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药基础 > 中药与方剂
编号:192007
下编 方剂(第二章 各论 - 第十三节 补益剂)
http://www.100md.com 《中药与方剂》
     一、补气剂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各等分

    (用法)水煎服。用量酌定。

    (功用)补水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症见食少便溏,面色萎白,语言低微,四肢无力,舌淡,脉细软或缓弱。

    (方解)本方证是为脾胃气虚,运化力弱,气血生化不足所致。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故补气须从健脾胃着手。方中人参(可用党参代替)补中益气,健脾益胃,为主药;白术健脾燥湿,为辅药;茯苓健脾渗湿,为佐药;炙甘草补气和中,为使药。配合成方,补气健脾益胃,兼能祛脾湿用于脾虚失长之证较为合适。

, 百拇医药     (临床运用)本方为健脾益气的基本方。如脾胃补气剂皆从此方化裁而来。以面色萎白,饮食减少,舌淡苔白,脉细弱为使用要点。如脾胃气虚兼气滞、脘腹胀闷者,配陈皮,名五味异功能;兼痰湿,咳嗽痰白或恶心呕吐者,配陈皮、半夏,名六君子汤;兼湿困气滞,脘腹隐痛,或胸闷,嗳气、呕恶者,配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各香砂六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附:参苓白术散)

    (组成)黄芪十五克 炙甘草5克 人参十克 当归十克 橘红6克 升麻3克 柴胡3克 白术十克。

    (用法)水煎服。或作丸剂,每服十到十五克,每日2到3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益气升阳,调补脾胃。

    (主治)脾胃气虚证。症见精神疲倦,食不知味,动则心慌气短,或气虚发热,身热自汗,渴喜热饮,头痛恶寒,少气懒言,或中气下陷,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以及气虚不能摄血的崩漏,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
, 百拇医药
    (方解)本方证乃虚倦内伤,损伤中唰,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所致。治宜益气升阳、调补脾胃。方中黄芪益气补中,升阳固表,为主药;辅以人参、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当归配黄芪益气生血,柴胡、升麻助黄芪升阳举陷,且可解热,陈皮理气和胃,使补而不滞,均为佐药。合用成方,则脾胃强健,中气充足,寒热自除,气陷自升。

    (临床运用)本方证除见少气懒言,倦怠乏力,食不知味或脏器脱垂的主症外,应以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为使用要点。若气虚而自汗多者,加白芍、五味子以收敛;脾虚湿困,胸满体倦者,去当归、白术,加苍术、木香以健脾燥湿理气;脏器下垂者可加枳壳。

    (使用注意)本方甘温升散,阴虚火旺、肝阳上亢者忌用。

    附: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由人参、描述、茯苓、炙甘草、山药、白扁豆、莲子肉、桔梗、薏苡仁、砂仁组成。散剂,每服3到9克,白开水送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功用补气健脾,和胃渗湿主治脾虚湿停证,症见四肢乏力,形体虚羸,饮食不化,或吐或泻,胸脘痞闷,面色萎黄、苔白你有,脉虚缓。
, 百拇医药
    二、补血剂

    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当归十克川芎6克 白芍十克 熟地十五克

    (用法)水煎,空腹温服。

    (功用)补血、活血、调经。

    (主治)血虚血滞证。症见惊惕头晕,目眩耳鸣,唇爪无华,或妇女月经量少,经闭不行,脐腹作痛,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

    (方解)本方证乃血虚血滞所致。治宜补血、活血。方中熟地滋补阴血,当归养血和血,芍药敛阴和营,川芎行血中之气而活血。其中熟地、白芍是血中之血药,川芎、当归是血中之气药,合用可使补血而不腻滞,活血而不妄行,故为补血活血的基本方剂。

