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内科
编号:201484
中医发展的现状与问题-1
http://www.100md.com 2001年6月18日 三九健康网网友推荐
     ——在全国中医战略会议上的发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卫生部先后召开了衡阳会议、石家庄会议、西安会议,中医事业的形势逐步好转,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通过的新宪法规定了要在发展现代医学的同时发展传统医学,特别是1996年12月20日成立了国家中医管理局,成为我国中医事业发展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医学已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准备着一次划时代的飞跃。但是在大好形势下,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利因素,中医事业的矛盾正从外部转向内部,处理得不好,会走弯路,决不可掉以轻心。谈现状,不能割断历史,且作简单的历史回顾。

    一、中医近百年来受尽了摧残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军事侵略带来文化侵略,国内买办资产阶级的形成,导致民族虚无主义思想的产生,中医学则是民族虚无主义者打击的目标之一。汉奸汪精卫说过:“中医的存在有辱国体。”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医为了求生存,产生了“中西汇通派”,希望衷中参西找寻出路,但结果汇通不了,甚至坠入废医存药的歧途。最后还是以《内经》理论为主导,以仲景及各家学说所丰富充实的理论体系为全国中医学之主流。
, http://www.100md.com
    1929年2月,国民党政府第一次卫生行政会议通过了余云岫所谓“废止旧医”方案,准备消灭中医。全国人民群起反对,反岫方案虽未能公开执行,但卫生行政领导一直执行轻视、歧视、排斥中医之政策。

    解放后,党中央十分重视中医,但五十年代初有人认为中医是封建医,应随封建社会之消灭而消灭,认为中医在病人面前只起到精神安慰作用。这样错误的讲话发至全国,广大中医即将被改造为西医的医佐,其消灭中医之方法,一比之余云岫更胜一筹。后为党中央所觉察,给予批判。但这并不是一个人的思想,是代表一种思潮,扭转认为中医不科学的思想,并不容易,因此长期来中医事业的发展十分缓慢!十年浩劫中提出“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发展的唯一道路”这一极左的口号,中医事业因而又受到一次惨重的打击!本来对这百多年的历史,大家都很清楚,但有些青年同志甚或中年同志未有切肤之痛,容易忽略,没有把上述背景作为中医得不到发展的主要原因,而反被枝节问题所困扰——如埋怨老中医保守之类。

    值得我们庆幸的是,中医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种种打击之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仍然站稳了脚根,并且正在走向世界,这在世界上是史无前例的。中医历尽浩劫而大难不死,除了这门科学有强大的生命力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民需要它。按照物极必反的规律,中医学发展的曲线已从马鞍形的底部向上回升,中医的确已站在又一次飞跃的起点之上了.
, 百拇医药
    二、人才培养的回顾

    批判了王斌思想之后,端正了中医进修教育的方向。学员在已有一定的临床基础上进行系统理论学习与温课,以四大经典为主要内容,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五十年代中期组织西医学习中医,其中不少热爱中医之士,在中西医结合工作上做出不少成绩。

    自1956年四所中医学院成立,中医专业被正式列入国家教育系统,使中医后继有人,接着各省陆续成立中医学院,标志着中医继往开来的一个历史转折点,如果没有中医学院的建立,今天的振兴中医只能是一句空话。但由于缺乏经验和受人力、物力的限制,重点照顾了教学而忽视了附属医院的建设,临床教学乃成为最薄弱的一环。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中医事业不被重视,据统计,全国24所中医学院的财产比一所南京工学院的财产还少几百万元。

    由于临床教学是个大漏洞,当时四十多岁以上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不能在医院中大显身手。中医院病床很少,收住的又是慢性病患者,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的优势,不但无法发挥,反而无法继承。不少中医对中医能否治疗急危重症丧失了信心。最近有人认为中医今后科研的重点应放在防治慢性病方面。不少人认为抢救急危重症,要等待剂型改革之后。这都是对自己信心不足。为什么形成急症找西医,慢病找中医的说法呢?主要是解放以后,中医医院少。解放初期公费医疗中医药不能报销,中医一贯依靠家庭病床治疗急重症的格局被打破了,从此失去治疗急危重症的阵地所致。试问各中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有多少病床?各县市中医院的人才与设备又如何?这样的环境条件能培养出人才吗?近年来中医司抓“中医治急症”抓对了,在目前未显出优势的部分实在藏有人家所没有的优势。非手术治疗急腹症靠的不就是针灸和中药吗?开刀不是中医的优势,但不开刀能治疗世界各国都要开刀的疾病却是中医的优势,使更多要开刀的病人不用切一刀岂不是好?中医的未知数太多了,不能因为我自己对此病无办法,便说中医学没办法。当然中医学不是万能的,我的意见是任何一个人不能以自己的水平代表整个中医学,因为中医学未经过系统的整理、筛选与总结。这个工作并非三几十年能完成得了的。比如颠簸疗法治疗肠扭转是山东地区一位大夫的一大发明,但《肘后方·卒腹痛第九》就有颠簸疗法加捏脊治疗急腹痛的方法。象这样宝贵的资料还有多少呢?所以必须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发掘提高就会出科研成果。
, http://www.100md.com
    有人说已经是20世纪八十年代了,还死抱着《内经》、仲景不放,我们早已超过仲景了。不错,我们必须大大超过《内经》、仲景,而且早在清代治疗发热性流行性病方面已大大补充了仲景学说而产生了温病学说。我们的责任不是和仲景比短长,而是仲景的精髓已吸收溶化发展了没有。我认为《内经》、仲景的精华,目前仍未全部溶化吸收,坐在书斋里写文章批评仲景之不足是比较容易的,但象“辽宁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伤寒论现代研究网络”那样运用六经辨证治疗“出血热”取得显著的成果,就不那么容易了。有位青年人对点校古医书有意见,认为医学研究是人而不是“书”,他不知道点校古籍就是系统整理研究中医学的一项奠基工作。凡是搞科研的人都知道占有文献资料的重要性,中医古籍有浩如烟海之称,版本繁多,每每错漏不少,好的版本则被作为珍本库藏。想读不易,不请专家点校发行,怎能占有可靠的文献资料呢?宋代医学的大发展,“校正医书局”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有一种片面空谈创新的论调,容易把青年人引入歧途。我们不能人人都进入科研机构,中医的发展,正如作战要靠海陆空配合一样,我们不能从这种人才单一化走向另一种人才单一化,搞创新与发明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可能有人说,老中医就是保守,你也不例外。一位搞生物动力学的李老师对我说,他曾经和一位天文学家谈论中医的“保守”问题,那位天文学家说,如果不“保守”,中医早就完蛋了。我看这位天文学家手中有天文望远镜,的确看得准。如果中医界不保守,老早听从余云岫的话,听从王斌的话,中医不就早灭亡了吗?我看老中医带点保守思想,是符合逻辑的,一个被人打了又打的人,他不警惕防守行吗?存在决定意识嘛!对保守也要两分法。, 百拇医药(邓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