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如何实现新发展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上海市中医药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 张 仁
笔者从事中医文献工作多年,发现过去的100年虽然在有文字记载以来的针灸发展史上只占据了二十几分之一的时间,但单从文献上所取得的成果之多却是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无法比拟的。据统计,从1908年~1980年公开发表的针灸论文为9000篇左右,而从1981~2001年的论文量迅速跃至25000多篇,尚不包括大量的针灸书籍。其中大部分为临床文献。这样大的文献量已经远远超过20世纪以前我国现存针灸文献量的总和。与此同时,据笔者从已有的临床报道中统计,针灸治疗的病证约有450余种,而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总结历代针灸治疗的病证为89种,只及现代所涉及病证的五分之一。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这样庞大的临床病例数量的积累和如此广泛病种的深入观察,并未带来针灸学在临床上真正质的突破。同时,到目前为止,针灸治疗规律并未被全面揭示。得到国家相当大的重视,动员了相当大的力量进行的针刺麻醉研究,也仅仅证实了针刺镇痛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临床观察镇痛效果是确切的,然而,针刺麻醉至今仍然作为研究项目停留在实验室中,并且日趋萎缩,逐步淡出针灸临床。经络是什么?这一千古之谜,在20世纪曾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破解热潮(包括穴位研究)。我国从全国性的经络感传现象的普查,到列入国家攀登计划,可以说是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仅次于针刺麻醉。然而,目前的结果是既未出现对经络现象及其本质有突破性认识的基础性成果,更缺乏可用以指导临床实践的应用性成果。从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之后,我国形成了一个针灸原理研究的热潮,以针刺镇痛研究为龙头带动了对针灸在全身各器官、各系统作用机理的全面系统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在阐明针灸对机体的调节作用和提升针灸学的层次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但是却缺乏突破性的成果,而且相当多的研究结果只停留在论文和奖状上,难以反馈到临床,以致于具有量化标准、可形成规范化治疗方案而且可以重复的针灸治疗病种屈指可数。事实表明,针灸临床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经验医学水平。
, 百拇医药
那么,针灸学如何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呢?笔者认为,针灸学的发展和提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应根据针灸对人体的作用特点,在已经报道的450余种病证中,逐步界定针灸具有独特疗效的病种、针灸为主但须以其他疗法配合的病种、针灸可作为辅助治疗的病种,为规范针灸治疗做好铺垫工作。最近天津市的一位学者就目前针灸治疗的病种提出了针灸治疗疾病谱的4级分类,其提法尽管有可商榷之处,但已经表明这个问题正在引起重视。除了治疗病种的界定,系统发掘针灸在预防、保健、康复中的作用并进行恰如其分的界定也同样重要。值得注意的是,针灸治疗中所出现的个体差异已为大量针灸临床特别是针刺镇痛的实践所证实,所以在努力揭示群体治疗规律,强调重复性的同时,一定要重视个体化的研究,如体质差异、心理差异的研究,使针灸在临床应用时既有普遍性又有针对性。
2.实践中必须将提高临床疗效并将有一定疗效的针灸疗法的推广应用放在第一位,改变为研究而研究,科研与临床脱节的局面;重视一些临床上的关键性问题,诸如寻找确切的穴位坐标规律、刺激参数标准化规律及针药结合的优化规律,寻找最有效的刺激区域和工具等。所谓穴位坐标规律,是指对全身已发现的穴位,包括传统的经穴、经外奇穴、微针系统的穴区(如头针穴区、耳针穴区、手针穴区、足针穴区、面针穴区),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厘定,并找出其规律性。穴位刺激参数规律,要着重研究包括手法针刺、脉冲电刺激及其他刺激方式等各种参数的共性规律。这里有传统的手法参数也有现代的各种刺激参数,如幅度、频率、强度、波长、温度、时间等等。针药结合优化规律即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探索针灸与中西药物的最佳结合的内在规律,从而在疾病的防治上发挥最大限度的增效减毒的协同作用。
, 百拇医药
3.要勇于扬弃,既要证实,更要证伪,这样才能真正促进针灸学的发展。如子午流注学说,其中的纳子法符合现代生物钟理论,值得深入研究,而纳甲法,推衍的成分较多,加之推算麻烦,治疗时间不定,特别是临床效果不确定,故实际应用价值不大,可以在进一步严格验证后将其淘汰。
4.随着现代人类疾病谱的巨大变化、针灸走向世界后治疗人群的变化,以及人们对损伤性治疗持谨慎态度的防治观念的变化,针灸临床与实验研究必须寻求符合现代人要求的思路与方法。同时,以高新技术开发新一代的针灸器械,为针灸疗效的提高和临床应用的推广提供有力的武器。
5.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完善的人才结构是一门学科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与基础。作为针灸故乡和针灸大国,我国的针灸队伍应该说是当今世界的最主要力量和代表了最高水平。然而,它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整体素质堪忧。临床人员中临床水平低下和知识结构单一的情况十分普遍。人多才少、高职称低能力的现象在针灸队伍中也并不少见。如何构筑本世纪针灸人才高地,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大事。这就要改变目前临床人才在培养途径上知识单一、急功近利的方式,做到严格的学校专业教学与因材施教的师承教学相结合;科研和技术人才,缺乏对中医学有深切了解的,则必须在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再接受系统的针灸专业知识教育。
崇尚自然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时尚。针灸作为一种典型的绿色医学与人类回归自然的全球性热潮相适应。同时,由于现代难治病大多病因不明、涉及多个系统且多为生理的、心理的、环境的失衡所致,这对于以对症治疗为主要手段的西医学是一个难题,而对以调整机体功能为主要手段的中医包括针灸来说正好是如鱼得水。所以,我们应该把握住历史的机遇,让针灸在发挥自己所长,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同时,自身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百拇医药
