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外科
编号:202392
21世纪中医研究周围血管病的新时代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1月16日 健康报
     在世界医学发展史上,血管外科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中医外科学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近20年来该学科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引起了医务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已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周围血管疾病谱的变化与诊断研究

    周围血管病,中医称之为脉管疾病。解放前我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率居世界首位,也是周围血管病中发病最高的。目前在临床上周围血管病的病种已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周围血管病的门诊就诊率明显上升,已占外科疾病的11.04%,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率有明显下降,而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发病率明显上升,这些与人们饮食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以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多发密切相关。近年来,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发病年龄有所前移,20世纪60年代的发病年龄为55岁以上,现在报道发病年龄多为40岁以上,且过去男女发

    病之比为101,现在为54。在静脉病中下肢静脉曲张病人就诊率明显上升,由于有了先进的检查设备,深静脉瓣膜功能障碍病人检出率有所上升,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较少漏诊。
, http://www.100md.com
    由于历史、地理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是周围血管疾病的高发地域之一。因学科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不少大医院已相继成立了周围血管科或血管外科。但是,由于全民总体医疗水平还不高,漏、误诊率仍有50%左右,静脉病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有上升趋势,且有发生肺栓塞(PE)的危险,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美国每年有30万~80万DVTPE发生,尸检报告每年死于PE的人数可高达10万~20万人之多。由于我国尸检意识不足,临床上可能有因PE死亡的病人,被误认为是死于心血管病,因而缺乏这方面的流行病学资

    料。所以,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能力及水平,逐渐使周围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化、客观化,仍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先进的电、光、磁、声学仪器检查已被用作诊断周围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如超声多普勒仪,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分析仪、微循环、血液流变学、CT、核磁共振、放射性核素等。在临床上大多不会再将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误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或将下肢DVT及并发PE者漏诊,更不会将K-T综合征诊断为一般的下肢静脉曲张,而误将曲张的浅静脉抽剥。将来,先进的客观检查手段不但能应用于周围血管病的诊断
, 百拇医药
    与鉴别诊断,还可以更广泛的用作判断其疗效的客观依据。

    周围血管疾病治疗的前景中医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可以追溯到远古,古医籍简明精当的记载了治疗该病的理、法、方、药。中医注重全身的整体治疗效果,以及身心的综合康复,因此疗效安全稳定,并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般预后良好,不仅早期疾病的治愈率高,就是晚期疾病的有效率也比较理想。多项实验研究证实:中药有增加肢体搏动性血流量,改善血管弹性、抗凝、溶栓、祛聚等作用。现在已成为我国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独特疗法,并日益显示其优势。

    目前,我国手术治疗周围血管疾病正在蓬勃发展之中,手术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但是由于手术适应症的选择,约有2/3的病人不可能采用手术治疗。另外,有报道动脉重建术5年后的病人通畅率多低于50%;介入治疗后半年,约30%~50%的病人发生再狭窄;静脉曲张术后,60%的病人因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而出现复发。若病人在手术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口服或中药静脉点滴治疗,则可取得巩固手术疗效的满意效果。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早期,在使用溶栓疗法的同时,应用中药辨证治疗,具有抗凝、溶栓、祛聚等作用。经过长期
, http://www.100md.com
    服用中药后,并发肺栓塞病人的同位素检查可以显示改善。综上,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可中西方法互补,并发挥中医外治与内治的综合治疗优势,如内服中药,静脉点滴中药,外敷、药薰、药浸、药浴、针刺、艾灸等。

    周围血管疾病的机理研究目前,中医诊治周围血管疾病,不但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而且利用现代化手段,对机理进行了一定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学者们从血液流变学、微循环、血小板功能、凝血机制、纤溶活性、免疫、代谢等方面,对周围血管病血瘀证及活血化瘀作用原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促进了中医学理论的发展,丰富了现代医学的内容。如对TAO的病理形态学、免疫病理学和T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对TAO、ASO与微量元素铜、锌、铁关系的研究等,这些对判断病情的轻重、预后和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关系。今后还应进一步开展对更多周围血管疾病的综合疗效机理的研究。

    中药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研究

    自古中医是以汤剂辨证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因此具有个体化好、整体性强、比较安全、疗效稳定的优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诸多学者注重剂型的改革,研究了一些院内制剂中药,如蜜丸、水丸、膏剂、片剂、胶囊、合剂等内服药,还有外用油膏、散剂、提取液等。但其中外用制剂尚少,临床期望研制更多的外用药物。

    周围血管疾病的研究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其中成药市场目前还是一个较大的空白,从疗效好的院内制剂中开发出治疗周围血管病的新产品,不但可以填补该领域的空白,而且将有利于提高中药治疗周围血管病的疗效,更有利于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广大周围血管病病人做出贡献。, 百拇医药(陈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