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腑之气街”质疑
《灵枢·卫气》云:“知六腑之气街者,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对此句的注释,历代医家大都侧重于对后半句“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的注解,而对前半句“六腑之气街”却大都随文释意,无以深述。对此,笔者不揣陋见,就对“六腑之气街”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请同道斧正。
1 《内经》关于气街的解释
《内经》关于气街的论述,主要见于《灵枢·卫气》和《灵枢·动输》篇。在《灵枢·卫气》篇中,关于气街的解释有三:一是头、胸、腹、胫四气街,如“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二是足阳明经气街穴,如“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三是六腑之气街,如“知六腑之气街者,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而《灵枢·动输》篇关于气街的论述,则主要是对四气街的功能进行阐释,如“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四街者,气之径路也。故络绝则径通,四末解则气从合,相输如环”。
通观《内经》诸篇,关于四气街的论述,构成了《内经》的气街理论,是气街理论的核心。足阳明经经穴气街,与四气街中的“气街”不是一个概念,与“六腑之气街”中的“气街”含义亦不相同。而“六腑之气街”中的“气街”二字与四气街中的“气街”二字,含义则是相同的。那么,“六腑之气街”指的是什么?它与四气街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 http://www.100md.com
2 气街是否有属脏属腑之分
气街,《灵枢·动输》曰:“气之径路也”,《类经》七卷第十二注:“街,犹道也”,是指气街的径路。“六腑之气街”,从句子结构来看,“六腑”是“气街”的修饰语,作定语,言气街是属于六腑的。在《内经》诸篇中,有时以言五脏而泛指五脏六腑,但没有以言六腑而来泛指五脏六腑者。因此,“六腑之气街”是否意味着还有五脏之气街?或者气街不属于五脏与六腑?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应该弄清楚“气街”的真正含义。
《灵枢·动输》云:“营卫之行也,上下相贯,如环之无端,今有其卒然遇邪气,及逢大寒,手足懈惰,其脉阴阳之道,相输之会,行相失也,气何由还?歧伯曰: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四街者,气之径路也。故络绝则径通,四末解则气从合,相输如环”。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1)气街之“气”指的不是邪气,也不是脏腑之气,而是营卫之气。这种营卫之气可“内干五脏”(《灵枢·卫气》),即滋润温养五脏六腑。它与脏腑之气有关,但它不同于脏腑之气,也不属于脏或腑。2)营卫之气的运行是循经脉内外而环周运行,而不是只在脏腑之间通行。它不同于脏与脏之间、腑与腑之间及脏与腑之间,因有经络联系而存在的气血通行。3)气街不是一个生理概念,而是一个病理生理概念。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营卫之气“内干五脏,而外络肢节”(《灵枢·卫气》),循十二经流注次序运行,即在手部循手三阴经交通于手三阳经,在头部循手三阳经交通于足三阳经,在足部循足三阳经交通于足三阴经,在胸腹部循足三阴经交通于手三阴经。然而,在“其脉阴阳之道,相输之会,行相失”的病理状态下,“络绝则径通”,从而在头、胸、腹、胫部开通气街——气行径路以维持营卫之气环周运行。这种在营卫之气运行于四肢末端受阻的病理状态下开通的代偿性经气通路,显然与脏腑并无明显关系,只是维持营卫的环周运行,发挥营卫“内干五脏,而外络肢节”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另外,在《内经》各篇中,也未见有“五脏之气街”的记述;并且,从头、胸、腹、胫四气街来看,也很难甚或不可能把其区分为脏气街与腑气街。
由此可见,气街没有属脏属腑之分,它既不属于六腑,也不属于五脏。那么,“六腑之气街”又该作何解释?
