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调心(2)
http://www.100md.com
2001年3月30日
调心的方法
1、松静法
放松入静是气功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功法。人们生活在社会和自然之中,必然要受到各种自然、社会的因素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造成身心紧张,气机失调,而生百病。因此,练功首先要消除紧张状态,时时注意精神和形体的放松。放松法有内外深浅之分,外松所表现的是解除身体、四肢、肌肉的紧张状态;内松所表现的则是意念方面的松弛。一般来说,掌握外松较内松容易。松的锻炼有一个由外到内,由粗到细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
练功姿势摆正后,首先是使全身放松。所谓放松,就是通过意念引导,意想身体如棉花样地松散,似海绵般的柔软,象白云似的轻悠,逐步使自己的身体从头到脚,从表到里,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都放松,并贯穿练功全过程。这种方法通常称作意松法。通过意松法的锻炼,诱导入静。通常采用局部放松法与三线放松法。这样一松一静,逐步进入身心放松状态。这是初学气功者常用的入静法——松静法。掌握好此法的人,容易入静,静下后就更容易体会松。松与静是相辅相成的。
, 百拇医药
2、意守法
意守是气功调心调意的基本方法,古称“守一”。意守就是思维集中,即在身心松静的情况下,意守在身体的某一部位或穴位,这样,摄心归一,专注一处,就有助于排除杂念,聚精会神,即以一念代万念,达到入静。其实上述松静的过程也是意守的过程,只是意念较为分散,多用想象的心理活动,此处注意力较为集中,可进一步加深入静,提高练功的效果。所以入静是目的,意守只是手段而已。此外,尚可通过意守锻炼,使意气结合,以调动人体内气,促进内气的聚集与运行,进而调整脏腑的功能,强身治病。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可意守的部位很多,运用得当,都有治病效果。常用的意守方法有以下几种。
(1)意守丹田法:丹田,是内丹家藉以锻炼人体精、气、神以成丹的处所。因其具有农田般的生产意义,有使人获得如金丹一样的效果而得名。丹田有上、中、下之分,这里所述练功中常用的部位为下丹田。丹田为性命之祖,生气之源。练功时意念集中到丹田部位,称为意守丹田。意守丹田不仅可以帮助身心松静,而且有导气归元,交通心肾,培补元气的作用。意守丹田对各种虚损证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http://www.100md.com
(2)意守命门法:命门在十四脊椎之下,恰在脐正对之后腰部,为督脉的重要穴位,有生命的门户之称。命门与两肾及丹田构成人体元气的汇集、贮存中心。与丹田一样,命门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意守命门与意守丹田一样,具有异曲同功、相辅相成的作用。所以又称命门为后丹田。意守命门亦为历代有关专家所重视。凡命门火衰,腰部酸疼,肾亏之疾,均可意守命门,以培补真元,壮腰强肾。在练功过程中,往往先意守丹田,逐步深入至命门。
(3)意守穴位法:经络穴位是人体经气汇集出入之所。练功中,因人因病不同而意守某一特定经络穴位也不同。意守穴位,不仅能起到诱导入静的作用,还能调动经气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和防病治病的作用。如意守上部和下部穴位,分别对血压升降有不同作用。现就临床上常用的意守穴位介绍如下。
百会穴:位于头部巅顶,其下脑中为道家内丹术上的上丹田,也称祖窍和泥丸宫,为诸阳经之气汇集之处。练功中意守此穴,能升提一身之阳气,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有益智健脑,补阳升陷的作用。可治疗因阳虚及中气下陷引起的肠贫血、低血压等。但高血压者及上盛下虚证患者不可意守此穴。
, http://www.100md.com
膻中穴:该穴位于两乳之间,为脾、肾、心和心包等经络与任脉汇集之所,具有益宗气、健脾胃的作用。膻中与心、肺两脏共存于上焦,与此两脏功能关系密切。内丹术称此处为绛宫,为中丹田。意守膻中,还对某些妇科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会阴穴:此穴位于前后阴之间,为任脉与督脉、冲脉交会穴,是任、冲、督脉的发源与汇集之处。意守会阴,可起到炼精化气的作用,对于阴虚阳亢等症及泌尿系统疾病有一定疗效。
