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医药产业如何应对入世
5月28日举办的以“民族医药面对入世”为主题的“2002年中国民族医药论坛”,重点研讨了入世后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问题。中国的民族医药产业从广义上讲,是指包括了中药在内的传统医药产业,而这次所研讨的民族医药应对入世的问题,是指狭义上的民族医药,也就是少数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产业相对于中药产业而言,其发展历史是比较短的。以往的民族药是处于自产自销、自制自用的自然经济状态,基本没有产业过程。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民族医药认识的不断深入,对民族药疗效的不断肯定,对民族药需求量的不断加大,民族药生产才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并涌现出了一批如奇正藏药、晶珠藏药、金诃藏药、甘肃独一味等民族药知名企业。目前我国民族药企业年销售额约25亿元人民币,与其短暂的发展历程相比,应该说,这一数字已经不简单了,但与全国医药行业相比,民族药生产企业的发展仍显缓慢。特别是面对入世这样一个对整个行业都将造成冲击的新挑战,刚刚起步的民族药企业该如何应对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振吉认为:目前的民族医药存在着药强医弱、特色不浓的问题。他说:近几年,在青海、西藏出现了一些大的制药企业,而且发展很快,特别是奇正藏药,对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当地政府也十分重视民族药产业的发展,纷纷把发展民族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相比之下,民族医学的发展显得有些薄弱,主要表现在:民族医院投入不足,设施落后;缺乏学术支撑,难以形成特色鲜明的专科,一些民族医与中医区别不大,这样发展下去势必缺乏竞争力。李振吉指出:民族医药的发展要从战略上作些思考,要从提高临床疗效入手。具体措施上要从医疗抓起,既抓民族医院建设,又抓个体诊所发展;即抓民族医学文献整理,又抓临床诊疗技术提高,培养民族医药领域的一代名医。有了确切的疗效作后盾,民族药的发展才能长盛不衰。
, http://www.100md.com
青海晶珠藏药董事长李方瑞提出:要站在民族医药全局的高度,快速提高民族医药制药企业的整体实力。他说:目前国外众多的洋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完善的专利申请策略,已开始仿制与精加工我国传统成药,并进一步研发新药,从而对我国民族医药构成了严重威胁。而我国目前多数民族药制药企业起步晚,人才、技术落后,品种单一,其研发、生产、销售能力在日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面前显得十分薄弱,如果不迅速提高,将有可能被“淘汰出局”。因此,李方瑞认为民族药企业首先应进行整合,形成合力,团结一致。他建议组建一个松散型合作的集团,将一些中小企业集合于集团名下,冠以集团名称。集团负责与行业学会和协会统一建立全国民族药品专营柜台和临床科研观察医院,统一销售产品,统一打造集团和品种品牌。集团只控制加入单位产品的质量、工艺,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他希望政府部门能积极参与、支持这项工作,发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尽快组建西部地区民族药“航空母舰”。
民族制药业与国外同类企业的差距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在新产品研发上。这一点已成为民族制药业人士的共识。
, 百拇医药
奇正藏药集团总工程师李富银认为:面对入世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藏药产业不能拼资源,更不能卖传统、卖神秘,必须靠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和发展。必须让开发保护同步,经济与环境共存,藏药产业才能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谈到民族药产业的优势时,大家普遍认为:民族药产业发展时间不长,这既是民族药产业的劣势,也是优势。李富银认为:藏药不能再走中药的老路,而要一步到位,加快实施藏药现代化,这是决定藏药命运的决策。李方瑞认为:民族药起步晚,虽然有点乱,但总体上看还是健康发展的,目前几家大的民族药生产企业美誉度尚可。要把握机会,加大投入,引用高科技实现跨跃式发展。
关于民族医药入世后的保护问题,贵阳新天药业董事长董大伦认为:保护有被动有主动,政策上的被动保护固然需要,但企业自身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掌握并运用好游戏规则,主动出击,增强竞争的能力与手段,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是一种主动的战略战术上的保护。他说:民族医药行业要力争在3~5年内形成年产值50~100亿元的企业集团,这样,企业的发展才真正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政府与企业之间才能形成协同保护。, 百拇医药(赵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