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生命科学 > 干细胞
编号:196056
干细胞专家:5年内复制出所有器官,徐荣祥将获诺贝尔奖
http://www.100md.com 2002年8月21日 北京晨报
     “如果徐教授的理论最终获得成功,他将无疑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一位干细胞专家说。而能证明其理论成功的关键部分他在此次成果发布中却“疏忽”了。

    晨报讯 “5年时间内完成人体所有组织器官复制”的新闻报道进展几天之后,人们开始将关注点转移到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层面。有关专家指出,他们绝对不否定任何一个研究者的勇敢探索精神,但实现这种探索的方法必须是科学的,是符合科学规律的。

    “如果徐教授的理论最终获得成功,他将无疑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一直从事干细胞研究的三○四医院博士后李建福医生十分肯定地说,“这一研究将使人类医学研究向前迈进几十甚至几百年。”李博士同时说,在医学研究中,有很多用发现者名字命名的细胞组织,比如“郎罕氏细胞”、“枯否氏细胞”等,都是在发现之后,逐渐被世界医学界公认,并在此后的研究中被证实而最终确认命名的。用“潜能再生细胞”的理论代替始终未取得长足进展的“干细胞”,完成人类组织器官的复制,是徐荣祥教授复制研究的突破关键。李博士说,他们此前从没听说过这一概念,不知道这种新发现的细胞可以用什么标志方法和其他细胞甄别出来,因此无从判断,但按照医学研究规律,必须经过国际医学界的普遍验证。

    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教授说:“任何一项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特性是可重复性。如果是商业秘密,最初的研究者可以不公布新成果的成分,只要提供实验材料,其他人可以使用这种材料或者方法做出同样的结果,就具备了可重复性。”盛教授说,研究者把自己会把最能说明水平的论文发表在相关刊物上,论文中就有“实验方法”一项,作者会详细描述,为的是证实其可重复性。

    专家谈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大众媒体在创新类成果报道中肩负的责任问题。李建福博士说:“大众媒体是面向大众的,人们从中了解科学进展,科普知识,错误报道起的是误导作用,读者有权利从法律角度追究责任。”郭应禄、韩济生两位院士说,要求记者做专家是不客观的,但在报道前应该面对权威专家,有权威杂志做依据,而不是只面对尚不了解的新闻。(记者佟彤),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