3 “六腑”应作“六经”解
营卫之气是循十二经流注顺序环周运行的。在四肢末端循经内外运行的营卫之气,能否在六阴经与六阳经之间正常交通,是营卫之气“如环之无端,亭亭淳淳”(《灵枢·卫气》)运行的关键。当四肢末端因邪受阻,气血不能在六阴经与六阳经之间交通,营卫之气不能环行时,“络绝则径通,”气街开通,使六阴经与六阳经交通,形成一个新的环行通路。因此,《灵枢·卫气》篇中所载“六腑之气街”似与气街理论不相吻合。对此,《针灸甲乙经》卷二第四把“六腑”之“腑”作“经”字,为“六经之气街”,似为更妥。因而,笔者认为“六腑”可能是“六经”之误。六经是指阴阳六经。在头、胸、腹、胫部,阴阳六经之间形成气街,才能使在四肢末端交通受阻的情况下,营卫之气运行仍呈环行。只有将“六腑”作“六经”解,才能符合《内经》的气街理论。
, http://www.100md.com
4 “六经之气街”能更好地揭示针灸治疗原理
气街不属于五脏六腑,是六经之气街,但这并不是说气街与五脏六腑毫无关联。气街所止之部位,是在病理状态下气街中的营卫之气在体表的流注部位。就胸气街与腹气街所止之部位而言,它们分别位于胸腹与背部,使营卫之气的运行通过内在的脏腑,从而与脏腑的关系更趋密切。这样就使气街所止之部位不仅包括背俞穴与募穴,而且较俞募范围为广。因而,当头、胸、腹、胫部的脏腑或筋脉有病而气血失常时,针灸与之相应气街所止之部位,则可以激发气街开通,从而促进内部脏腑或筋脉的气血运行,起到滋养或行气活血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作为阴阳六经之气街的意义,不仅仅是在十二经脉气血运行于四肢末端受阻后仍能形成循环回路,“内干五脏,而外络肢节”,更重要的是针灸气街在体表所止之部位,可以促进气街通路上脏腑的气血运行而能够治疗脏腑疾病。这样,“六经之气街”不仅突出了气血的运行,能够更好地揭示针灸治疗原理,同时也是俞募等穴能够治疗脏腑疾病机理之所在。, http://www.100md.com(肖延龄 杜元灏)
1 《内经》关于气街的解释
《内经》关于气街的论述,主要见于《灵枢·卫气》和《灵枢·动输》篇。在《灵枢·卫气》篇中,关于气街的解释有三:一是头、胸、腹、胫四气街,如“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二是足阳明经气街穴,如“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三是六腑之气街,如“知六腑之气街者,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而《灵枢·动输》篇关于气街的论述,则主要是对四气街的功能进行阐释,如“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四街者,气之径路也。故络绝则径通,四末解则气从合,相输如环”。
通观《内经》诸篇,关于四气街的论述,构成了《内经》的气街理论,是气街理论的核心。足阳明经经穴气街,与四气街中的“气街”不是一个概念,与“六腑之气街”中的“气街”含义亦不相同。而“六腑之气街”中的“气街”二字与四气街中的“气街”二字,含义则是相同的。那么,“六腑之气街”指的是什么?它与四气街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 http://www.100md.com
2 气街是否有属脏属腑之分
气街,《灵枢·动输》曰:“气之径路也”,《类经》七卷第十二注:“街,犹道也”,是指气街的径路。“六腑之气街”,从句子结构来看,“六腑”是“气街”的修饰语,作定语,言气街是属于六腑的。在《内经》诸篇中,有时以言五脏而泛指五脏六腑,但没有以言六腑而来泛指五脏六腑者。因此,“六腑之气街”是否意味着还有五脏之气街?或者气街不属于五脏与六腑?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应该弄清楚“气街”的真正含义。
