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各地传统医学 > 专题信息
编号:199531
中医发展管见
http://www.100md.com 2001年6月18日 三九健康网
中医发展管见

     一、没必要提出新口号

    “中医现代化”概念不清。提出这一口号的同志,其本意可能是出于促进中医事业快速发展的好心,但“中医现代化”这一提法则颇有些改造中医的味道.因为“化”者,“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之谓也。如果把中医改造得不要经典、不要辨证论治……,失去了中医特色,那就不能称之为中医了。问题的实质在于如何发展中医事业,中医事业向何处发展。

    “中医科学化”确属错误。这一口号早在五十年代初期就有人提出来了,当时曾产生过消极的影响。中医学本身尽管有许多不足之处(西方医学也是如此),但中医学确实是一门科学,一门研究人、人与自然的科学。所以,重提“中医科学化”是完全错误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展中医主体战略已明确指出了要“以我为主,坚持特色,按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发展中医学”,没必要在此之外再提出新的口号。

    二、发展和继承的关系
, 百拇医药
    四十年来,中医学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些发展正是植根于继承、整理的基础上。任何人都不能割断历史,古代的贤哲也不会给今人定下什么框框,为今人留下什么束缚。如果有人觉得古人所言就是什么框框、束缚的话,那责任不在古人.愚以为《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都是在阐述中医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示人以规矩准绳。至于如何运用规矩准绳,那就在于运用者了。比如说,一个木工不会应用圆规和矩尺,谁又能说这是发明制造规矩者的责任呢?从医学史的角度来看,中医经典著作主要产生于两千年前.两千年来各时期的医学毕竟不同于两千年前。所不同之处,正是后世的医学家在经典所阐述的基本原理或基本规律上的发现和创新.金元四大家、张景岳、叶天士等人正是这样。世界上的事物千变万化,其基本规律是不会变化的。古人曾说:温故而知新。“温故”并不是要守“故”,而是为的“知新”、“创新”。如果连“故”都不知道,还怎么“知新”、“创新”呢?

    三、吸收引进新事物是中医的传统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在不断地吸收引进其他学科的技术而不断地发展的,中医学也不例外。中医学在近代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医学,有着多种因素,这不能说明中医是守旧的。中医在历史上就善于接受外来事物。明朝以前大量地采用外来药物,吸收印度医学的长处(当时与西方交通不便,况且西方现代医学尚未产生)。明朝以来,不少有识之士就开始了对西方医学的吸收.尽管这种吸收是粗糙的,甚至是不当的,但是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从中医学的角度出发,吸收引进西方医学。这一点定是中医学发展所需要的。
, 百拇医药
    四、“中医研究”和“研究中医”

    中医研究,就是要站在中医的立场,运用中医的基本原理,按照中医的思路和方法,采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开展研究工作(包括临床)。当前,许多研究工作是以西方医学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的,是想办法在中医和西医之间划等号。这样的研究很难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比如靛玉红、青蒿素、鱼腥草素等。这样的成果,如作为中医研究的成果,是很难令人信服的,只能说是研究中医的成果。目前,研究中医的工作应当深入进行。作为中医学者,则应主动出击,广泛地采用各学科最有效的手段展开研究工作,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奠定基础。当然,主动出击的关键在于教育,在于培养中医的多学科人材。有了人材,事业才能发展。

    当前新闻界存在有“中医热”、“针灸热”、“中药热”等说法。个人认为,对这些说法应有清醒的认识。“热”说明了世界对中医药的重视,“热”的重点在滋补、养生,以及中药的某些疗效。但是现实不容乐观,“热”的背后还有西方有识之士对中医研究的飞速进展。中医界本身再不努力,仍然存在着“药存医亡”的危险,近年来中医振兴虽然有了良好的开端,但仍在存亡之际,愿中医同仁及热心中医事业的同志们都有一些危机感,努力渡过危机,走向繁荣。, 百拇医药(赵守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