》
     一、感冒

    感冒俗称伤风,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气候变化多端,冷热交替的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发病率最高。小儿脏腑娇嫩,得病之后,容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以及化热变喘等兼症,这是小儿感冒的特点,临床上应予注意。

    小儿常见的一些传染性疾病在早期,也可表现为感冒症状,必须提高警惕,加以注意以免延误治疗。

    (病因病理)本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在气温低下,或突然变冷时最易发病。外感风寒是感冒的主要原因。小儿形气未充,肌腠疏薄,表卫不固,抗病能力差,一旦外界气候突然变化,冷热失常时,易被外邪所侵而致病。

    外邪侵袭首先犯肺,肺主呼吸,系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风邪自口鼻、皮毛而入,客于肺卫,导致表卫调节失司,肺气失宣而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肺失清肃,津液凝聚成痰,痰阻气道,导致肺闭痰喘。
, 百拇医药
    小儿脾常不足,感受风邪之后,会影响脾胃运化的功能,造成乳食积滞呕吐、腹泻。

    邪热不退,扰乱神明,引动肝风出现烦躁不安、抽搐等症。

    (临床表现)小儿感冒,根据临床症状的表现,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型。

    1、风寒感冒 发热、怕冷、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头身疼痛、喉痒、咳嗽、痰清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

    2、分热感冒 高热、微恶寒、汗少、喷嚏、鼻塞、流黄涕、头痛、面赤、咽红、咳嗽痰黄、舌尖稍红、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浮数、指纹红紫。

    (治疗)

    治则 清热解表,发散外邪。

    处方 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清河水。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风热者加推脊。
, 百拇医药
    方义 清肺经,清河水宣肺清热;推天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疏风解表,发散外邪;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祛散风邪,发汗解表;风热者加推脊,多推清河水以清热解表。

    若兼咳嗽,痰鸣气喘者加推揉膻中、揉肺俞、揉丰隆、运内八卦;兼见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嗳酸呕吐者加揉中脘,推揉板门、分推腹阴阳,推天柱;兼见烦躁不安,睡卧不宁者加清肺经,掐揉鱼际交,掐揉五指节。

    二、咳嗽

    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实际上咳不尽无嗽,嗽亦不尽无咳,故一般统称之为咳嗽。

    咳嗽是小儿疾病常见的一个症状,一年四季皆可发病,而冬春季节尤为多见。咳嗽的成因不一,种类亦多,外邪侵袭肺脏可引起咳嗽,其它肺腑有病累及于肺,也可发生咳嗽。因此在临诊时必须全面检查,仔细分析正确诊治。临床上一般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小儿以外感咳嗽多见。
, 百拇医药
    (病因病理)

    1、外感咳嗽 本病的发生多因人体卫外功能不固,在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风寒等外邪侵袭而致。

    肺主气,为五脏之华盖,上系咽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司呼吸,为人体气体出入治节的主要器官。肺为娇脏,风为百病之长,人体一旦遭受外邪侵袭,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必首先犯肺。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影响到肺气之肃降,上逆则致咳嗽。

    2、内伤咳嗽 本病多由外感,咳嗽久治未愈或失治转变而成;或肺脏虚弱,或脾肾有病累及肺脏所致。久咳伤阴,肺失濡润,则肺气上逆而咳嗽少痰;肺气不足则气短而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若肺气化不足,影响于脾,则脾失健运而水液不能化生精微,反而生湿聚为痰浊。湿痰积于肺,影响气机出入,逐为咳嗽。寒久伤肾,肾虚则不能纳气,而影响津液之输化,肺气之升降。人体的气化功能失常,则水气不能循常而积为患,上逆犯肺,可见喘促气短,咳声无力。
, 百拇医药
    (临床表现)

    1、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 初起咳嗽无痰或少痰,鼻塞流清涕,头身疼痛,恶寒不发热或有微热,无汗,苔薄白,脉浮缓或浮紧,指纹淡红。

    (2)风热咳嗽 咳嗽,痰黄稠,咯痰不爽,发热恶风,汗出,口渴唇燥,流黄涕,咽燥干痛或痒,便秘,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指纹鲜红。

    2、内伤咳嗽

    (1)阳虚咳嗽 咳声不扬,痰稀色白,便溏,面色咣白,易出汗,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动则气急,苔薄白,舌淡红,脉缓无力。

    (2)阴虚咳嗽 干咳无痰或少痰,吐痰胶粘,咽喉干痛,大便干燥,甚则口苦,低热或不发热,舌红无苔,脉多弦细或细数。
, http://www.100md.com
    (治疗)

    1、外感咳嗽

    治则 疏分解表、宣肺止咳。

    处方 推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运内八卦,推揉膻中,揉乳旁,揉肺俞,分推肩胛骨。

    方义 推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疏风解表;推揉膻中,运内八卦宽胸理气,化痰止咳;清肺经,揉乳旁,揉肺俞,分推肩胛骨宣肺化痰止咳。

