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各地传统医学 > 中西医结合 > 信息2
编号:202538
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的思路与方法-2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6日 中医杂志
     3 中药治疗与西药治疗

    中药和西药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我们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多年的临床观察,我们认为西药的优势是:(1)降压作用较强,特别是近年来研制出的许多强效降压药,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等,均能有效地控制血压;(2)对某些器官受损有逆转作用,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心肌肥厚减轻的效应;(3)对高血压病急症,西药降压药如硝普钠、酚妥拉明等作用迅速。其不足之处是:(1)副作用相对较大,如影响水、电解质代谢,影响血脂、血糖代谢,有的药物长期使用还可影响性功能等等;(2)降压过程中血压波动大,特别是早期或老年人高血压,对西药降压非常敏感,一用药血压就降得很低,甚至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减少用药量或次数,血压又很快升高;(3)症状改善作用不如中药。许多患者用西药后血压已降至正常,而自觉症状仍十分明显。中医中药降压作用虽然没有西药强,但它有以下优势:(1)改善症状效果明显,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降压作用缓和,稳定血压效果好,对早期老年轻度高血压以及较严重高血压配合治疗,均可防止或缓和血压的较大波动。(3)中药副作用少,与西药合用能减量减毒增效。(4)目前,一些研究已发现中药在对某些靶器官损害的逆转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作用[15]。了解中西药物的各自优势和不足,我们可以明确,在实现高血压治疗目标的过程中,西药在是降压的主力军;防治并发症,中西药需携手合作;提高生活质量,中医中药的作用举足轻重。临床上,我们应避免诸如单用中药来降低中度甚至重度高血压,单用西药来改善严重症状,或者中西药堆积使用等不良现象。
, 百拇医药
    在选用中药时,除依据中药的性味归经之外,还要结合其药理作用,例如,根据现代药理研究:丹参、钩藤、淫羊藿、山楂、益母草、川芎、泽泻、葛根等中药均具有降压作用,且它们还分别兼有镇静、利尿、降血糖、降血脂、抑制血小板凝聚、强心、扩张冠状血管和脑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和脑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氧供应以及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可在不影响中医辨证施治的前题下,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分别选用。在选用西药时,除依据其药理作用外,还可利用现代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新理论、新成果,例如在治疗前,将高血压病分为阳证(包括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肾阴虚)和阴证(痰浊中阻、水饮内停),对阳证病人选用西药β受体阻滞剂和(或)钙拮抗剂效果良好,而阴证患者在用中药同时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或)利尿剂为最佳组合[16]。

    4 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高血压病的发病与钠盐摄入过多、肥胖、久坐少运动、心理应激以及饮酒等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非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是针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病理因素进行的治疗,故可认为是治本,而药物治疗主要是对于高血压的病理过程或症状进行治疗,因而相对于前者是治标。药物治疗虽疗效确切、见效快,但长期药物治疗的不良副反应、医疗费用和较低的依从性,是我们不能不注意的问题。1995年世界高血压联盟的“维多利亚宣言”提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以及心理健康为人类心脏健康的“四大基石”,再次将非药物措施列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等心血管病的基础。根据国内外新近研究,非药物治疗对于高血压病主要有以下三个意义:第一,控制轻型高血压,此法已被WHO列为轻型高血压前3~6个月的首选或基础治疗;第二,中、重度高血压辅助治疗,它可减少降压药物的剂量和服药次数,明显增强降压效果;第三,预防或减少心血管并发症[17]。
, 百拇医药
    非药物治疗在中医方面还包括气功、针灸、理疗、推拿等,这些治疗现均已被证实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在高血压病治疗中,我们一定不能忽视非药物治疗的价值,对早期、轻型高血压病患者首选或以非药物治疗为主,同时要特别注意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中、重度高血压,也应将非药物治疗作为基础或辅助治疗。我们在临床诊治高血压中体会到,这是提高高血压病综合治疗效果,减少中西药物用量的秘密武器。

    参考文献

    1 孔炳耀.气血理论在高血压病研究中的应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9):52-54.

    2 蔡光先,朱克俭,韩育明,等.高血压病常见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观察.中医杂志,1999,40(8):492-493.

    3 严灿,高敏,邓中炎,等.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浆P物质水平的变化及活血祛痰治法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6):336-338.
, 百拇医药
    4 贾绍斌,张金莉,陈树兰,等.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改变与左室肥厚的关系.临床荟萃,1999,14(8):366.

    5 刘艳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高粘血症的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6(2):115.

    6 徐成斌,陆丕能,李帮清,等.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联系及防治.临床内科杂志,1999,16(1):11-13.

    7 刘玉茹.脑卒中与血脂及其相关因素探讨.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7(2):71.

    8 李运伦,曲政军.高血压病从瘀论治刍议,中医研究,1997,10(6):8.

    9 孙刚,李晓玲,痰浊证型患者糖、脂等代谢指标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7,19(3):59.
, 百拇医药
    10 陈达光,胡志坚,白琳,等.冠心病、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生化学基础.中华内科杂志,1977,2(4):199-202.

    11 邝安堃,沈家麒,王宪衍,等.原发性高血压中医分型病人的血浆环核苷酸变化.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3:2-3.

    12 潘丽华,袁瑾,丁伟,等.生三七粉对老年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临床荟萃,1999,14(8):365.

    13 吴玉生,高秀芬,杨剑辉,等.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8,5(2):69.

    14 徐小同,熊上中.补肾活血化痰法治疗老年高脂血症65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9,13(1):18.

    15 邓旭光.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若干问题探讨.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6:86-88.

    16 王显,程永杰,袁丽荣,等.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阴阳属性及其治疗.吉林中医药,1997,6:4-5.

    17 刘治全,牟建军.高血压病诊断治疗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176-17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