    (临床运用)本方是补血的主方,又是调经的要方。故凡血虚、血滞之证,皆可以本方化裁使用。除见惊惕头晕,或妇女月经量少之主症外,应以唇爪无华,舌淡,脉血或细涩为使用要点。如兼气虚者加党参、黄芪以补气生血;兼瘀血者加桃仁、红花以活血祛瘀;血虚有寒者加肉桂,炮姜以温养血脉;血虚有热者可去熟地加黄芩、丹皮、生山以清热凉血。
, 百拇医药
    归脾汤《济生方》

    (组成)白术十克 茯神十克 黄芪十五克 人参十二克 龙眼肉十克 酸枣仁十克 木香5克 当归十克 远志6克 炙甘草3克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丸剂,每服1到2丸,白开水送下。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心脾两虚证。症见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或脾不统血的便血、吐血、衄血及妇女崩漏、月经提前、量多色淡、经血淋漓不尽、带下证。

    (方解)本方证为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不足所致。治宜健脾养心,益气补血。方中人参、黄芪补气健脾为主药;白术、炙甘草甘温益气,助主药以资气血之源;当归、枣仁、龙眼肉、茯神、远志补血宁心;木香理气醒脾,且因其有行气之功,又可防补益之品碍滞脾胃;生姜、大枣开胃健脾,且又调营卫。综观全方,益气与补血并进,健脾与养心共施,故对心脾两虚之证,用之适宜。
, 百拇医药
    至于妇女脾虚气弱,不能统血而见崩漏经带诸证,运用本方,主治虽异,机理则同,属异病同治之法。

    (临床运用)本方证除见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崩漏失血的主症外,应以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缓为使用要点。

    现代用本方化裁治疗神经衰弱、心脏病、贫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病,对属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证型者,均有一定的疗效。

    三、气血双补剂

    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当归 党参 白芍 白术 茯苓 熟地各十克 川芎6克 炙甘草四点五克。

    (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功用)益气补血。
, 百拇医药
    (主治)气血两虚证。症见面色光白或萎黄,心悸怔忡,食欲不振,气短懒言,四肢倦怠,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细若或虚大无力。

    (方解)本方证为气血两虚所致。治宜气血双补。方中四君子汤补正气,四物汤补益阴血,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和中益脾,合用共奏气血双补之功。

    (临床运用)本方证除见面色细白或萎黄,倦怠、懒言、心悸、眩晕之主症外,应以舌淡,脉细弱或虚大无力为使用要点。本方为气血双补的基本方剂,凡病后虚弱,各种慢性疾病,妇女月经不调,胎产崩漏,痈疡久不收口等证,属于气血两虚者,皆可加减运用。

    炙甘草汤伤寒论》

    (组成)炙甘草十二克 大枣十枚 阿胶6克 生姜十克 人参十克 生地三十克 桂枝十克 麦冬十克 麻仁十克

    (用法)上九味以酒水各半,先煎八味,数沸后去渣,八阿胶烊化,分3次温服。
, http://www.100md.com
    (功用)滋阴养血,益气复脉。

    (主治)气虚血少所致的脉结代,心悸,气短,舌淡少恬。或虚劳咳嗽、痰中带血、气短、心悸、盗汗、烦而不眠、咽干舌燥、两颧泛红、脉虚数。

    (方解)本方证为气血亏损,心失所养,心气不振,不能正常推动血行所致。治宜滋阴养血,益气复脉。方中炙甘草甘温补中益气,缓急养心,为心悸、脉结代之主药;人参益气健脾,地黄、阿胶、麦冬、麻仁、大枣滋阴补血;生姜温通阳气,桂枝调和营卫,且又温通血脉,以助复脉之力;酒煎以行药势而通血脉,助心气推动血行。诸药合用,使心气复而心阳通,心血足而血脉充;气足血旺,则心悸、结代自除,故本方又名为“复脉汤”。

    (临床运用)本方证除见心悸、脉结代之主症外,应以体瘦气短、舌苔少津、咽肝口燥等为使用要点。

    本方为治气虚血少、脉结代、心悸的常用方。用时若见大便溏,可去麻仁,以免滑肠;心悸甚者,可加龙齿、朱砂(研末冲服)、琥珀等以镇心安神。
, 百拇医药
    本方可化裁应用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病属于气虚血少,见有心悸、气短、脉结代者。

