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针灸科
编号:200278
经络理论的核心:经脉—脏腑相关
http://www.100md.com 2001年6月20日 健康报
经络理论的核心:经脉—脏腑相关

     传统中医针灸学十分重视经脉—脏腑相关,经脉与脏腑间复杂联系组成了中医针灸理论体系。《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支节。”这既概括了十二经脉总的特点,又说明了十二经脉的重要功能是沟通脏腑与体表肢节的联系,因此有学者称之为“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躯体内脏相关的学说”。

    经脉—脏腑相关理论可广泛地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素问·藏气法时论》中的“心痛者,胸中痛、胁支满、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是说心脏疾病可反映于心经所过部位,这不仅能用于解释临床病理现象,还可依据“观其外而知其内”而诊断疾病,现代已据此形成了经络诊断学。在治疗上,也可依据经脉—脏腑相关理论刺激相关经脉,达到治疗内脏疾病的目的。

    经脉—脏腑相关研究在经络理论研究中的核心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把人体上下、内外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其二,经脉—脏腑相关是沟通经络基础和临床的纽带,它比单纯的经络现象和经络实质研究更趋于临床实际,经脉—脏腑相关机制的揭示可直接将经络现象等研究成果实用化。
, http://www.100md.com
    此外,经脉—脏腑相关的研究还可大大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躯体内脏反射理论是当前生物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躯体内脏相关学说,深入开展这方面研究对发展生物医学与经络理论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针刺已成为神经生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经脉—脏腑相关机制的研究会大大促进神经生理等学科的发展。

    人体是通过经脉脏腑与体表五官及其它脏腑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大系统。因此,经脉—脏腑相关的研究也不能仅着眼于体表经脉与内脏的联系,还应包括经脉与脏腑及五官、脏腑间的联系,这包括四个方面。

    以“经”统率的纵向研究主要依据《灵枢·经脉》的有关论述,观察每一条经脉与相应脏腑、五官的联系。曾有学者对一穴或一经与某一脏联系的观察,证实经脉与相关脏腑间存在相对特异性,但心经经脉与相应脏腑、五官联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应用垂体后叶素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实验模型,通过对心经经脉和肺经经脉的腕、肘、腋三段的研究,论证了整条心经经脉均与相应脏腑、五官的心、肺、小肠、目系(脑)、舌等存在着联系的相对特异性,而与同神经节段的肺经经脉存在着相对特异性。会后,应该进一步进行其它经脉的一经多脏的观察和机制研究。
, 百拇医药
    以“脏”统率的横向研究通过某一脏腑与十二经脉相关的研究,了解十二经与同一内脏的关系。这一研究有助于临床上筛选有效穴位。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心经和肺经对心脏功能都有调整作用,但心经作用明显强于肺经。进一步研究要从两方面予以加强:一是进行多指标的检测,使结论更全面可靠;二是从定量方面精确分析,明确脏与不同经脉间的具体相关度,以精确地把握经脉—脏腑相关的实质。

    经脉脏腑表里相关的研究《灵枢·经脉》确定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构成阴与阳、脏与腑之间表里相合关系。在脏腑相关论中,“脾与胃”、“肾与膀胱”、“肝与胆”表里相关与现代器官系统的生理解剖相接近,而“肺与大肠”、“心与小肠”经脉脏腑表里相关,用现代医学难以解释。我们重点开展了“心与小肠”、“肺与大肠”经脉脏腑表里相关的实验研究,但其中机制尚不清楚,还需进一步研究。

    膀胱经背俞穴与相应脏腑联系途径的研究各脏腑背俞穴均在膀胱经上,可见膀胱经在十二经脉中的特殊地位。我们在80年代就曾提出“膀胱经是十二经脉的核心,背俞穴是联系十二经脉的枢纽”。现代生理学亦认为背部是躯体神经和植物性神经分布与体表及脏腑的主要通道和枢纽。我们在70年代通过尸体解剖发现膀胱经内侧线(背俞)与交感干和交脊联系点体表投影关系十分密切,但对背俞穴与相应脏腑联系途径及相对特异性的实验研究却甚小,对膀胱经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和形态联系研究更少。因此,深入研究膀胱经背俞与相应脏腑联系和相对特异性联系途径及其与交感神经系统的关系,可能是经脉—脏腑相关研究的核心和重要突破口。, http://www.100md.com(周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