《灵枢·动输》云:“营卫之行也,上下相贯,如环之无端,今有其卒然遇邪气,及逢大寒,手足懈惰,其脉阴阳之道,相输之会,行相失也,气何由还?歧伯曰: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四街者,气之径路也。故络绝则径通,四末解则气从合,相输如环”。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1)气街之“气”指的不是邪气,也不是脏腑之气,而是营卫之气。这种营卫之气可“内干五脏”(《灵枢·卫气》),即滋润温养五脏六腑。它与脏腑之气有关,但它不同于脏腑之气,也不属于脏或腑。2)营卫之气的运行是循经脉内外而环周运行,而不是只在脏腑之间通行。它不同于脏与脏之间、腑与腑之间及脏与腑之间,因有经络联系而存在的气血通行。3)气街不是一个生理概念,而是一个病理生理概念。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营卫之气“内干五脏,而外络肢节”(《灵枢·卫气》),循十二经流注次序运行,即在手部循手三阴经交通于手三阳经,在头部循手三阳经交通于足三阳经,在足部循足三阳经交通于足三阴经,在胸腹部循足三阴经交通于手三阴经。然而,在“其脉阴阳之道,相输之会,行相失”的病理状态下,“络绝则径通”,从而在头、胸、腹、胫部开通气街——气行径路以维持营卫之气环周运行。这种在营卫之气运行于四肢末端受阻的病理状态下开通的代偿性经气通路,显然与脏腑并无明显关系,只是维持营卫的环周运行,发挥营卫“内干五脏,而外络肢节”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另外,在《内经》各篇中,也未见有“五脏之气街”的记述;并且,从头、胸、腹、胫四气街来看,也很难甚或不可能把其区分为脏气街与腑气街。
由此可见,气街没有属脏属腑之分,它既不属于六腑,也不属于五脏。那么,“六腑之气街”又该作何解释?
3 “六腑”应作“六经”解
营卫之气是循十二经流注顺序环周运行的。在四肢末端循经内外运行的营卫之气,能否在六阴经与六阳经之间正常交通,是营卫之气“如环之无端,亭亭淳淳”(《灵枢·卫气》)运行的关键。当四肢末端因邪受阻,气血不能在六阴经与六阳经之间交通,营卫之气不能环行时,“络绝则径通,”气街开通,使六阴经与六阳经交通,形成一个新的环行通路。因此,《灵枢·卫气》篇中所载“六腑之气街”似与气街理论不相吻合。对此,《针灸甲乙经》卷二第四把“六腑”之“腑”作“经”字,为“六经之气街”,似为更妥。因而,笔者认为“六腑”可能是“六经”之误。六经是指阴阳六经。在头、胸、腹、胫部,阴阳六经之间形成气街,才能使在四肢末端交通受阻的情况下,营卫之气运行仍呈环行。只有将“六腑”作“六经”解,才能符合《内经》的气街理论。
, http://www.100md.com
4 “六经之气街”能更好地揭示针灸治疗原理
气街不属于五脏六腑,是六经之气街,但这并不是说气街与五脏六腑毫无关联。气街所止之部位,是在病理状态下气街中的营卫之气在体表的流注部位。就胸气街与腹气街所止之部位而言,它们分别位于胸腹与背部,使营卫之气的运行通过内在的脏腑,从而与脏腑的关系更趋密切。这样就使气街所止之部位不仅包括背俞穴与募穴,而且较俞募范围为广。因而,当头、胸、腹、胫部的脏腑或筋脉有病而气血失常时,针灸与之相应气街所止之部位,则可以激发气街开通,从而促进内部脏腑或筋脉的气血运行,起到滋养或行气活血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作为阴阳六经之气街的意义,不仅仅是在十二经脉气血运行于四肢末端受阻后仍能形成循环回路,“内干五脏,而外络肢节”,更重要的是针灸气街在体表所止之部位,可以促进气街通路上脏腑的气血运行而能够治疗脏腑疾病。这样,“六经之气街”不仅突出了气血的运行,能够更好地揭示针灸治疗原理,同时也是俞募等穴能够治疗脏腑疾病机理之所在。, http://www.100md.com(肖延龄 杜元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