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世纪中医学理论创新
新世纪中医学术要发展就应该力图创新,只有在理论上和技术上不断创新,中医学术才有实质上的发展和提高。
50年来,特别是近20余年来,中医学术的进展为理论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首先,传统理论的研究,已取得了巨大成绩,赋予它们丰富的科学内涵。例如从环核苷酸的代谢、内分泌和离子变化认识了阴阳学说的部分内容,从胃肠动力学、肠道激素、小肠吸收功能等方面理解了脾运化水谷的含义,从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上认识到瘀血证的实质,从药物炮制前后有益元素和有害元素的增减证实了中药炮制理论的正确性等等。事实证明,中医理论含有丰富的科学内容和客观依据,不只是“哲学的描述”和“以概念解释概念”。这些成果大大推进了中医现代化进程,有助于中医学术走向世界。然而,归根结底,以往研究大部分是属于论证性或证明性的研究,即论证中医理论的正确,证实中医理论“言之有物”。若从创新角度看,促进中医学术实质上的发展则显得不足。因此,在新世纪,我们务必在原有基础上,从传统理论所包含的科学内涵中推导出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用以指导临床实践。
, 百拇医药
其次,多年来,中医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攻克疑难病取得了丰富经验,辨证治疗新的疾病包括艾滋病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亟待总结加以提高。回顾中国医学史,历代所形成的不同学术流派,基本上都是不同领域里医疗实践中的理论创新。例如张仲景从大量热病治疗的经验教训中创造了六经辨证纲领,发展了内经的热病学说。金·李杲在社会动乱时期,遇上由精神刺激、饮食不节、起居失常、寒温不适等因素引起的一些疾病,治疗上深感经方的局限性,于是总结创导出“内伤学说”,著《脾胃论》名著。
再次,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科学的一大优势,多年来中西医结合临床和实验研究成绩斐然。不仅在两种理论指导下提高了临床疗效,而且产生了许多新的学术观点,如“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配合”治疗骨折,“扶正培本、活血化瘀、以毒攻毒”治疗肿瘤,“补肾调节垂体卵巢功能”等等。这些带有规律性的认识都是新的学术理论的雏型。任何两种科学的有机融合必然产生新的学术观点,导致新的学科的建立。我们深信,中西医结合是医学理论创新的最重要的最有希望的领域。
, 百拇医药
此外,随着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的完成,基因功能和基因突变的研究(基因多态性研究)已成为新世纪医学前沿的热点课题。业已明确,疾病的预测、预防、发病、证候演变、药物疗效和预后判断,都直接、间接与基因相关。高血压、高脂血症,为什么有人表现为脑血管病变,有人表现为心血管病,有人却表现为肾病,以往笼统认为是“体质不同”,现在则已明确与基因多态性相关。同一疾病用同样药物治疗疗效大不相同,这也是决定于基因的差异,因此基因时代的现代治疗学呈个体化趋势。祖国医学早有“同病异(证)治、异病同(证)治”的辨证施治特色,毫无疑问,基因多态性研究将为辨证施治理论在基因水平上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有报导说,中药“益精生血灵”治疗地中海贫血这一基因病取得良好效果,疗效机制研究提示中药启动了γ—基因,促进γ—珠蛋白基因表达,诱导血红蛋白F的合成增生,从而代偿了β—珠蛋白基因缺陷,纠正了贫血。这说明中药取效并非改变基因结构而是修正、调节基因表达,显示出中药治疗基因病的特色。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肥胖病、老年痴呆、糖尿病等都有一定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研究,在基因水平上求得突破。
新世纪,在基因多态性研究和基因治疗中,中医药可以捷足先登,积极投入,这不仅能揭示辨证施治的奥秘,而且将会在研究中不断出现新的课题、展示出新的学术观点,这对中医学术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深远的意义。, 百拇医药(徐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