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内科
编号:201622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施治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1月19日 中医世家
     一、辨析病机, 区别风、寒、湿、热偏胜: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下简称类风关)的形成, 内为正气不足, 外为风、寒、热侵袭。 因外邪侵袭机体, 势必影响卫气营血、津液。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气血不和则气滞血瘀; 津液遇寒则凝聚成痰; 以致痰瘀阻, 蓄留关节经络, 形成关节疼痛肿胀, 功能障碍。

    二、辨证施治, 关键在于分清寒、热: 我们认为风寒湿三气, 很难截然分开, 只是偏胜而已, 断故临床上治疗类风关, 关键在于分清寒、热。

    (一)湿热阻络: 即 "热痹"。 多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作期, 但在临床上可分为下例二型。

    1. 湿热轻型: 临床特点: 关节红肿热痛为其主症, 有发热, 稍怕冷。 若为风寒湿邪郁久化热者, 可不发热或发热轻, 不怕冷。 我们对初起兼见口干, 苔薄白或薄黄, 脉浮数者, 常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以解表热, 利湿除痹, 每取良效。 处方: 麻黄、连翘、赤小豆、防风、桂枝、赤芍、生甘草、忍冬藤、 羌活、生姜。 若表症已罢, 而关节肿痛仍著, 采用 "归芍稀草汤" (经验方)。 处方: 当归、赤芍、白芍、稀莶草、 秦艽、伸筋草、威灵仙、地龙、防风、生地、乳香、没药、桑枝、炙马钱子, 分二次冲服。
, http://www.100md.com
    2. 湿热重型:临床特点: 关节红肿疼痛加重, 从小关节发展至大关节, 关节疼痛著, 变形快, 发热持续, 或长期低热, 脉濡数, 舌质红, 苔腻黄燥。治以清热除痹。 方用石膏加桂枝汤加减。 处方: 桂枝、知母、生石膏、黄芩、黄连、黄柏、络石藤、地龙、桑枝、忍冬藤、羌活、甘草。

    (二)寒湿阻络: 即 "寒痹"。 多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非发作期。

    临床特点: 病程较长, 关节肌肉疼痛较剧烈, 受累局部有冷感, 指趾关节肿痛, 不红色不热, 脉多弦紧或沉迟、沉缓。 若关节变形, 功能障碍, 则为挟痰瘀寒湿, 凝结筋络。 我们认为其病至此, 用一般祛风散寒化湿药, 往往效果不理想, 须用大辛大热, 温经逐寒之大乌头煎合当归四逆汤化裁, 如关节变形, 则伍以枝、藤通络、虫类搜剔。处方: 制川乌、制草乌、黄芪、细辛、麻黄、桂枝、当归、白术、羌活、独活、威灵仙、蕲蛇肉、炙全蝎(研吞)、 炙马钱子 (研末分二次冲服): 若症状顽固, 关节变形明显, 改服或加服经验方“复方三蛇酒”: 白蛇、 蕲蛇、乌梢蛇、蜈蚣、防已、防风、全蝎、 蜣螂虫、露蜂房、 生地、羌活、忍冬藤、海风藤、 金雀花根、 桑枝、黄芪、甘草、用高梁酒浸出液, 水酒调服。
, 百拇医药
    三、久痹正虚, 重在益气养血: 久痹多见于肝肾不足, 气血两虚, 久病正虚, 必须重在补益, 虽不治痹而痹亦能自愈。 我们常在益气补血的基础上, 佐以虫类搜剔药, 使正气得复, 邪气渐消, 气血调和则旧疾自去。

    (一)阴血虚: 多见于妇女产后, 因热贪凉而得者, 治以养血祛风, 放以六味地黄汤合四物汤化裁。处方: 熟地、当归、 赤芍、山药、泽泻、 茯苓、桑枝、鸡血藤、 威灵仙、炙全蝎、炙马钱子(研末分二次冲)。

    (二)阳气虚: 多见于痹久不愈, 肝肾受损, 出于全身阳虚体征, 治宜温肾助阳通络除痹, 常用黄芪五物汤加减。处方: 黄芪、桂枝、 制附子、当归、党参、 白术、仙灵脾、狗脊、 地龙、炙全蝎 (研吞)。如正虚严重, 服上药少效, 可改服或加服右归饮、阳和汤、虎潜丸及血肉有情之品, 如虎骨、豹骨、鹿角片或胶之类, 久服之后, 不仅病去, 正气亦可复。

    四、痰瘀兼挟, 伍以虫类搜剔之品: 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剧烈, 或久痹痛势顽固, 为风寒湿热, 痰瘀之邪留伏骨骼关节所致, 这时相伍以虫类走窜之药, 最为适宜, 且多能获效。药如乌梢蛇、蕲蛇、全蝎、 蜈蚣、地龙等。, 百拇医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中医医院 张沛虬 张子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