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现状及展望初探-2
3 急诊科的发展设想
3.1 急诊科的模式及专业设置
最近我们走访了北京的六所综合医院的急诊科,其中部属医院两所、市级医院两所、区级医院两所。六所医院的急诊科名义上均为独立科室,但实际上有五所医院的急诊科只设有科主任和少数的内科医师,在这少数的内科医师中,还有一些是在其它科室进行轮转,也就是说年资还很低。另外一所医院只有科主任一个人。
作为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急诊医学如要继续发展,必须有独立的科室和人才,并以本科的人才作为骨干力量来带动全盘的工作。培养和选拔热爱急诊专业的医护人员是发展急诊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实际工作中要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使其在掌握专科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多的去了解和熟悉与急诊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要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研究的环境,帮助他们在事业上取得成绩,以培养他们对急诊工作的热情和兴趣。在急诊科内,建立良好、有序的竞争机制,使大家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同时,每个医师要各有所长,团结协作,相得益彰,共同攻克医学难关。在急诊工作之余,参加相关专业科室的学术活动,不断充实自己,武装自己。
, 百拇医药
在走访的六所医院中,只有内科有相对固定的人员。在目前专业急诊医学人才短缺的情况下,可以其他专业科室为依托,发挥急诊特长,暂设病人较多的内、外科室。诊室人员以急诊科固定人员为骨干,各科轮转人员为辅助组成。但从长远发展看,急诊科应逐步取消分科诊室,仅设抢救室、危重病诊室、轻伤病诊室。各诊室人员主要由急诊专业人员组成,接受各科轮转人员。抢救室主要面向生命垂危需要监护或复苏的病人;危重病室主要诊治病情较重,但短时间内无生命危险的病人,其他轻伤、轻病则可就诊于轻伤病室。各诊室的具体规模及医疗设备的配备可根据医院所处位置及病谱特点而定。此种模式的优点是可极大地提高人力、空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地解决急诊不急的矛盾,有利于急诊医学专业的建立和发展,减少了急诊区域内各部分间的界限,利于病人在院内的疏散。
3.2 急诊观察室
急诊观察室是急诊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急诊病人的诊疗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这六所医院的观察室,床位数为8~70张不等,病人留观时间1~70天不等。其中四所医院的观察室有专门的医师负责医疗工作,另外两所医院观察室的病人由急诊值班医师兼管,其观察对象主要包括诊断不明确需短期观察的病人,经抢救后病情相对稳定的病人,短期输液治疗即可痊愈而不能每日去普通输液室的病人,及病情需住院治疗但无床位进行过渡治疗的病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急诊观察室类似一个综合病房,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一个病房,病人进出较频繁。所以,原则上急诊观察室应按医院对病房的要求进行管理,但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简化,如对病历书写的要求(应做到表格化)、医嘱执行及辅助检查过程、预约检查的时间,应尽量简化手续,方便病人,同时使医生有更多的精力分析病情和进行诊治。
, http://www.100md.com
由于急诊观察室的病谱广而复杂,急诊观察室的医师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并在一定时间内相对固定,搞好科室间的协作,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病情明确后及时转入相关科室进行专科治疗。
3.3 一般急诊就诊及抢救室、急诊二线医师配备问题
以往,急诊就诊是有一定条件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的确立,大多数医院的急诊实际上已成为24小时开放的门诊。为保证急、危、重病人及时的得到救治,必须加强抢救室的工作力度,增加上级医师对抢救工作的指导,为此,急诊应设二线或总值班医师,由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从而确保急诊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3.4 科研与继续教育
由于急诊工作量大,急诊专科医师又相对短缺,故急诊的科研工作相对不足。针对此情况急诊科要合理安排科内人员的工作,支持他们搞科研并为此创造便利条件(包括实验室、资金、时间等)。在科研项目选择上,不要盲目重复别人的工作,要选择与急诊有关,而其他科室又没有的研究课题,如心肺复苏、毒理学的研究等。针对急诊病谱中老年病重症较多的特点,还可做些老年医学的研究工作。
, http://www.100md.com
