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肩凝证体会-2
3.2 病案2
刘某某,女,49岁,干部,1998-01-03初诊。
主诉:右肩疼痛2月,加重半月。
2月前,患者因天冷未及时加衣,随即感右肩部常有不适,继则疼痛,活动不便,先后在一些医院进行中药、按摩、理疗等方法治疗后,病情时轻时重。近半月,右肩疼痛加重,右臂不能上抬,稍动即感疼痛难忍。夜间冷痛甚。查患者右肩部外形无异常,外展45°,上举困难,背伸稍好,肩髃穴、天宗穴等处压痛明显,肩前压痛稍轻。患者体瘦,纳差,自觉乏力,眠差,二便常,舌苔白稍厚,舌质稍暗,脉弦细。
诊断:肩凝证(辨证为气虚血瘀,寒凝气滞)。
治则:益气活血,温经通络。
处方:肩髃(右)、天宗(右)、肩贞(右)、阿是穴、中渚(双侧)、后溪(双侧)。
治疗:快针肩髃后,全部穴位留针20min,间断行针(轻微补法),出针后加施艾柱隔姜灸,5日为1疗程。患者针1疗程后,即感疼痛减轻,手臂抬举功能明显好转,配合功能锻炼(作旋肩活动),针灸1周后病情明显好转,针满3个疗程后基本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4 讨论
肩凝证多以患者气血不和,感受风寒湿邪,痹阻经络,经筋气血不和,严重者可致局部粘连,从而出现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多兼有冷重感。故以局部取穴为主,首取肩髃穴,其位在肩峰之下,关节所在之处,是病之所在,故施以特殊针刺手法,使针至病所,这是本法的治疗要点(只有当上臂平举外展时,针才能进入关节缝隙);又以阿是穴相助,是“病在经筋取阿是穴”,以求调整受病经筋气血。方取双侧中渚穴是取手少阳三焦经之腧穴。腧穴为经气向深处贯注之处,主治体重节痛;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三间为手阳明经之腧穴,选取之义与中渚相同,故先取三阳经之腧穴,双侧同用,以调经脉气血,是本配方特点。
本法经筋、经脉同治,既求直达病所,又以腧穴疏解经脉气血。再以艾灸散去入留之风寒,使患肢病邪得除,气血得复,粘连得解而病愈。, 百拇医药(胡运光 张达惠)
刘某某,女,49岁,干部,1998-01-03初诊。
主诉:右肩疼痛2月,加重半月。
2月前,患者因天冷未及时加衣,随即感右肩部常有不适,继则疼痛,活动不便,先后在一些医院进行中药、按摩、理疗等方法治疗后,病情时轻时重。近半月,右肩疼痛加重,右臂不能上抬,稍动即感疼痛难忍。夜间冷痛甚。查患者右肩部外形无异常,外展45°,上举困难,背伸稍好,肩髃穴、天宗穴等处压痛明显,肩前压痛稍轻。患者体瘦,纳差,自觉乏力,眠差,二便常,舌苔白稍厚,舌质稍暗,脉弦细。
诊断:肩凝证(辨证为气虚血瘀,寒凝气滞)。
治则:益气活血,温经通络。
处方:肩髃(右)、天宗(右)、肩贞(右)、阿是穴、中渚(双侧)、后溪(双侧)。
治疗:快针肩髃后,全部穴位留针20min,间断行针(轻微补法),出针后加施艾柱隔姜灸,5日为1疗程。患者针1疗程后,即感疼痛减轻,手臂抬举功能明显好转,配合功能锻炼(作旋肩活动),针灸1周后病情明显好转,针满3个疗程后基本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4 讨论
肩凝证多以患者气血不和,感受风寒湿邪,痹阻经络,经筋气血不和,严重者可致局部粘连,从而出现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多兼有冷重感。故以局部取穴为主,首取肩髃穴,其位在肩峰之下,关节所在之处,是病之所在,故施以特殊针刺手法,使针至病所,这是本法的治疗要点(只有当上臂平举外展时,针才能进入关节缝隙);又以阿是穴相助,是“病在经筋取阿是穴”,以求调整受病经筋气血。方取双侧中渚穴是取手少阳三焦经之腧穴。腧穴为经气向深处贯注之处,主治体重节痛;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三间为手阳明经之腧穴,选取之义与中渚相同,故先取三阳经之腧穴,双侧同用,以调经脉气血,是本配方特点。
本法经筋、经脉同治,既求直达病所,又以腧穴疏解经脉气血。再以艾灸散去入留之风寒,使患肢病邪得除,气血得复,粘连得解而病愈。, 百拇医药(胡运光 张达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