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古代名人 > 叶天士
编号:201461
叶天士辨治湿热初探-1
http://www.100md.com 2001年5月25日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为叶天士所作,兹就书中有关内容对其辨治湿热心法作一探讨,冀对临床辨治湿热有所裨益。

    1 论病因,内湿外湿互引

    叶氏论湿热温病的产生原因,强调内湿、外湿互引。外湿的形成,与季节、气候条件、居住环境等密切相关,并指出“长夏湿热交迫”、“长夏湿热令行”、“长夏阴雨潮湿”等,说明长夏季节雨多湿重的气交变化,易生湿热病邪;又云“吾吴湿邪害人最广”、“粤地潮湿,长夏涉水,外受之湿下起”等,指出江南及沿海地区,地势低下,气候潮湿,更或兼起居不慎、淋雨涉水等因素,湿热之邪每易为患。内湿是湿温病形成的内在因素,其产生,叶氏强调“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酒客湿胜”、“酒客中虚”、“酒肉之湿助热,内蒸酿痰”等,可见脾不健运,或过食肥甘、醇酒厚味,则易形成内湿。湿热温病的病因与发病,叶氏更强调内湿、外湿互引,指出“外邪入里,里湿为合”、“长夏外受暑湿,与水谷之气相并”。
, 百拇医药
    2 论病理,重浊氤氲阻气

    湿为阴邪,其性重浊,与热相合,氤氲粘腻,难分难解,侵犯人体,最易郁阻气机,困遏阳气。叶氏指出:湿热之性“氤氲蒙昧”、“湿邪凝遏阳气”、“湿属阴邪,阳不易复”;湿热侵犯人体,易伤气分,病理变化易阻气机,指出“湿阻气分,郁而为热”、“气阻,热从湿下蒸逼”、“湿复阻气,郁而成病”、“湿郁脾胃之阳,致气滞里急”、“暑必夹湿,二者皆伤气分”、“暑湿伤气”等。说明湿热之性氤氲粘腻,故起病缓、传变慢、难速愈,正如吴鞠通所云:“湿为阴邪,自长夏而来,其来也渐,且其性氤氲粘腻,非若寒邪之一汗可解,温热之一凉则退,故难速已。”郁阻气机之病理,即为湿热温病之治疗强调理气化湿、宣畅气机之理论依据。

    3 论病位,重心中焦脾胃

    湿热侵犯人体,叶氏强调病变重心在中焦脾胃。指出“湿伤脾胃”、“湿郁脾胃之阳”、“湿久脾阳消乏”、“时令潮诊气蒸,内应脾胃”等。湿热侵犯人体发病后的基本证候与病机转归,亦以中焦脾胃的阴阳偏盛作为基础,指出“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阳旺之躯,胃热偏盛,邪易热化;阴盛之体,脾湿偏盛,邪易湿化。因而基本证型表现有热重于湿与湿重于热之不同,病机转归有燥化热化伤阴与湿化寒化伤阳之别。
, 百拇医药
    4 论诊断,当辨上中下焦

    湿热为患,证情表现复杂,对湿热温病的诊断,叶氏除据季节、气候、居处环境、饮食嗜好等因素外,主要根据湿热为病的临床表现来诊断,并分属于上焦、中焦、下焦等不同部位,诊断湿热,必辨明三焦。

    4.1 上焦湿热证 包括肺、心包、咽喉及头面诸窍等部位。叶氏指出:“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湿热壅塞头面清窍可见耳聋、鼻塞、咽喉肿痛等症;又湿阻上焦,肺不肃降,可见“舌白、头胀、身痛、肢疼、胸闷不食、溺阻”、“湿温阻于肺卫,咽痛,足跗痹痛”、“再有一种白,小粒如水晶色者,此湿热伤肺”等湿热郁阻肺卫证;湿热外蒙清窍或蒙蔽心包,又可见神识昏蒙、神呆、耳聋等症,即如叶氏所说之“耳聋,神识不慧,咳甚,痰粘,呼吸喉间有音……此皆夏秋间暑湿热气内郁”,外蒙清窍使然。

    4.2 中焦湿热证 脾胃是湿热为患的病变重心,湿热郁阻中焦,其临床表现叶氏指出:“湿邪中伤之后,脾胃不醒,不饥不渴”、“舌黄脘闷,秽湿内著”、“脉缓,脐上痛,腹微膨,便稀尿短不爽,此乃湿郁脾胃之阳”、“舌上白苔粘腻,吐出浊厚涎沫,口必甜味也,为脾瘅病。乃湿热气聚与谷气相搏”、“舌苔不燥,自觉闷极者,属脾湿盛也”等,由此可见,中焦湿热证的诊断常以脘闷、腹胀、不饥、便溏、苔腻、脉缓等为依据。
, http://www.100md.com
    4.3 下焦湿热证 包括大、小肠及膀胱等部位的病证在内,叶氏指出“湿热下注,溺痛淋浊”、“湿热壅痹,致小肠火腑失其变化传导之司,二便闭阻”等,意则:湿热郁阻大肠,则大肠传导失司而见便秘;湿热下注小肠,则小肠泌别失职;下注膀胱,则膀胱气化不利,故见小便不畅甚或不通。

    必须指出,诊断湿热温病,辨明上、中、下三焦固为重要,但湿热具有蒙上流下之性,往往以一焦为主而三焦症状并见。叶氏指出“秽湿邪吸受,由募原分布三焦”、“胸满不饥,是阳不运行,嗜酒必夹湿,凝阻其气,久则三焦皆闭”、“脘闷,便溏,身痛,脉象模糊,此属湿蕴三焦”、“目黄脘闷,咽中不爽,呕逆,寒少热多,暑湿客气之伤,三焦不通”、“舌白罩灰黑,胸脘痞闷,潮热呕恶,烦渴汗出,自利,伏暑内发,三焦均受”等,由此不难看出,叶氏论湿热为患,诊断之时,既要分清三焦的不同部位所在,又强调不可勉强分割三焦,须知湿热易弥漫上、中、下三焦,常身热不扬、身重肢倦、胸闷脘痞、呕恶腹胀、两便不利等三焦症状并见,为湿热温病的开上、运中、渗下治疗的综合运用提供了立法依据。, http://www.100md.com(陈宝国 潘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