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96015
服过中药的意大利画家郎士宁
http://www.100md.com 2002年8月2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06期
     自明末清初,随着对外交流的频繁,来华的外国使节及传教人士也日益增多,西洋医学开始传入中国。在宫廷及上层中,已有国人开始接受西药治病。如康熙皇帝不仅亲服过洋药“金鸡纳霜”,还极力向臣属推荐此药的神奇功效。有趣的是,从现存的清官医学档案中,我们既见到了康熙、光绪等皇帝请西医诊治服用西药的记载,而且还发现了几例西洋人服中药治病的脉案记录。其中一位还是非常著名的意大利画家郎士宁。

    档案载有郎士宁服用中药医案二则。

    其一:“乾隆某某年七月初六日,院使臣刘裕铎、医士李永泰臣谨奏:奉旨看得西洋人郎士宁,脉息浮洪,由内受暑热、外感风凉,以致头疼身痛,发热恶寒,咽喉作痛,胸闷口渴,臣拟用疏风清暑饮调治。谨此奏闻。处方:香薷二钱,羌活一钱,防风一钱,荆芥一钱,前胡一钱,薄荷一钱,川芎一钱,牛蒡子炒研二钱,桔梗二钱,甘草生八分。引生姜一片。”

    其二:“乾隆某某年九月二十三日,医士李永泰臣谨奏得看西洋人郎士宁,原系内停暑热,外感风凉之症,服过疏风清暑、和中等汤,诸症已好,惟腰腿软些,今用金匮肾气丸常服调理。谨此奏闻。”

    案中未写明郎士宁患病的时间,但根据病案内容推测,郎士宁当时年龄已是60岁上下。原因之一:脉案中的诊病太医刘裕铎,于乾隆10年时任太医院右院判,其后在宫中任御医多年。在1739~1742年间乾隆敕令纂修《医宗金鉴》时,负责此书编写的总修官一个是太医院院判吴谦,另一个就是刘裕铎。就算刘任太医院右院判当年即为郎诊病,乾隆10年就是1745年,此时郎士宁也近60岁了。二是从脉案看。郎士宁患“暑热外感”,前方疏散暑热,清热解毒,具有著名方剂香薷饮及荆防败毒散两方之长,对于夏月外感当是甚为合拍的。但这种常见的小病,疗程却达两个多月,这恐怕与郎的年龄和体质有一定关系。后一则脉案说得更明白,郎在服“疏风清暑、和中等汤,诸症已好”后,因体质仍弱,于是用金匮肾气丸常服补肾培本缓调,这是甚合医理的。

    郎士宁生于意大利, 27岁时被意国派遣来到中国,专以绘画供奉于清官内廷,经康、雍、乾三朝。郎士宁的画先是以西洋油画为主,他曾以绘油画“香妃像”而名噪一时。后来,他又吸收中国画之技巧,其画既有油画之鲜艳、富贵,又兼中国画的雅韵和含蓄。中西合璧的艺术成就使郎士宁成为了我国清代声誉甚著的画家之一。乾隆3l(1766年),郎士宁在京逝世,享年78岁,遂葬于北京阜成门外。碑上有墓志铭文如下:

    “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率旨西洋人郎士宁自康熙间入值内廷,颇著勤慎。曾赏给三品顶带。今患病溘逝,念其行走年年,齿近八旬,著昭戴贤之例,加恩给予侍郎衔,并赏内府银三百两料理丧事,以示优恤,钦此。”

    如今,我国的国际交往情况已与200多年前不可比拟,传统的中医药已为更多的外国人所接受,洋人服中药也算不上新鲜事。笔者撰述此文,只是要人们了解西洋人食用中药治病已有先例,非始于今也。, 百拇医药(蒲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