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96281
隐性遗传性包涵体肌肉病
http://www.100md.com 2002年8月22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2年第32期
     本报讯 最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医师们对我国1个隐性遗传性包涵体肌肉病家系进行了系统研究。

    遗传性包涵体肌病是一种遗传性空泡性肌肉病,包括三个亚型:(1)IBM1,Nonaka型隐性遗传性远端型肌肉病,基因突变在9p1-q1。(2)IBM2,隐性遗传性包涵体肌肉病,无股四头肌受累,基因位于9p1-q1。(3)IBM3,显性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由肌球蛋白重链IIa基因突变引起,基因位于常染色体17p13.1-17p11.2。以前这些疾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和日本。

    他们发现的这个家族中有2个姐妹,均出现进行性下肢远端无力,姐姐的病程已经6年。查体发现,双侧眼睑闭合不全,下肢远端肌力II级,近端V级,反射正常,感觉正常,肌电图为肌源性损害。研究者对病人的胫前肌进行肌肉活检,对肌肉标本进行组织学、酶组织化学和电镜检查发现,肌纤维直径变异加大,伴随肌纤维出现分裂和核内移,部分肌纤维内出现镶边空泡。电镜检查在空泡内可见大量管丝包涵体和髓样小体,在核内也存在大量的管丝包涵体,细胞核存在凋亡改变。

    对比国外的研究资料,他们认为这个家族具有包涵体肌肉病的病理特点,由于缺乏炎性细胞浸润,他们考虑为隐性遗传性包涵体肌肉病。该病又称为Nonaka型远端型肌肉病,属于成年型远端型肌营养不良的一个亚型,面肌受累少见。

    远端为主的肌萎缩常常提示,骨骼肌存在神经源性损害,他们的研究结果提示,所有神经原性肌萎缩的临床分布类型均存在相应的肌源性肌肉病,肌肉活检是有效的诊断手段。目前他们正在对该病进行深入的基因方面研究。

    袁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