    若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风热者加清天河水;痰多喘咳,有干、湿性罗音加推小横纹揉掌小横纹。

    2、内伤咳嗽

    治则 健脾养肺,止咳化痰。

    处方 补脾经、补肺经、运内八卦、推揉膻中,运内八卦宽胸理气,化痰止咳;揉乳旁,揉肺俞宣肺止咳;揉中脘,按揉足三里健脾胃助运化。
, http://www.100md.com
    久咳体虚喘促加补肾经,推三关、捏脊;阴虚咳嗽加揉二马;咳痰不利加揉丰隆、天突。

    三、支气管哮喘

    哮喘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临床上常以阵发性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喉间有哮鸣声,严重时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特征。多见于春秋季节。气候突变,寒温失宜,饮食不当等为本病诱发因素。古人认为哮与喘不同,《医学正传》说:“喘促喉间如水鸣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但在临床上哮必兼喘,故一般通称为哮喘。小儿哮喘多指支气管哮喘。

    (病因病理)小儿哮喘病的形成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证治汇补》说:“内因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喘病”。

    1、内因 本病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不足有关。肺虚表卫不固,痰邪内状;脾虚运化失职,不能行其津液,积湿生痰,上贮于肺;肾虚不能纳气,则气短而喘。
, 百拇医药
    2、外因 气候转变,寒温失调,外邪侵袭肺脏,肃降失常,肺气壅塞,呼吸不利,气逆而喘。

    哮喘是由于外来因素作用于内在因素而发病。素有特异体质的小儿,对某些刺激特别敏感,如外感风寒或饮食不当,过食生冷或咸酸食物等,常可导致现出发作。反复发作则可导致肺气耗散,病程日久肺虚及肾,出现肾阳虚亏的症候。

    哮喘有寒、热及寒喘兼阳虚之分。《景岳全书》载有:“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外感风寒,寒伏肺俞而聚液生痰,或素体阳虚,气不化津而致寒痰内伏发为哮喘。素体阴虚,痰热郁肺,或寒痰久伏化热则发为喘。哮喘反复发作,肺气耗散,肾阳虚亏,气不摄纳为寒喘兼阳虚。

    (临床表现) 哮喘主要症候为呼吸急促,咳嗽气逆,喉间哮鸣有声,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平卧困难,咳痰不出,甚则张口抬肩,面白唇青,神倦肢冷,头汗涔涔。

    1、寒喘 咳嗽喘促,喉间有痰鸣声,吐痰清稀,色白多沫,形寒无汗,面色苍白或青紫,四肢不温,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数或浮滑,指纹淡。
, http://www.100md.com
    2、热喘 咳嗽气喘,呼吸憋气,不能平卧,喉间痰鸣,痰稠色黄,发热面红,胸膈满闷,烦躁不安,渴喜冷饮,小便黄赤,大便燥秘,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浮数,指纹深红。

    3、寒喘兼阳虚 除上述寒喘的症状外,兼面青唇紫,口不渴,倦怠乏力,食少纳呆,头汗涔涔,张口抬肩,端坐喘息,四肢欠温,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濡而无力,指纹淡白。

    (治疗)

    治则 降气平喘、化痰。

    处方 清肺经,推揉膻中,揉天突,搓摩胁肋,揉肺俞,运内八卦。

    方义 揉天突,搓摩胁肋降气引痰,推揉膻中,运内八卦,揉肺俞,清肺经宽胸宣肺,降气平喘化痰。

    热喘加清天河水;寒喘加推三关,揉外劳;久病体虚、阳气不足、肾不纳气者加推三关,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清肺经改为补肺经。
, 百拇医药
    四、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嗜血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程较长,好发于冬春季节。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和痉咳后伴有特殊回声为特征。本病多见于5岁以下的小儿,年龄越小,越易诱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若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病因病理)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感受时行风邪所致。小儿肺脏娇嫩,时行风邪从口鼻而入,郁阻于肺。而肺合皮毛,可使卫气失宣,因此初起病变在表,常与感冒相似。肺失肃降,上逆而咳。时邪化火,炼液化痰,痰火互结,阻塞气带,肺气不能通达,痉咳阵作不已,待咳出粘液稠痰,或吐出胃内容物,气道通畅,痉咳缓解。时邪恋肺,迁延日久,易致肺阴耗伤。痰火内聚,灼伤肺络,血随气上,可见咯血、衄血等。婴幼儿肺脏娇嫩,神气怯弱,内蕴痰浊,容易闭肺或蒙蔽心窍,出现昏迷、抽风等症状。

    (临床表现)根据各个阶段的病情演变特点,可分作三期。
, http://www.100md.com
    初期(发展期)本病初起形似感冒,出现咳嗽、流涕,兼有发热,偶有喷嚏等症状。1到2天后,上述症状逐渐减退,而咳嗽症状日益加重,常为日轻夜重,并逐渐出现痉挛性阵发性咳嗽。本期为1到2周。

