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药基础 > 中药与方剂
编号:192003
下编 方剂(第二章 各论 - 第九节 温里剂)
http://www.100md.com 《中药与方剂》
     一、温中祛寒剂

    理中丸《伤寒论》

    (组成)人参 干姜 白术 炙甘草各九十克

    (用法)研末,炼蜜为丸,每服一至二丸,日二至三次,白开水送下。亦可作汤剂,水煎温服,用量参照原方酌定。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证。症见腹痛喜温喜按,泻利清稀,腹满食少,呕吐,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缓者。或脾胃虚寒而引起的失血,小儿慢惊,喜唾涎,胸痹,霍乱等。

    (方解)本方证为脾胃虚寒,运化失职,升降失常所致。脾胃主司运化、统血、升清降浊,一旦阳气虚衰,寒从中生,运化,统血、升清降浊等功能失常,即可产生吐泻腹痛或失血、胸痹、喜唾涎等证。若吐泻日久,筋脉失养,则出现慢惊。虽见症不一,但根源皆在“脾胃虚寒”。故均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之法治疗。方中干姜温中祛寒,炮黑又可止血,为主药;白术健脾燥湿,人参补气健,甘草和中补土,俱为辅佐药。合用诸药,则
, http://www.100md.com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益气摄血,用治上证,使脾胃阳气振复,寒邪祛除,运化升降复常,诸证自除。

    (临床运用)本方证除见吐、利、满、痛等主症外,应以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等为使用要点。本方宜于慢性疾患,病势较缓,病程较长者,若证情较急,宜改丸为汤。本方为治脾胃虚寒证的主方,运用时可适当化裁,呕吐甚者加生姜、半夏;泄泻甚者加炒山药、煨肉蔻、煨诃子;腹痛甚者加木香;咳唾涎沫者与二陈汤合用;泄泻日久转成慢惊可加熟地、山药、胡椒、天麻、勾藤,以标本兼顾。若阳虚较甚下利不止,脉微肢冷者,可加附子以增强温里祛寒之力。

    (使用注意)本方性质温热,对热证及阴虚者不宜用。

    小建中汤《伤寒论》

    (组成)芍药十克 桂枝四点五克 炙甘草3克 生姜6克 大枣十二枚 饴糖三十克
, 百拇医药
    (用法)水煎去渣,加入饴糖溶化温服。

    (功用)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主治)脾胃虚寒所致脘腹挛痛,按之则痛减,或虚劳发热,或心悸不宁,饮食减少,面色无华,舌淡,脉弦细弱。

    (方解)本方证为中焦虚寒,营卫气血不足所致,胃肠失于温煦,则脘腹挛急疼痛;营卫俱虚,阴阳失调,则虚劳发热;心气不足,心阳失宣,则心悸不宁。“治病必求于本”,故立温中补虚之法,以腱中焦营气。本方为桂枝汤倍用芍药,重用饴糖而成。方中饴糖、桂枝相配,辛甘化阳,温中补虚;饴糖、炙甘草、白芍相配,酸甘化阴,和营缓急止痛;生姜、大枣相配,调和营卫,和中益脾;桂枝与炙甘草相配,温心阳,制悸动。诸药合用,使解肌发表之剂变为温中补虚之剂,既可温中补虚,建立中焦营气,以治其本,又可缓急止痛,制心悸以治其标,故方名“建中”。

    (临床运用)本方性偏甘温,除能温建中焦营气,又可甘温除热,可广泛运用于中焦虚寒、营气不足之证。除见里腹痛之主症外,应以中气不足,而无内热现象为使用要点。若气虚甚者,加黄芪增强补气作用,名黄芪建中汤;营血虚甚,或有腹痛者,加当归以补血止痛,名当归建中汤。
, 百拇医药
    二、回阳救逆剂

