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内科
编号:201527
《伤寒论》汤方辨证探析
http://www.100md.com 2001年8月1日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历代医家阐幽发微,立论精详,然书中鲜明的汤方辨证内容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阐明,甚至悖逆于仲景本意。兹将《伤寒论》汤方辨证的旨意及其具体运用探析如下。

    1 汤方辨证的主旨要义

    汤方辨证,就是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着重辨识各个方剂所主治的证候。有是证用是方,其运用有关方剂治疗的特定证候,通常称为方证。如第34条说:“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第101条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这里所说的“桂枝”、“柴胡”乃非指药物名称,而属病证范畴,桂枝证即太阳中风证之互辞,柴胡证系少阳病的代名词。太阳病包括麻黄汤证、桂枝汤证、葛根汤证、大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桂枝麻黄各半汤证等;阳明病主要由栀子豉汤证、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三承气汤证、麻子仁丸证、茵陈蒿汤证等所组成。这种每一病证与每一汤方的直接对应,互为约束限定的证用方名、方因证立、方证一体的内在联系贯穿于整个《伤寒论》之中。
, 百拇医药
    根据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分析,太阳病为外感热病的初期阶段,乃系风寒外束,邪客于表,法宜解表透汗,达邪外出。但究竟是用峻汗的麻黄汤?缓汗的桂枝汤?还是小汗的桂枝麻黄各半汤呢?再如阳明病为里热炽盛的峰极阶段,阳明热证宜清,实证宜下,但在热证治疗中,是用清宣的栀子豉汤?还是用清滋的白虎汤?抑或是清滋益气的白虎加人参汤呢?基于六经、八纲辨证过于概括而不够具体,故务必将六经辨证与汤方辨证相结合,始能辨证确切,施治有据。

    由是足见六经病证的具体辨证论治必须落实到汤证上来。临床上只有认真辨识各个汤方的具体脉症,才能使辨证和论治得到最终的统一,方可使方药切中病机,收到预期效果。一言以蔽之,汤证是《伤寒论》辨证论治的最终环节,探究汤方辨证要义及其运用,即意在研求仲景本意之举。否则,尽管六经分证井然有序,若汤证不明,亦不能使疴疾得瘳,奏效卓著。

    2 汤方辨证的应用

    2.1 典型证
, http://www.100md.com
    《伤寒论》计112方,其相当一部分的汤方都有着详细的主治证候记述。这些主治颇详的证候,即是该方证的典型适应证。仲景最大的功绩就是确立了与这些汤方相对应的证候,使方剂的使用指征规范化。如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脉浮缓,是桂枝汤的主治症;头痛,发热,恶风寒,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为麻黄汤的主治症;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面垢,咽燥,口苦,腹满,身重,脉滑,乃白虎汤的主治症;潮热,谵语,烦不解,手足汗出,腹满痛,绕脐痛,不大便,脉迟有力,属大承气汤的主治症;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舌苔白,脉弦细,是小柴胡汤的主治症。临床上无论病在何经,只要见到患者具备上述某个汤方出现的典型证候,即可径投某方施治,往往本拔标解,霍然而愈。

    2.2 非典型证

    2.2.1 不全证:细析《伤寒论》,并非每个汤方都象麻黄汤、桂枝汤、白虎汤、承气汤、柴胡汤等具有诸多典型证候,尚有部分汤方方证不全。对此,运用不求方证俱备,但宗主证辨治。诚如第101条所说:“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此之“一证”,即指该方主证而言。主证赅括某汤方所具有的主症、主脉。《伤寒论》对疾病的认识主要从脉、症入手,目的是通过现象去把握本质。但现象是复杂的,哪些现象能反映疾病的本质呢?无疑是主症、主脉。
, 百拇医药
    所谓主症、主脉,即具有特异诊断价值的、能直接反映方证病机的症状和脉象,成为汤方辨证的眼目。如栀子豉汤证的主症是虚烦,懊;大陷胸汤证的主症是心下痛,按之石硬,脉沉紧;半夏泻心汤证的主症是心下痞,呕而肠鸣;炙甘草汤的主症是脉结代,心动悸;桃花汤证的主症是腹痛,便脓血;白头翁汤证的主症是下重,欲饮水等。

    十分显然,主症体现了汤证的病理本质,是汤证病机演变的客观表现,因之成为运用汤方疗疾的主要依据。比如26条指出白虎加人参汤证的主症是“大烦渴不解”,故168条“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169条“口燥,心烦”、170条“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皆用白虎加人参汤。此即是仲景以汤证的主症作出辨证依据的明证。

    2.2.2 兼夹证:病有常变,治亦有常变。一旦病及脏腑间多层次重叠和病理性的多向性交叉,引致病情复杂化,每出现诸多兼夹证候。此时若单治一个环节、一个层次必难奏效。为了照顾病证间的各个环节,使之相互呼应,则务必参合两个以上汤方证候进行辨治。在这方面,仲景树立了典范。如146条云:“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细析经旨,此“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是太阳桂枝证;“微呕,心下支结”,系少阳柴胡证。综之,显属桂枝汤与小柴胡汤方证俱见,所以决非一方投治而能获效,故仲景治从小柴胡汤、桂枝汤合方,调营卫以解太阳之表,和枢机而治少阳之里。
, 百拇医药
    因此,临床上设能善于根据具体病情将《伤寒论》中某些相关汤证综合起来辨识,组成合方运用,就能从容自如地应付各种兼夹证候。举如肺热壅于上,寒水盛于下,法宗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与真武汤方证辨治;阳明湿热郁蒸,复伴少阳枢机不利,胆汁外溢,应从茵陈蒿汤与大柴胡汤方证辨治等。

    2.2.3 前期证:例如第38条曰:“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这是典型的大青龙汤证,堪属脉症俱全。细析病机,当属风寒束表,里有郁热,故取解表清里之法,予大青龙汤,自令汗出邪解,犹如龙升雨降,郁热顿除。但文末又云:“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这里脉微弱,汗出恶风,却显非大青龙汤方证。结合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可知此乃四逆汤类方证即少阴病的前期证,是太阳病波及少阴的过渡证。据此脉症,设投大青龙汤“发之”,势必导致“汗出则厥逆,筋惕肉目 闰”等变证。

    然此四逆汤类方的前期证,如何处理呢?论中虽无明证,但联系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69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68条“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等证治内容,似可参照桂枝加附子汤、茯苓四逆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方证辨治,并可从这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中领悟太阳病内陷少阴的过渡阶段,应根据正虚阳衰的不同程度,灵活选方投治。上述3方组方遣药特点均集中地突出温振阳气之附子为首选君药,尤体现了四逆汤类方前期证的用药特色及其规律。, 百拇医药(范仁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