    中期(痉咳期)阵咳连声,夜重于昼,面红眼赤,涕泪交流,咳声短促,连续十数声而无吸气之间隙,继之咳嗽暂停,伴以深长吸气。当深吸气时,发出一种特殊的鸡鸣样回声。回声一停,紧接着又是一连串同样的咳嗽,如此反复数次或十数次,终于排出大量呼吸道分泌物和胃内容物,而痉咳暂告停止。这样的痉咳发作,每日重复数次至十数次,夜时发作的次数比白天多。若无并发症,体温始终保持正常,每日痉咳的发作次数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增多,一般在痉第3周达高峰。本期为3到6周,重者可超过两个月。

    末期(恢复期)咳嗽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逐渐减少,特殊的回声亦逐渐消失,如无并发症,2到3周可恢复健康。在痊愈后的一段时间内,如再有呼吸道感染时,可出现伴有特殊回声的百日咳样咳嗽。
, http://www.100md.com
    (治疗)

    治则 清肺降气,镇咳化痰。

    处方 清肺经,清河水,揉掌小横纹,掐揉小天心,运内八卦,清胃经,推揉膻中。

    方义 清肺经,运内八卦,揉掌小横纹清肺降气祛痰利膈;推揉膻中,推天柱宽胸理气,降逆止呕;清肺经,清河水,掐揉小天心清热除烦。

    若发病初期见发热,流涕等症,加掐揉二扇门,推天门,推坎宫;体虚面色光白,多汗者加补脾经,补肾经,揉肾顶。

    (预防)

    1、发现有百日咳患者,应立即隔离,隔离时间一般为40天,住室空气流通,日光充足。

    2、对易感儿童注意营养和健康,在流行季节不去公共场所,注意备带口罩。
, 百拇医药
    五、暑热症

    暑热症又称夏季热,民间也称“疰夏”的,多见于周岁前后至两岁的小儿。6个月以下及两岁以上者少见。其发病特点与气候有密切关系,每届炎夏季节,即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长期发热,气温愈高,患儿体温也随之升高,而早晚气温低或天气风凉时,体温也随之下降,秋凉以后,多能自愈。有些患儿次年夏季可再发,甚至连续几年发病,但第二年的症状都较上一年的轻。本病在我国中部和南部地区较多见。

    (病因病理) 多由于小儿平素体弱,表卫不固,暑气乘虚侵袭所致。婴幼儿为稚阴、稚阳之体,阴气未充,阳气未盛,卫气不固,脏腑脆弱,夏季炎热之暑气侵袭,蕴遏肺胃。肺主皮毛,暑邪熏灼,腠理闭塞不开,汗不能泄,留恋三焦,下注膀胱,故小便量多。暑气内蕴化火,胃阴耗损,而口渴引饮。久热不退,也会使小儿食欲减退,面色少华,形体消瘦,精神萎靡。若热邪扰乱神明,则时而出现烦躁不安、惊跳等症状。热邪内陷心包,也会出现嗜睡昏迷状态,但这是极个别现象。
, http://www.100md.com
    (临床表现)多数患儿在盛夏时节渐起发热,持续二三个月不退,体温常在38到40摄氏度之间,随着气候变化而变。气温愈高,体温也随之上升,天气转凉,体温亦随之下降。有明显的口渴、多饮、多尿、汗闭等症状。病初起时,一般情况良好,不显病容,或有消化不良或类似感冒的症状,但多不严重。高热时可见惊跳、嗜睡,但极少有惊厥昏迷等严重症状。以后热度持久不退,食欲渐减,精神不佳,面色苍白少华,消瘦乏力,烦躁不安,开始出现慢性病容。

    暑热症临床上一般可分为三期:

    初期兼表证 畏寒、发热、无汗、头痛、口渴、尿多、并伴见鼻塞,流涕,咳嗽,咽痒,咽喉红肿疼痛,苔薄白,脉俘数等类似感冒的症状。

    中期伤气 发热持续不退,汗闭,口渴多饮,多尿,精神欠佳,烦躁啼哭,面色潮红,食欲不振,舌尖红根黄,脉滑数。

    后期气阴两虚 发热持久不退,精神疲乏,萎靡不振,面色光白少华,烦躁不安,口渴少汗,小便量多,食欲明显减退,大便多见溏薄,下肢不温,舌质红绛少津,脉细数。
, 百拇医药
    (治疗)

    治则 清暑益气,养阴清热。

    处方 清河水、退六腑、天柱、推脊,大椎、二扇门、补肾经。

    方义 推脊柱,清河水,揉二扇门能亲热解表,生津止渴;补肾经,清肺经滋阴降火,清泻里热;推三关,退六腑调和营卫,益气养血。

    鼻塞者加揉迎香以开鼻窍。

    脾虚者补脾经,揉中脘,摩腹以健脾。

    惊跳者加掐十宣,揉小天心以镇惊。,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