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方医药”能超过中医吗?
———有关人士访日归来谈观感
近年来,有关日本对中医药的研究已超过我国的传闻炒得沸沸扬扬,甚至有些国际会议发表的学术论文也这样引证。事实真是如此吗?记者最近采访了刚带团赴日考察归来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与政策法规司副司长、考察团团长周雷。
周副司长说,这次赴日考察学习访问了不少医药机构,包括日本厚生劳动省官员、日本药剂师培训中心、日本汉方生药制剂协会、日本制药工业协会、北里大学药学部、东洋医学研究所、三共株式会社、津村株式会社、东京都立大冢病院等。从了解的情况来看,国内所传说的“日本汉方医药发展迅猛,大有超过中医药势头”的消息,可以说是片面的和不真实的。
众所周知,日本汉方医药源自中国,但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演变,比如增加了腹诊,去掉了望、闻、问、切等内容。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随着西医的引入,传统医药西化的倾向十分严重,对中医药基本上是废医存药,并且放弃了辨证施治的中医理论。现在,在日本的《医师法》中,已没有汉方医的设置,所以社会上也没有具有独立行医资格的汉方医医师,作为汉方医而行医的实际上都是西医。虽然全日本有70%~80%的医师使用过汉方医药,但仅停留在能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上,而且也很少使用。只有个别医院里设有东洋医学科,真正专门研究汉方医药的科研机构屈指可数。日本不承认中医,我国应邀赴日行医的中医专家在日本没有处方权,必须由日本医师签名。日本厚生劳动省对汉方医药限制发展的政策,以及汉方医药脱离辨证施治的中医精髓,已经使汉方医药走入了死胡同,实际上处于一种衰退的状态。
, 百拇医药
日本“存药”的政策也是有保留的。
厚生劳动省只同意将210个协定处方(必须是有古典医籍记载的)列入可生产新药范围,其中有150个列入了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因此汉方药的新药研究只能在圈定的古典方中做文章。目前,日本年生产药品约6兆日元,其中汉方医药约占2%左右,即年产汉方药1200亿日元左右。据介绍,日本生产汉方药厂家约80~100家,规模较大的约有20家。津村株式会社年销售汉方药600亿日元,约占全国汉方药的70%左右。相当于我国全国1107家中成药企业销售额的17.9%。
周副司长介绍,日本在传统医学的研究方面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比如医药研究机构的条件好、基础好,科研思路和技术路线也很先进。在北里大学药学部和东洋医学研究所参观时他们看到,这里从事新药研究采取的是逆向思维方式,即根据人体疾病的病理机制分子水平研究结果,先行设计出药物预期作用的靶目标模型,再用计算机设计出“钥匙孔”,然后通过软件大量地进行数据筛选,最终找出“钥匙”。这种方法使新药研究的方向和目的更加明确,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经费和时间。另外,制药企业对科研非常重视,一般都建有研究所,并坚持不懈地投入科研经费。他们所参观的三共、津村、钟纺株式会社的科研机构都很庞大,每年企业都要将利润的10%~20%用于新药开发。
“尽管日本对传统医学的研究与我国相比总体上还有一定差距,但我们还不能‘松一口气’,因为作为发展中国家,底子薄,基础差,科研总体水平低的通病,必然制约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周副司长的结论是:加强科技投入和科研队伍的建设,组织多学科优势力量集中攻关,研制出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建立能够抗御风险的大型中药集团,已经刻不容缓。, 百拇医药(刘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