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t方案治疗儿童结核有效
本报讯 美国Baylor Al-Dossary等报告,采用6个月直接监督下的短程化疗(DOT)方案治疗儿童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及颈淋巴结结核,只需服药58次即有效,且患儿能很好耐受。(Pediatr Infect Dis J 2002, 21 ∶ 91)
1994年,休斯敦卫生部门采用Denver方案治疗成人结核病,即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及链霉素(SM)每日用药,连续2周,之后每周2次用药共6周,接着用INH和RFP每周2次共16周,6个月内总共用药62次。同时,确定了治疗儿童结核的常规方案,即除去链霉素的改良(完全DOT)方案。该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改良方案治疗儿童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及颈淋巴结结核的疗效。 1994年2月至2000年5月期间,凡在休斯敦一家综合医院儿童结核门诊诊断为肺结核、颈淋巴结结核及结核性胸膜炎的1月龄~18岁患儿,均被入选研究,研究者进行非随机非盲观察性研究。所有患儿应用相同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如下:最初1~2周,每日用药:INH (10~15)mg/kg/d,RFP(10~20)mg/kg/d,PZA(20~40)mg/kg/d;第3~8周,每周用药2次:INH(20~40)mg/kg/剂,RFP(10~20)mg/kg/剂,PZA(50~70)mg/kg/剂;第9~24周;每周用药2次:INH(20~40)mg/kg/剂,RFP(10~20)mg/kg/剂。每次都由医务人员发药并监督患儿服用,患儿在结核门诊定期接受随访,每月1次。随访内容包括全面体检、向家属询问患儿的症状以及对治疗的满意度。治疗后2个月、6个月、出现新症状、临床恶化或依从性较差者照正侧位胸片。只有出现药物毒性反应症状和体征时(如腹痛、呕吐、黄疸、关节痛等不适),才进行肝功能等检查。治疗反应好表现为:症状改善、体重增加、淋巴结变小或胸片好转,而且患儿依从性较好。治疗反应差为:临床症状、体征或胸片加重或未出现预期改善。
结果显示,研究共纳入185例患儿,年龄为5月龄~17岁,10例退出研究。共有175例患儿可进行疗效评估。81%(142/175例)患儿在6个月内完成治疗。无1例出现肝损害、外周神经炎或关节痛。对170例有胸片患儿进行评估发现,29%肺结核患儿在治疗结束时,临床症状体征及放射学检查恢复正常;66%患儿胸片有所改善,但仍不正常;6%的患儿胸片没有改善。33例治疗期延长,但未再加用吡嗪酰胺或其它药物。其中3例为医师的决定。17例早期治疗效果欠佳,2例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16例配合治疗差。只有37%的患儿治疗结束时病灶完全消失,但在治疗停止后,所有患儿的病情仍继续改善。只有1例在4年后复发。
研究者认为,这种治疗方案的疗效与每日用药期较长的6个月治疗方案的疗效相似,DOT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但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由于胸片异常消退较慢,因此确定儿童结核的疗效很困难。
胡冰,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