    四、补阳剂

    肾气丸《金匮要略》

    (组成)干地黄二百四十克 山茱萸肉一百二十克 山药一百二十克 泽泻九十克 茯苓九十克 丹皮九十克 桂枝(后世多用肉桂)三十克 炮附子三十克

    (用法)为末,炼蜜为丸,每服6到9克,日服2次,白开水送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酌定。

    (功用)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症见腰疼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小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舌质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微。及痰饮、消渴、脚气等。
, http://www.100md.com
    (方解)本方虽见证不一,但其根源皆在肾阳不足。肾为先天之本,中寓命门之火,肾阳不足,不能温煦下焦,则腰疼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小腹拘急,不能化气利水,则小便不利,甚则脚气水肿;不能固摄水液,则小便反多或失禁;不能蒸化水液,则为痰饮、消渴。治宜温补肾阳。方中肉桂、附子温补肾阳,鼓舞肾气,用量少,取“少火生气”之意;但阳根于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否则恐阳未复而阴先伤,故又以熟地、山茱萸肉、山药以补肾阴,滋生化源;扶正不忘祛邪,茯苓、泽泻,丹皮泄肾浊并调协肝脾。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补阴之虚以生气,助阳之弱以化水,则诸证自除。

    (临床运用)本方证除见腰疼脚软、小腹拘急、小便不利或频多等主症外,应以下半身常有冷感,舌质淡胖、脉虚弱尺补沉微为使用要点。

    本方为温补肾阳的基础方,凡属肾阳不足证皆可应用,如肾阳不足,腰重脚肿,小便不利者,加牛膝、车前子以温补肾阳,利水消肿,名济生肾气丸;如肾阳虚弱,面色黧黑,脚冷脚肿,耳鸣耳聋,肢体羸瘦,下肢软弱,小便不利,腰膝冷痛者加鹿茸、五味子,名十补丸。
, http://www.100md.com
    本方可用于慢性肾炎性神经衰弱、糖尿病、尿崩证、更年期综合征等病属肾阳不足证型者。

    (使用注意)本方性偏温热,如属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者忌用。

    五、补阴剂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二百四十克 山药一百二十克 山茱萸肉一百二十克 茯苓九十克 泽泻九十克 丹皮九十克

    (用法)为末,炼蜜为丸,每服6到9克,每日2到3次,温开水或淡盐汤送下。作汤剂,水煎服,用量酌定。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证。症见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足跟痛,或骨蒸潮热,或手足心热,或消渴,或虚火牙痛,舌燥喉痛,舌红少苔,脉细数。
, http://www.100md.com
    (方解)本方证乃肾中真阴亏损,水不生木而成肝肾阴虚,不能制阳,虚火上炎所致。治宜滋补肝肾,清泻虚火。方中熟地养血补肾,益阴填精,山茱萸肉补肾滋肝,固涩精气,山药健脾补肺,兼可涩精,合用则滋补肝肾以培其本;茯苓渗利脾湿,泽泻淡泄肾浊,二味合用以引浊邪下行;丹皮清泻肝火,凉血退热,合用可清泻虚火、渗泄湿浊以治标,综合全方,补中有泻,补而不滞,确为滋补肝肾之阴的良方。

    (临床运用)本方证除见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的主症外,应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使用要点。

    本方可加减运用于多种阴虚病证。如肝肾阴虚,眼目干涩,视物昏花者,加枸杞、菊花,名杞菊地黄丸;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者,加知母、黄柏,名知柏地黄丸;肾虚咳喘,面赤嗳逆者,加五味子,名都气丸;阴虚火旺、热潮盗汗,咳嗽咯血者,加麦冬、五味子,名麦味地黄丸。

    (使用注意)本方阴柔滋腻,若消化不良脾虚便溏,不宜使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