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急重症
编号:200597
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应辨证论治-2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12日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
     4 温肾补脾,益气养血

    由于脾肾阳虚,脾不统血,临床可见面色白,四肢乏力且冷,食欲不振,便溏尿清,时鼻衄或便血,舌淡脉弱。法宜温补脾肾,益气摄血。方取归脾汤加补肾之品。处方:白术、红参、黄芪、当归、枣仁、远志,茯苓、炙甘草、半夏、陈皮、苁蓉、巴戟天、菟丝子、枸杞子。若便溏去当归、枣仁、苁蓉;四肢不温者加仙茅、仙灵脾;鼻衄、便血多者加姜炭、白芍、旱莲草、仙鹤草、三七,甚者宜重用红参、黄芪。本方为脾肾阳虚所设,若阴虚证见口干舌燥、手足心热、舌苔少津者则不宜使用。

    5 体会

    5.1 温补时慎用桂附,泻下宜直肠给药:本病的主要病机系湿热久留,气阴营血俱耗,气损及阳,阳虚处于从属地位,气阴复则阳虚自复。若妄投桂附刚燥之药,欲达温补,反而伤阴血,误助邪火,加重出血,即使兼见阳虚之证,必用补阳之品时,则应遵循“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之法则,宜选用仙灵脾、苁蓉、巴戟天等温润两兼之品。尿毒症期临床常用温脾汤温阳祛浊,希望从肠道排泄氮质代谢产物,但事与愿违。因大黄破气伤正,附子耗阴助邪,致虚者更虚,实者更实,徒劳无益,抑且有害,临床观察,服大黄泻下后开始几日患者神清气爽,诸症缓和,但1周后转入嗜睡,甚则昏迷,此因攻伐太过,体虚难支。故应改变给药途径,配入灌肠方中,并以生牡蛎收涩敛阴,行保留灌肠,峻药缓用,溏而不泻,利而不伤,确保排出体内有毒的代谢产物。

    5.2 调理脾胃应贯彻始终: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全过程中都必须考虑调理脾胃。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阳之健运必须依赖肾阳之温煦,而肾精又需后天水谷精微的不断滋养。肾虚则气化无权,湿浊内停,中阻脾胃,脾胃升降失常,变证蜂起。故临证用药时必须顾护胃气,滋阴不壅脾碍胃,清热勿过苦寒,以防伤阳;益阳忌温燥,祛湿勿过渗利,以免伤阴;活血不伐正气,唯以保胃气存津液为要。否则脾胃受损,谷药难进,预后不佳,因此在本病4种证型的治疗中都有益胃健脾药物。

    5.3 标本缓急,急则治标:慢性肾功能不全系脾肾虚损,尤以脾虚不运为本,古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胃为生化之源”、“中运乃升降之枢”,故脾虚则水湿潴留,积而成毒,或湿浊化热,侵犯血分,湿浊血瘀交阻,上逆为病。治疗宜芳化湿浊,苦寒泄热或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这些都是治标之法,唯有温补肾气,健脾益气方为治本。若标急于本,先宜治标,治标宜缓图为上,禁忌攻伐,待标症缓解后再治本。

    5.4 判断预后好坏时选择适应证:大凡患者一般情况较好,尽管血尿素氮高,用上述方法治疗疗效仍然好。若呕吐严重,出血、精神差、贫血、高血压等症较严重,治疗效果则差。伴心力衰竭、心包炎、出血、昏迷等则效果极差或无效。

    作者简介:张桂明,男,55岁,博士,浙江省黄岩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肾病、肝硬化腹水、肺源性心脏病等的研究,获省级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著书3部,发表学术论文51篇。

    参考文献

    1 史宇广,单书健主编.肾炎尿毒症专辑.第1版.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26126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