急诊科医师常年工作在第一线,如不进行在职继续教育,就存在知识老化问题,不利于急诊医学发展。鉴于此,急诊科应每年有计划地举行短期学习班或送到相关科室轮转,使急诊医师的知识不断更新,提高急诊工作人员专业化、知识化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急诊医疗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临床。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医师不能相对固定的急诊科,特别要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因在各医院急诊科的护士都是固定的。上述六所医院的急诊护士在回答是否需要再培训的问题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人说从毕业后,就没有接受过急诊专科的培训,有的人认为不需要再培训,有的人认为需加强仪器使用知识及医护配合知识的培训,也有人指出现在的急救知识的培训,有一定的盲目性,如大城市中农药中毒的抢救已很难见到,应在常见病上下功夫,加强对急诊医学新进展的宣传。
3.5 急诊的病谱选择
无条件的急诊就诊一方面造成了有限的急诊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医患之间的矛盾,最终影响服务质量。另外,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一些无质量的生命无限制的延长,一方面造成卫生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由于人力物力的有限,影响了对于那些有抢救价值的生命的挽救。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更加注重生命的质量。如何使卫生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如何使社会人口质量得到保证,还需要医学、法律及社会等领域的工作者共同研究,不断总结和探索。应在抢救工作中掌握的原则是:公正的使用和分配卫生资源,医务人员的行为应符合个人、社会及子孙后代的利益。
, 百拇医药
3.6 急诊科的管理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临床科室,急诊管理的核心及目的是提高急诊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及时、迅速、准确地诊断和抢救急、危、重病人。
急诊科直接隶属于院长和医务处领导,应设科主任一名。由于急诊科工作的特殊性,较多地需要科间协作,不推诿病人,故最好由一名院长,或医务处主任兼任急诊科主任。可设专职副主任1~2名,由热爱急诊专业并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专家担任,负责专业管理和继续教育,同时聘兼职副主任多名,便于急诊的技术指导,可由非急诊科的副主任兼任。
综上所述,虽然急诊医学已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尚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解决,以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百拇医药(于学忠 赵向一 周玉淑 邵孝)
3.1 急诊科的模式及专业设置
最近我们走访了北京的六所综合医院的急诊科,其中部属医院两所、市级医院两所、区级医院两所。六所医院的急诊科名义上均为独立科室,但实际上有五所医院的急诊科只设有科主任和少数的内科医师,在这少数的内科医师中,还有一些是在其它科室进行轮转,也就是说年资还很低。另外一所医院只有科主任一个人。
作为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急诊医学如要继续发展,必须有独立的科室和人才,并以本科的人才作为骨干力量来带动全盘的工作。培养和选拔热爱急诊专业的医护人员是发展急诊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实际工作中要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使其在掌握专科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多的去了解和熟悉与急诊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要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研究的环境,帮助他们在事业上取得成绩,以培养他们对急诊工作的热情和兴趣。在急诊科内,建立良好、有序的竞争机制,使大家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同时,每个医师要各有所长,团结协作,相得益彰,共同攻克医学难关。在急诊工作之余,参加相关专业科室的学术活动,不断充实自己,武装自己。
, 百拇医药
在走访的六所医院中,只有内科有相对固定的人员。在目前专业急诊医学人才短缺的情况下,可以其他专业科室为依托,发挥急诊特长,暂设病人较多的内、外科室。诊室人员以急诊科固定人员为骨干,各科轮转人员为辅助组成。但从长远发展看,急诊科应逐步取消分科诊室,仅设抢救室、危重病诊室、轻伤病诊室。各诊室人员主要由急诊专业人员组成,接受各科轮转人员。抢救室主要面向生命垂危需要监护或复苏的病人;危重病室主要诊治病情较重,但短时间内无生命危险的病人,其他轻伤、轻病则可就诊于轻伤病室。各诊室的具体规模及医疗设备的配备可根据医院所处位置及病谱特点而定。此种模式的优点是可极大地提高人力、空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地解决急诊不急的矛盾,有利于急诊医学专业的建立和发展,减少了急诊区域内各部分间的界限,利于病人在院内的疏散。
3.2 急诊观察室
