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ap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本报讯 美国Padman等报告,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可降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的呼吸暂停指数,提高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有效方法。
研究者对10例睡眠呼吸紊乱患儿BiPAP治疗前后的多导睡眠描记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所有BiPAP患儿治疗时间都超过36个月。其中女孩2例,男孩8例;年龄3~18岁,平均体质指数为30.7。3例有颅面发育异常,1例有神经肌肉疾病,6例肥胖患儿有限制性肺病。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均显示无扁桃体或腺样体肥大。应用标准多导睡眠描记呼吸暂停及通气不足评分法分析患儿呼吸特征。通气不足定义为气流减少30%以上或血氧饱和度下降4%以上。呼吸暂停定义为呼吸停止 >10秒伴血氧饱和度下降4%。患儿通过使用鼻罩或鼻枕(nasal pillows)进行治疗。开始吸气正压(IPAP)和呼气正压(EPAP)分别为5
cmH2O和3 cmH2O。如果IPAP大于EPAP,仍出现呼吸暂停,则逐渐增加EPAP,每次增加2
cmH2O,直至呼吸暂停消失或EPAP与IPAP相等。如果仍有呼吸暂停出现,或呼吸暂停持续存在,则同时增加IPAP和EPAP;对非呼吸暂停引起的血氧饱和度下降(通常由阻塞性通气不足或打鼾引起),则只增加IPAP。(Clin Pediatr 2002,41 ∶163)
结果显示,用BiPAP治疗后,患儿呼吸暂停/通气不足指数从(19.7±26.46)次/h降至(0.82±1.01)次/h(P=0.0077),最低血氧饱和度从75.60%±14.93%增至89.50%±5.50%(P=0.0117),平均呼吸长度从3.22±0.95增加至3.68±0.82(P=0.0043)。呼吸长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吸气延长而非呼气延长。1例患儿第1次睡眠检测未发现明显呼吸暂停,但患儿有夜间通气不足症状(白天瞌睡、睡眠不安),给予BiPAP试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前患儿以短呼吸为主,治疗后短呼吸明显减少。这一结果提示,一些呼吸费力(即较多短呼吸)而无呼吸暂停的患儿,用标准睡眠记分标准(即呼吸暂停次数)可能不会发现。该研究中80%患儿继续用BiPAP治疗,说明患儿能长期配合BiPAP治疗。
研究者认为,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儿可以凭经验使用BiPAP治疗。
徐保平, 百拇医药
研究者对10例睡眠呼吸紊乱患儿BiPAP治疗前后的多导睡眠描记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所有BiPAP患儿治疗时间都超过36个月。其中女孩2例,男孩8例;年龄3~18岁,平均体质指数为30.7。3例有颅面发育异常,1例有神经肌肉疾病,6例肥胖患儿有限制性肺病。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均显示无扁桃体或腺样体肥大。应用标准多导睡眠描记呼吸暂停及通气不足评分法分析患儿呼吸特征。通气不足定义为气流减少30%以上或血氧饱和度下降4%以上。呼吸暂停定义为呼吸停止 >10秒伴血氧饱和度下降4%。患儿通过使用鼻罩或鼻枕(nasal pillows)进行治疗。开始吸气正压(IPAP)和呼气正压(EPAP)分别为5
cmH2O和3 cmH2O。如果IPAP大于EPAP,仍出现呼吸暂停,则逐渐增加EPAP,每次增加2
cmH2O,直至呼吸暂停消失或EPAP与IPAP相等。如果仍有呼吸暂停出现,或呼吸暂停持续存在,则同时增加IPAP和EPAP;对非呼吸暂停引起的血氧饱和度下降(通常由阻塞性通气不足或打鼾引起),则只增加IPAP。(Clin Pediatr 2002,41 ∶163)
结果显示,用BiPAP治疗后,患儿呼吸暂停/通气不足指数从(19.7±26.46)次/h降至(0.82±1.01)次/h(P=0.0077),最低血氧饱和度从75.60%±14.93%增至89.50%±5.50%(P=0.0117),平均呼吸长度从3.22±0.95增加至3.68±0.82(P=0.0043)。呼吸长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吸气延长而非呼气延长。1例患儿第1次睡眠检测未发现明显呼吸暂停,但患儿有夜间通气不足症状(白天瞌睡、睡眠不安),给予BiPAP试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前患儿以短呼吸为主,治疗后短呼吸明显减少。这一结果提示,一些呼吸费力(即较多短呼吸)而无呼吸暂停的患儿,用标准睡眠记分标准(即呼吸暂停次数)可能不会发现。该研究中80%患儿继续用BiPAP治疗,说明患儿能长期配合BiPAP治疗。
研究者认为,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儿可以凭经验使用BiPAP治疗。
徐保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