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药基础 > 中药与方剂
编号:192000
下编 方剂(第二章 各论 - 第六节 理血剂)
http://www.100md.com 《中药与方剂》
     一、活血祛瘀剂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十二克 当归9克 生地9克 红花9克 枳壳6克 赤芍6克 川芎

    5克 柴胡3克 甘草3克 牛膝9克 桔梗5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症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愈,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入暮发热,急躁易怒,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口唇暗黑,脉涩或弦紧。

    (方解)本方证为胸中瘀阻,气机不畅,日久不解,生瘀内热,扰及心神胃失和降所致。治宜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引血热下行。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祛瘀,生地清血分瘀热;牛膝引血热下行;柴胡、枳壳、桔梗疏畅胸中气滞,使气行血行;甘草调和诸药。合用成方使瘀去、气畅、热清,则诸证自除。
, http://www.100md.com
    (临床运用)本方为胸中瘀阻之证而设,应用时除见胸中刺痛之主证外,应以舌质暗红,或舌面瘀点,脉涩为使用要点。如心悸失眠较重者,可加茯神、酸枣仁以安神定悸;气滞较甚者,加瓜蒌、薤白以增强开胸行气之力;血瘀重者,重用红花、川芎、并加丹参以加强活血祛瘀作用。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一百二十克 当归尾6克 赤芍5克 地龙3克 川芎3克 红花3克

    桃仁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口眼涡斜,言语蹇塞,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苔白,脉缓或弱。
, 百拇医药
    (方解)本方证系中风后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治宜补气、活血、通络。方中黄芪大补元气,促进血行,为主药;归尾、川芎、赤芍活血和营,桃仁、红花、地龙化瘀通络,共为辅佐药。合而成方,有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之效。

    (临床运用)本方证除见半身不遂,或口眼涡斜之主症外,应以神疲、舌淡苔白,脉缓或若为使用要点。中风不论新久,只要是气虚血瘀之证候,均可用之。运用时应注意剂量,祛瘀药不宜重黄芪量不宜轻,黄芪量可从三十到六十克用起,逐渐加重,且用生芪为宜。若痰多者加制半夏、天竺黄以化痰;语言不利加菖蒲,远志以开窍化痰;口眼涡斜加白附在,僵蚕、全蝎以化痰通络;偏瘫日久不愈加水蛭、虻虫等以破血通瘀;下肢瘫重者

    加杜仲、牛膝以补益肝肾。

    本方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手足瘫痪、截瘫或下肢痿软,属于气虚血滞型者,均可酌情使用。
, http://www.100md.com
    (使用注意)肝根内动,痰阻血瘀,阴虚内热者,忌用。

    二、止血剂

    十灰散《十药神书》

    (组成)大蓟 小蓟 荷叶 侧柏叶 白茅根 茜草根 大黄 山栀子 棕榈皮 丹皮各等分

    (用法)各烧灰存性,作散剂,每服十五克,以藕汁或萝卜汁调服,或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证,如吐血、咳血、衄血等,一般均兼有面赤、唇红、心烦口渴、便秘、脉数等证。

    (方解)火热炽盛,灼伤血络,血液妄行,离经外溢,每致出血。本方所治之证主要是气火上冲,迫血上行所致。治宜凉血止血。方中大蓟、小蓟、荷叶、茜草根、侧柏夜、茅根凉血止血;棕榈皮收敛止血,因证属气盛火旺,血热妄行所致,故在凉血止血分同时,又用山栀子清热泻火,大黄导热下行,折其上逆之势,使气火降而血止;并用丹皮配大黄凉血祛瘀,使凉血止血而不留瘀;本方所用药物烧灰存性可加强收敛止血之功;用藕汁或萝卜汁调服,可加强凉血止血之功。综观全方,以凉血止血为主,兼有清降祛瘀之功,可使热清血止,又不留瘀,故为凉血止血的常用方。

    (临床运用)本方为治疗热迫血溢的常用方,尤宜气火上冲,迫血上出的上窍出血。运用时除见各种出血之主症外,应以面赤唇红、心烦口渴、便秘、脉数等热象明显为使用要点。

    (使用注意)本方以止血治标为主,止血过急易致留瘀,故只宜暂用,不宜久服。血止后,即当审因治本,以巩固疗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