急诊观察室是急诊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急诊病人的诊疗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这六所医院的观察室,床位数为8~70张不等,病人留观时间1~70天不等。其中四所医院的观察室有专门的医师负责医疗工作,另外两所医院观察室的病人由急诊值班医师兼管,其观察对象主要包括诊断不明确需短期观察的病人,经抢救后病情相对稳定的病人,短期输液治疗即可痊愈而不能每日去普通输液室的病人,及病情需住院治疗但无床位进行过渡治疗的病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急诊观察室类似一个综合病房,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一个病房,病人进出较频繁。所以,原则上急诊观察室应按医院对病房的要求进行管理,但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简化,如对病历书写的要求(应做到表格化)、医嘱执行及辅助检查过程、预约检查的时间,应尽量简化手续,方便病人,同时使医生有更多的精力分析病情和进行诊治。
, http://www.100md.com
由于急诊观察室的病谱广而复杂,急诊观察室的医师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并在一定时间内相对固定,搞好科室间的协作,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病情明确后及时转入相关科室进行专科治疗。
3.3 一般急诊就诊及抢救室、急诊二线医师配备问题
以往,急诊就诊是有一定条件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的确立,大多数医院的急诊实际上已成为24小时开放的门诊。为保证急、危、重病人及时的得到救治,必须加强抢救室的工作力度,增加上级医师对抢救工作的指导,为此,急诊应设二线或总值班医师,由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从而确保急诊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3.4 科研与继续教育
由于急诊工作量大,急诊专科医师又相对短缺,故急诊的科研工作相对不足。针对此情况急诊科要合理安排科内人员的工作,支持他们搞科研并为此创造便利条件(包括实验室、资金、时间等)。在科研项目选择上,不要盲目重复别人的工作,要选择与急诊有关,而其他科室又没有的研究课题,如心肺复苏、毒理学的研究等。针对急诊病谱中老年病重症较多的特点,还可做些老年医学的研究工作。
, http://www.100md.com
急诊科医师常年工作在第一线,如不进行在职继续教育,就存在知识老化问题,不利于急诊医学发展。鉴于此,急诊科应每年有计划地举行短期学习班或送到相关科室轮转,使急诊医师的知识不断更新,提高急诊工作人员专业化、知识化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急诊医疗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临床。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医师不能相对固定的急诊科,特别要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因在各医院急诊科的护士都是固定的。上述六所医院的急诊护士在回答是否需要再培训的问题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人说从毕业后,就没有接受过急诊专科的培训,有的人认为不需要再培训,有的人认为需加强仪器使用知识及医护配合知识的培训,也有人指出现在的急救知识的培训,有一定的盲目性,如大城市中农药中毒的抢救已很难见到,应在常见病上下功夫,加强对急诊医学新进展的宣传。
3.5 急诊的病谱选择
无条件的急诊就诊一方面造成了有限的急诊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医患之间的矛盾,最终影响服务质量。另外,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一些无质量的生命无限制的延长,一方面造成卫生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由于人力物力的有限,影响了对于那些有抢救价值的生命的挽救。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更加注重生命的质量。如何使卫生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如何使社会人口质量得到保证,还需要医学、法律及社会等领域的工作者共同研究,不断总结和探索。应在抢救工作中掌握的原则是:公正的使用和分配卫生资源,医务人员的行为应符合个人、社会及子孙后代的利益。
, 百拇医药
3.6 急诊科的管理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临床科室,急诊管理的核心及目的是提高急诊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及时、迅速、准确地诊断和抢救急、危、重病人。
急诊科直接隶属于院长和医务处领导,应设科主任一名。由于急诊科工作的特殊性,较多地需要科间协作,不推诿病人,故最好由一名院长,或医务处主任兼任急诊科主任。可设专职副主任1~2名,由热爱急诊专业并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专家担任,负责专业管理和继续教育,同时聘兼职副主任多名,便于急诊的技术指导,可由非急诊科的副主任兼任。
综上所述,虽然急诊医学已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尚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解决,以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百拇医药(于学忠 赵向一 周玉淑 邵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