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林教授应用四逆散加减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2
2 痛经
老师认为痛经其证虽有虚实之分,但以实证为多,其发病与肝的关系密切,肝之疏泄失职,肝经郁滞,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故老师治疗痛经重在疏肝行气止痛,并随其气滞、血瘀的侧重加减用药。
(1)肝郁气滞:临床症见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胀甚于痛,按之不减,伴见胸胁乳房胀痛不适,脉弦。治以疏肝行气止痛。方用四逆散加金铃子散、制香附、郁金、青藤香、广木香等。若偏热,症兼少腹胀痛,有灼热感,心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酌加丹皮、赤芍、山栀、黄柏;若偏寒,症兼少腹疼痛有冷感,喜温喜按,四肢不温,脉弦紧,酌加台乌、艾叶、小茴香、吴茱萸、桂枝等。
(2)肝郁血瘀:临床症见经前或经期少腹疼痛或刺痛,痛处固定拒按,经血排出不畅,经色紫黯或夹块,舌质暗红或见瘀点,脉弦涩。治以疏肝行气止痛,佐以活血化瘀。方用四逆散合失笑散加益母草、鸡血藤、生山楂或桃红四物汤,瘀阻痛甚,加乳香、没药活血止痛。
【病案举例】:陈某,32岁,干部,已婚,生产1+3。1999-06-05日初诊。
主诉:经行腹痛2年,量多6月。
病史:13岁初潮,既往月经正常,无明显痛经史。3年前离异后性情抑郁,逐渐出现经前经行腹痛,持续3~4天,疼痛时轻时重,伴乳房胀痛,经前加重。近6月出现月经量增多,曾间断服中药治疗。现经行第2天,量多,色暗红,夹块,感下腹胀痛明显,肛门坠痛不适,大便不畅,舌质暗红,苔白,脉弦滑。
诊断:中医:痛经,月经过多(气滞血瘀证);西医:痛经(继发性),月经量多。
治法:疏肝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止血。方药: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失笑散加减:柴胡、炒川楝、炒蒲黄、炒五灵脂各10 g,白芍、益母草各15 g,枳壳、延胡索、制香附、茜草各12 g,制乳没各6 g,甘草5g。4剂,水煎服,日1剂。
复诊:服药7天后就诊,诉服药后经行腹痛较前减轻,经量有所减少,色红,无块,乳房胀痛减轻,舌脉同前。经净后妇检:外阴、阴道:(-),宫颈:光滑;子宫:后位,偏大,质中,欠活动,附件:(-)。B超:子宫偏大,余(-)。中药继服上方去制乳没,加鸡血藤18g,郁金12g,平时间断服药,经期连续服药4~6剂,用药3月后经行腹痛消失,经量基本恢复正常。, 百拇医药(魏绍斌)
老师认为痛经其证虽有虚实之分,但以实证为多,其发病与肝的关系密切,肝之疏泄失职,肝经郁滞,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故老师治疗痛经重在疏肝行气止痛,并随其气滞、血瘀的侧重加减用药。
(1)肝郁气滞:临床症见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胀甚于痛,按之不减,伴见胸胁乳房胀痛不适,脉弦。治以疏肝行气止痛。方用四逆散加金铃子散、制香附、郁金、青藤香、广木香等。若偏热,症兼少腹胀痛,有灼热感,心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酌加丹皮、赤芍、山栀、黄柏;若偏寒,症兼少腹疼痛有冷感,喜温喜按,四肢不温,脉弦紧,酌加台乌、艾叶、小茴香、吴茱萸、桂枝等。
(2)肝郁血瘀:临床症见经前或经期少腹疼痛或刺痛,痛处固定拒按,经血排出不畅,经色紫黯或夹块,舌质暗红或见瘀点,脉弦涩。治以疏肝行气止痛,佐以活血化瘀。方用四逆散合失笑散加益母草、鸡血藤、生山楂或桃红四物汤,瘀阻痛甚,加乳香、没药活血止痛。
【病案举例】:陈某,32岁,干部,已婚,生产1+3。1999-06-05日初诊。
主诉:经行腹痛2年,量多6月。
病史:13岁初潮,既往月经正常,无明显痛经史。3年前离异后性情抑郁,逐渐出现经前经行腹痛,持续3~4天,疼痛时轻时重,伴乳房胀痛,经前加重。近6月出现月经量增多,曾间断服中药治疗。现经行第2天,量多,色暗红,夹块,感下腹胀痛明显,肛门坠痛不适,大便不畅,舌质暗红,苔白,脉弦滑。
诊断:中医:痛经,月经过多(气滞血瘀证);西医:痛经(继发性),月经量多。
治法:疏肝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止血。方药: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失笑散加减:柴胡、炒川楝、炒蒲黄、炒五灵脂各10 g,白芍、益母草各15 g,枳壳、延胡索、制香附、茜草各12 g,制乳没各6 g,甘草5g。4剂,水煎服,日1剂。
复诊:服药7天后就诊,诉服药后经行腹痛较前减轻,经量有所减少,色红,无块,乳房胀痛减轻,舌脉同前。经净后妇检:外阴、阴道:(-),宫颈:光滑;子宫:后位,偏大,质中,欠活动,附件:(-)。B超:子宫偏大,余(-)。中药继服上方去制乳没,加鸡血藤18g,郁金12g,平时间断服药,经期连续服药4~6剂,用药3月后经行腹痛消失,经量基本恢复正常。, 百拇医药(魏绍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