笔者从事中医文献工作多年,发现过去的100年虽然在有文字记载以来的针灸发展史上只占据了二十几分之一的时间,但单从文献上所取得的成果之多却是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无法比拟的。据统计,从1908年~1980年公开发表的针灸论文为9000篇左右,而从1981~2001年的论文量迅速跃至25000多篇,尚不包括大量的针灸书籍。其中大部分为临床文献。这样大的文献量已经远远超过20世纪以前我国现存针灸文献量的总和。与此同时,据笔者从已有的临床报道中统计,针灸治疗的病证约有450余种,而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总结历代针灸治疗的病证为89种,只及现代所涉及病证的五分之一。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这样庞大的临床病例数量的积累和如此广泛病种的深入观察,并未带来针灸学在临床上真正质的突破。同时,到目前为止,针灸治疗规律并未被全面揭示。得到国家相当大的重视,动员了相当大的力量进行的针刺麻醉研究,也仅仅证实了针刺镇痛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临床观察镇痛效果是确切的,然而,针刺麻醉至今仍然作为研究项目停留在实验室中,并且日趋萎缩,逐步淡出针灸临床。经络是什么?这一千古之谜,在20世纪曾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破解热潮(包括穴位研究)。我国从全国性的经络感传现象的普查,到列入国家攀登计划,可以说是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仅次于针刺麻醉。然而,目前的结果是既未出现对经络现象及其本质有突破性认识的基础性成果,更缺乏可用以指导临床实践的应用性成果。从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之后,我国形成了一个针灸原理研究的热潮,以针刺镇痛研究为龙头带动了对针灸在全身各器官、各系统作用机理的全面系统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在阐明针灸对机体的调节作用和提升针灸学的层次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但是却缺乏突破性的成果,而且相当多的研究结果只停留在论文和奖状上,难以反馈到临床,以致于具有量化标准、可形成规范化治疗方案而且可以重复的针灸治疗病种屈指可数。事实表明,针灸临床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经验医学水平。
, 百拇医药
那么,针灸学如何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呢?笔者认为,针灸学的发展和提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应根据针灸对人体的作用特点,在已经报道的450余种病证中,逐步界定针灸具有独特疗效的病种、针灸为主但须以其他疗法配合的病种、针灸可作为辅助治疗的病种,为规范针灸治疗做好铺垫工作。最近天津市的一位学者就目前针灸治疗的病种提出了针灸治疗疾病谱的4级分类,其提法尽管有可商榷之处,但已经表明这个问题正在引起重视。除了治疗病种的界定,系统发掘针灸在预防、保健、康复中的作用并进行恰如其分的界定也同样重要。值得注意的是,针灸治疗中所出现的个体差异已为大量针灸临床特别是针刺镇痛的实践所证实,所以在努力揭示群体治疗规律,强调重复性的同时,一定要重视个体化的研究,如体质差异、心理差异的研究,使针灸在临床应用时既有普遍性又有针对性。
2.实践中必须将提高临床疗效并将有一定疗效的针灸疗法的推广应用放在第一位,改变为研究而研究,科研与临床脱节的局面;重视一些临床上的关键性问题,诸如寻找确切的穴位坐标规律、刺激参数标准化规律及针药结合的优化规律,寻找最有效的刺激区域和工具等。所谓穴位坐标规律,是指对全身已发现的穴位,包括传统的经穴、经外奇穴、微针系统的穴区(如头针穴区、耳针穴区、手针穴区、足针穴区、面针穴区),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厘定,并找出其规律性。穴位刺激参数规律,要着重研究包括手法针刺、脉冲电刺激及其他刺激方式等各种参数的共性规律。这里有传统的手法参数也有现代的各种刺激参数,如幅度、频率、强度、波长、温度、时间等等。针药结合优化规律即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探索针灸与中西药物的最佳结合的内在规律,从而在疾病的防治上发挥最大限度的增效减毒的协同作用。
, 百拇医药
3.要勇于扬弃,既要证实,更要证伪,这样才能真正促进针灸学的发展。如子午流注学说,其中的纳子法符合现代生物钟理论,值得深入研究,而纳甲法,推衍的成分较多,加之推算麻烦,治疗时间不定,特别是临床效果不确定,故实际应用价值不大,可以在进一步严格验证后将其淘汰。
4.随着现代人类疾病谱的巨大变化、针灸走向世界后治疗人群的变化,以及人们对损伤性治疗持谨慎态度的防治观念的变化,针灸临床与实验研究必须寻求符合现代人要求的思路与方法。同时,以高新技术开发新一代的针灸器械,为针灸疗效的提高和临床应用的推广提供有力的武器。
5.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完善的人才结构是一门学科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与基础。作为针灸故乡和针灸大国,我国的针灸队伍应该说是当今世界的最主要力量和代表了最高水平。然而,它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整体素质堪忧。临床人员中临床水平低下和知识结构单一的情况十分普遍。人多才少、高职称低能力的现象在针灸队伍中也并不少见。如何构筑本世纪针灸人才高地,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大事。这就要改变目前临床人才在培养途径上知识单一、急功近利的方式,做到严格的学校专业教学与因材施教的师承教学相结合;科研和技术人才,缺乏对中医学有深切了解的,则必须在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再接受系统的针灸专业知识教育。
崇尚自然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时尚。针灸作为一种典型的绿色医学与人类回归自然的全球性热潮相适应。同时,由于现代难治病大多病因不明、涉及多个系统且多为生理的、心理的、环境的失衡所致,这对于以对症治疗为主要手段的西医学是一个难题,而对以调整机体功能为主要手段的中医包括针灸来说正好是如鱼得水。所以,我们应该把握住历史的机遇,让针灸在发挥自己所长,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同时,自身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