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现代化面临哈姆莱特问题-3
事实上,关于中医存亡的争论可以回溯到上个世纪末。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现代科学技术逐渐传入中国,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晚清至民国初年,一些国医研究者为了使中医学能适应时代需求以及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纷纷进行中医现代化的探索。如唐宗海倡导"中西汇通"说,张锡纯提出"衷中参西"说,恽铁樵力主"中体西用"说等等,不过在当时并没有形成激烈的争论。而1929年余云岫提出的"废弃中医案",主张废医存药,终于在中医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虽然提案最后并没有获得通过。解放后所倡导的中西医结合道路应当说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但一些专家认为,中西医结合事实上已经不是真正的中医,如何把作为四大国粹之一的中国传统医学发扬光大,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蔡定芳先生的《变亦变,不变亦变》一文,或许可以代表许多改造派的观点。在这篇论文中,他通过对中西文化及中西医学交流与碰撞的历史回顾,认为中国传统医学大更新的局面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主张现代中医必须克服对西医、对中医的双重无知,认为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必须作一番重构,将中医学建立在科学的形态基础之上。"克服对现代医学的无知和对传统中医的狂妄自大是中医学现代化历程上必须迈过的第一道门槛"。而这在"传统派"的眼里无疑是在敲响中国传统医学的丧钟,上海的三位老中医随即对《变》文进行了强烈的反击,他们在文中这样写道:"近读了蔡定芳先生的《变亦变,不变亦变》不禁不寒而栗",并针对《变》文中中医落后于西医的观点,质问道:"能说太极拳比广播体操落后吗?能说京剧比西洋歌剧落后吗?能说国画比西洋油画落后吗?能说二胡比小提琴落后吗?"
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足以说明关于中医存亡的大论争已远远超出纯学术探讨的范围,从中也可见,中医界人士对于中医未来发展道路的关切之情。记者粗粗地翻阅了一些相关学术刊物,就拜读了著名老中医万友生老先生的《略谈中医药现代化》、中国中医药学会李致重教授的《关于中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王强先生的《试论中医特色现代化》、张其成教授的《关于中医几个重要问题之我见》等论文。记者发现,所有的学者都主张中医应当走现代化之路,所不同的是,各流派对"中医现代化"的理解有着本质的差异,而在保持中医学特色的态度上是存在分歧的焦点。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处在了一部分人极力去维护,而另一部分人极力去抨击的尴尬局面。
一位学者曾这样来形容今天的中医界:"近几年来,中医中药陷入了十分严重的危机和混乱之中,在其虚浮繁华的外表掩饰之下,中医中药的实质和特色正在迅速蜕变和消亡。"争论固然有利于问题的进一步清晰,但通过争论早一点让中医走出西方现代科学冲击后所带来的迷惘,相信是每一个参与论争的学者的真正心愿。, http://www.100md.com(张即弛)
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蔡定芳先生的《变亦变,不变亦变》一文,或许可以代表许多改造派的观点。在这篇论文中,他通过对中西文化及中西医学交流与碰撞的历史回顾,认为中国传统医学大更新的局面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主张现代中医必须克服对西医、对中医的双重无知,认为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必须作一番重构,将中医学建立在科学的形态基础之上。"克服对现代医学的无知和对传统中医的狂妄自大是中医学现代化历程上必须迈过的第一道门槛"。而这在"传统派"的眼里无疑是在敲响中国传统医学的丧钟,上海的三位老中医随即对《变》文进行了强烈的反击,他们在文中这样写道:"近读了蔡定芳先生的《变亦变,不变亦变》不禁不寒而栗",并针对《变》文中中医落后于西医的观点,质问道:"能说太极拳比广播体操落后吗?能说京剧比西洋歌剧落后吗?能说国画比西洋油画落后吗?能说二胡比小提琴落后吗?"
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足以说明关于中医存亡的大论争已远远超出纯学术探讨的范围,从中也可见,中医界人士对于中医未来发展道路的关切之情。记者粗粗地翻阅了一些相关学术刊物,就拜读了著名老中医万友生老先生的《略谈中医药现代化》、中国中医药学会李致重教授的《关于中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王强先生的《试论中医特色现代化》、张其成教授的《关于中医几个重要问题之我见》等论文。记者发现,所有的学者都主张中医应当走现代化之路,所不同的是,各流派对"中医现代化"的理解有着本质的差异,而在保持中医学特色的态度上是存在分歧的焦点。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处在了一部分人极力去维护,而另一部分人极力去抨击的尴尬局面。
一位学者曾这样来形容今天的中医界:"近几年来,中医中药陷入了十分严重的危机和混乱之中,在其虚浮繁华的外表掩饰之下,中医中药的实质和特色正在迅速蜕变和消亡。"争论固然有利于问题的进一步清晰,但通过争论早一点让中医走出西方现代科学冲击后所带来的迷惘,相信是每一个参与论争的学者的真正心愿。, http://www.100md.com(张即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