    四逆汤《伤寒论》

    (组成)附子6克 干姜四点五克 炙甘草十二克

    (用法)水煎顿服。

    (功用)温暖脾肾,回阳救逆。

    (主治)少阴病。症见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所致四肢厥冷,畏寒卷卧,神疲欲寐,下利清谷,出冷汗,呕吐腹痛,舌质淡,苔白滑,脉沉微。或治亡阳证。症见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大汗淋漓等。

    (方解)本方证为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大汗亡阳所致。病情危级,必须急救回阳。方中附子大辛大热,为回阳祛寒要约,其力迅速,走而不守;干姜温中祛寒,守而不走。二药配合,回阳作用更加显著。炙甘草甘缓和中,温养阳气,一则可以缓和干姜、附子之躁热,一则能补中益气,协助干姜、附子发挥回阳固脱作用。三药合用,相辅相成,的能回阳救逆,治疗亡阳厥逆之证,故方名“四逆”。
, 百拇医药
    (临床运用)本方为会阳救逆的主方,凡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亡阳厥逆之证,皆可运用。除见四肢厥冷之主症外,应以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微为使用要点。如阳气衰微过甚,病情危急,可加人参益气固脱,名四逆加人参汤;如下利甚,四肢厥逆,脉微欲绝,倍用干姜,加强温中之力,明通脉四逆汤。

    (使用注意)真热假寒证忌用。

    三、温阳祛湿剂

    真武汤《伤寒论》

    (组成)茯苓十二克 芍药6克 白术6克 生姜十克 炮附子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阳利水。

    (主治)阳虚水泛证。症见肢体浮肿,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恶寒不渴,小便不利,或心悸,眩晕,舌淡苔白滑,脉沉或濡等。
, http://www.100md.com
    (方解)本方证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或泛溢肌肤,或上凌心肺,乘犯清阳所致。治宜温阳利水。方中附子辛热,温肾壮阳,散在里之寒水,为主药;白术、茯苓健脾利水,导水下行,生姜温散寒水,通彻表里,均为辅药;白芍既可和营止痛,又可酸收敛阴,制约生姜、附子辛热伤阴之弊,使阳气归根于阴,达到阴平阳秘的目的,为佐药。综观全方,温阳利水又不伤阴,确为治阳虚水泛证的良方。

    (临床运用)本方除见四肢沉重或浮肿之主症外,应以小便不利,或小便短少而清,无热痛为使用要点。若兼咳嗽者加干姜、细辛、五味子以温肺化饮兼敛肺止咳;兼下利者,去白芍,加干姜以温运脾阳;兼腹胀者加厚朴、草豆蔻、泽泻以行气利水。

    本方可用于慢性肠炎,慢性肾炎,心脏性水肿,肠结核,美尼尔氏综合证等属于阳气衰微,寒水内停证型者。

    四、温经散寒剂

    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 http://www.100md.com
    (组成)当归9克 桂枝9克 芍药9克 细辛6克 炙甘草6克 通草(即木通)6克 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症见四肢厥冷,口不渴,肢体酸痛,或腹中挛急,舌淡苔白,脉沉细,甚或细而欲绝。

    (方解)本方证系因素体血虚,复感风寒,侵入经脉,以致气血运行受阻,四肢得不到气血的温养所致。治宜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方中当归、芍药调养肝血,为主药;桂枝、细辛温经散寒,为辅药;炙甘草、大枣补中健脾而益气血,为佐药;通草通利血脉,为使药。用于止证使营血得充于肢体,阳气得行于四肢,则手足自温,脉象自和。

    (临床运用)本方证除见手足厥冷,肢体疼痛之主症外,应以舌淡、脉细、小便清长为使用要点。临床运用时加吴茱萸、生姜,名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当归四逆汤证,内有久寒,兼胃有水饮而呕逆者;加小茴香、吴茱萸、良姜、乌药、木香等,可治寒疝,睾丸牵引少腹冷痛,脉沉弦者。

    本方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关节炎、风湿性心肌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虚寒头痛,胃痛,痛经,慢性荨麻疹、冻疮等属于血虚寒邪内侵者也可运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