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内科
编号:201664
中医辨证治疗甲亢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2月15日
     中医将甲亢归于“瘿瘤”范畴,其发病原因首先在于患者素体阴亏,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阴失敛。在此基础上,复遭情志失调,精神创伤。《诸病源候论·瘿候》说:“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说明中医早就认识到情绪和精神因素对甲亢发生的影响。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气郁化火,若原来体质就肝肾阴亏,则更易炼液成痰,壅滞经络,结于项下而成瘿。

    中医认为,由于七情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攻于头,故甲亢患者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头晕目眩;肝郁化火,灼伤胃阴,胃火炽盛,故消谷善饥;脾气虚弱,运化无权,则消瘦乏力;肝郁气滞,影响冲脉,故月经不调,经少,经闭;肾阴不足,相火妄动,则男子遗精、阳痿;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则肝阳上亢,手舌震颤;心肾阴虚,则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多汗;阴虚内热,则怕热,舌质红,脉细数。患者素体阴虚,遇有气郁,则易化火,灼伤阴血。总之,患者气郁化火,炼液为痰,痰气交阻于颈前,则发于瘿肿;痰气凝聚于目,则眼球突出。

    中医药治疗甲亢主要是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辨证论治。甲亢的证型演变有这样的规律:病初以肝郁、痰结为主,治宜理气化痰,软坚散结;以后则耗气伤阴;后期则阴分亏耗,治宜柔肝滋肾为主。

    (1)肝郁脾虚痰结型:

    证候:精神抑郁,胸闷胁痛,吞咽不爽,胃纳不佳,餐后炮胀或有恶心,有消瘦乏力,大便溏薄,又目突出,甲状腺在大,舌质淡胖,可有齿痕,苔薄白、腻,脉弦细,或细滑。

    治法:健脾解郁,化湿豁痰,软坚消瘿。

    方药:用逍遥散合六君子汤加减:柴胡、当归、白术、茯苓、甘草、制半夏、陈皮、香附、白芍、白蒺藜、夏枯草、白芥子、泽漆等。

    (2)气阴两虚型:

    证候: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怕热多汗,心悸怔忡,腰膝酸软,甲状腺肿大;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宜益气养阴。

    方药:用生脉饮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党参、麦冬、五味子、生地、山药、山萸肉、白芍、黄芪、枸杞子、生牡蛎、制首乌、生甘草等。

    (3)阴虚阳亢型:

    证候:心烦失眠,心悸怔忡,腰酸乏力,怕热多汗,面红升火,急燥易怒,手指震颤,多食易饥,口渴,消瘦,舌质偏红或边光红,脉弦数或细数。

    治法:以益气养阴,滋肾潜阳。

    方药:基本方可用黄芪、党参、生地、枸杞子、制首乌、山药、龟板、白芍、鳖甲、夏枯草、香附等。甲状腺肿大明显者加白芥子;心悸失眠加远志、灵磁石;手震颤剧者加珍珠母、钩藤;胃热重、易饥者加生石膏、知母;伤阴明显者加天花粉、麦冬、玄参等。,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