足三里穴:该穴在膝下3寸外侧凹陷处。本穴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意守此穴有治疗腹胀满痛,胃纳欠佳的功效。国外有人称此为长寿穴。
大敦穴:在大拇趾外侧端。头胀头痛,上病取下,可意守此穴以减轻症状。
涌泉穴:在足底前三分之一足心凹陷处,为肾气之根。意守此穴,具有引气归根,育阴潜阳的作用。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失眠等症有一定疗效。
, http://www.100md.com
劳宫穴:此穴位于手掌心,为心包经之要穴,对调节心脑功能有重要作用。意守劳宫或与涌泉穴交替意守,有交通心肾的作用。
此外,还可意守病灶,疏通病灶阻塞的气血,有利于治疗。此法类似针灸治疗时取阿是穴。在临床上可酌情运用。
3、意守呼吸法
(1)数息法:即在练功中默念自己呼吸的次数,以一呼一吸为一次,可以从一到十,或从一到百,乃至千,如此周而复始,有助于入静。练呼则数呼,练吸则数吸,可使心注于息,意不散乱、一般数息几百次,待思想比较安静下来,全身舒适后,就不必再连续数息,而改为听息或随息。
(2)听息法:此法是庄子提出来的。它是在数息法的基础上,进而采用听呼吸出入之声音的方法,以诱导入静。正常人一呼一吸是没有声音的,此法只是借助听息,万念归一, 以助入静,提高练功效果。
, http://www.100md.com
(3)随息法:该法是在数息法、听息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如心情安静,就用不着数息、听息,只须把意念跟随气息自然出入,即心息相依,意气相随,以诱导进入宁静境界。
(4)止息法:此法是在随息纯熟之后,意念不随呼吸出入,把心意若有若无止于鼻端,修正之后,有全身似乎已不存在的感觉,进入高度入静状态。
4、默念法
此法是用意默念词句,但不发出声音。可默念自己喜爱的词句、歌赋、音符等,以排除杂念,诱导入静。练功者可依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运用。如高血压或神经衰弱患者,常有情绪不安,可默念“松”、“静”、“血压下降”、“身心愉快”之类有益疾病痊愈的词句。或随呼吸的节律,吸入时默念“静”,呼气时默念“松”字,此法极有利于机体放松入静。这时的呼吸一般是悠匀细长的,默念时用意要轻。或依据自己身体疾病的虚实,默念“六字诀”。, http://www.100md.com
1、松静法
放松入静是气功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功法。人们生活在社会和自然之中,必然要受到各种自然、社会的因素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造成身心紧张,气机失调,而生百病。因此,练功首先要消除紧张状态,时时注意精神和形体的放松。放松法有内外深浅之分,外松所表现的是解除身体、四肢、肌肉的紧张状态;内松所表现的则是意念方面的松弛。一般来说,掌握外松较内松容易。松的锻炼有一个由外到内,由粗到细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
练功姿势摆正后,首先是使全身放松。所谓放松,就是通过意念引导,意想身体如棉花样地松散,似海绵般的柔软,象白云似的轻悠,逐步使自己的身体从头到脚,从表到里,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都放松,并贯穿练功全过程。这种方法通常称作意松法。通过意松法的锻炼,诱导入静。通常采用局部放松法与三线放松法。这样一松一静,逐步进入身心放松状态。这是初学气功者常用的入静法——松静法。掌握好此法的人,容易入静,静下后就更容易体会松。松与静是相辅相成的。
, 百拇医药
2、意守法
意守是气功调心调意的基本方法,古称“守一”。意守就是思维集中,即在身心松静的情况下,意守在身体的某一部位或穴位,这样,摄心归一,专注一处,就有助于排除杂念,聚精会神,即以一念代万念,达到入静。其实上述松静的过程也是意守的过程,只是意念较为分散,多用想象的心理活动,此处注意力较为集中,可进一步加深入静,提高练功的效果。所以入静是目的,意守只是手段而已。此外,尚可通过意守锻炼,使意气结合,以调动人体内气,促进内气的聚集与运行,进而调整脏腑的功能,强身治病。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可意守的部位很多,运用得当,都有治病效果。常用的意守方法有以下几种。
(1)意守丹田法:丹田,是内丹家藉以锻炼人体精、气、神以成丹的处所。因其具有农田般的生产意义,有使人获得如金丹一样的效果而得名。丹田有上、中、下之分,这里所述练功中常用的部位为下丹田。丹田为性命之祖,生气之源。练功时意念集中到丹田部位,称为意守丹田。意守丹田不仅可以帮助身心松静,而且有导气归元,交通心肾,培补元气的作用。意守丹田对各种虚损证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http://www.100md.com
(2)意守命门法:命门在十四脊椎之下,恰在脐正对之后腰部,为督脉的重要穴位,有生命的门户之称。命门与两肾及丹田构成人体元气的汇集、贮存中心。与丹田一样,命门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意守命门与意守丹田一样,具有异曲同功、相辅相成的作用。所以又称命门为后丹田。意守命门亦为历代有关专家所重视。凡命门火衰,腰部酸疼,肾亏之疾,均可意守命门,以培补真元,壮腰强肾。在练功过程中,往往先意守丹田,逐步深入至命门。
(3)意守穴位法:经络穴位是人体经气汇集出入之所。练功中,因人因病不同而意守某一特定经络穴位也不同。意守穴位,不仅能起到诱导入静的作用,还能调动经气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和防病治病的作用。如意守上部和下部穴位,分别对血压升降有不同作用。现就临床上常用的意守穴位介绍如下。
百会穴:位于头部巅顶,其下脑中为道家内丹术上的上丹田,也称祖窍和泥丸宫,为诸阳经之气汇集之处。练功中意守此穴,能升提一身之阳气,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有益智健脑,补阳升陷的作用。可治疗因阳虚及中气下陷引起的肠贫血、低血压等。但高血压者及上盛下虚证患者不可意守此穴。
, http://www.100md.com
膻中穴:该穴位于两乳之间,为脾、肾、心和心包等经络与任脉汇集之所,具有益宗气、健脾胃的作用。膻中与心、肺两脏共存于上焦,与此两脏功能关系密切。内丹术称此处为绛宫,为中丹田。意守膻中,还对某些妇科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会阴穴:此穴位于前后阴之间,为任脉与督脉、冲脉交会穴,是任、冲、督脉的发源与汇集之处。意守会阴,可起到炼精化气的作用,对于阴虚阳亢等症及泌尿系统疾病有一定疗效。
足三里穴:该穴在膝下3寸外侧凹陷处。本穴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意守此穴有治疗腹胀满痛,胃纳欠佳的功效。国外有人称此为长寿穴。
大敦穴:在大拇趾外侧端。头胀头痛,上病取下,可意守此穴以减轻症状。
涌泉穴:在足底前三分之一足心凹陷处,为肾气之根。意守此穴,具有引气归根,育阴潜阳的作用。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失眠等症有一定疗效。
, http://www.100md.com
劳宫穴:此穴位于手掌心,为心包经之要穴,对调节心脑功能有重要作用。意守劳宫或与涌泉穴交替意守,有交通心肾的作用。
此外,还可意守病灶,疏通病灶阻塞的气血,有利于治疗。此法类似针灸治疗时取阿是穴。在临床上可酌情运用。
3、意守呼吸法
(1)数息法:即在练功中默念自己呼吸的次数,以一呼一吸为一次,可以从一到十,或从一到百,乃至千,如此周而复始,有助于入静。练呼则数呼,练吸则数吸,可使心注于息,意不散乱、一般数息几百次,待思想比较安静下来,全身舒适后,就不必再连续数息,而改为听息或随息。
(2)听息法:此法是庄子提出来的。它是在数息法的基础上,进而采用听呼吸出入之声音的方法,以诱导入静。正常人一呼一吸是没有声音的,此法只是借助听息,万念归一, 以助入静,提高练功效果。
, http://www.100md.com
(3)随息法:该法是在数息法、听息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如心情安静,就用不着数息、听息,只须把意念跟随气息自然出入,即心息相依,意气相随,以诱导进入宁静境界。
(4)止息法:此法是在随息纯熟之后,意念不随呼吸出入,把心意若有若无止于鼻端,修正之后,有全身似乎已不存在的感觉,进入高度入静状态。
4、默念法
此法是用意默念词句,但不发出声音。可默念自己喜爱的词句、歌赋、音符等,以排除杂念,诱导入静。练功者可依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运用。如高血压或神经衰弱患者,常有情绪不安,可默念“松”、“静”、“血压下降”、“身心愉快”之类有益疾病痊愈的词句。或随呼吸的节律,吸入时默念“静”,呼气时默念“松”字,此法极有利于机体放松入静。这时的呼吸一般是悠匀细长的,默念时用意要轻。或依据自己身体疾病的虚实,默念“六字诀”。,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