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护理天地 > 心理护理 > 临终关怀
编号:210158
临终关怀走进百姓家 给临终者最后的温暖
http://www.100md.com 2002年9月20日 羊城晚报
     96岁高龄的张婆婆伸到空中的手像寒风中的枯枝,颤抖着。她终于触到护士小曹的手,长长地呼出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丝微笑,然后安详地走了。

    临终关怀科的护士小曹哭了。一个多月来,她照顾张婆婆服药打针、翻身擦洗、端屎倒尿,唱婆婆喜欢听的歌。婆婆将一切都托付给她,她怎么能舍得婆婆离去呢?

    但她又必须收拾起悲痛的心情,因为下一个病人还在等着她,她不能用悲哀去安慰、体贴那些即将辞世的病人。这种复杂的感情,广州友好医院老年关怀科的医护人员常常能体会到。

    婆婆在护士怀里安然去世

    24岁的小曹虽是那么年轻,但她对生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小曹认为,作为从事临终关怀的医护人员,“将临终病人当成亲人”,爱心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技巧。不单是医护方面的知识,还得有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及法律等知识。有时,甚至一个简单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眼神,就是对临终者最大的安慰。
, 百拇医药
    75岁的欧婆婆患肺病并伴有多种脏器功能衰竭,今年4月病情加重住进老年关怀科,医护人员精心照顾,一次次把她从死神手里抢救过来。欧婆婆拉着医护人员的手说,自己对有残疾的儿子最不放心,医护人员对婆婆进行耐心的开导,婆婆心情一直都很好。一天,婆婆叫护士抱一抱她,护士就轻轻地把她抱在怀里,婆婆在护士怀里微笑着去世了。这样的照护,对老年关怀科的医护人员来说,只不过是最常见的工作。

    一般的老年人对死亡都有一种恐惧感,经过漫长的求医问药及治疗,肉体与精神承载着双重痛苦。护士医生们从观念上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从医学上减轻肉体痛苦,尽可能让他们在各方面得到美好感觉。

    也有一些“不怕死”的临终者。曾有一位老伯,自送入病房就没合作过,他自诩“什么都不怕”,根本不需要治疗护理。给他打针,他就把针头拔掉;药端上来也往地上泼。实在没力气了还要骂人。小曹她们只好给以加倍的耐心和细心。最后,老人还是带着满意去世了。医护人员大都认为,无论临终者怎样难以合作,如何情绪化,他们都会尽力处理。
, 百拇医药
    亲属冷脸让人受不了

    最难面对的,还是一些病者的家属。他们没有医学常识却对医护工作横加指责,有的甚至为图省钱,干脆喝令停药不准抢救。一次,老年关怀科医护人员千辛万苦地把一位患脑血栓的老人救活了,其子女来了冷冷地说:“怎么还没死,谁给你们权力花这么多药费的。”最后拒付费用一走了之。

    不过,小曹还是喜欢在临终关怀病房工作,不单可以学到许多东西,还能彻悟人生意义。“人都是会死的,让世界多一点爱给有需要的人吧。”

    临终关怀走进百姓家

    “我们的临终关怀科医护人员就像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光是爱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就超出常人。”广州友好医院副院长徐满祥说,他们面对的是生与死,必须带着巨大的爱心和奉献才能干好这份事。随着社会文明进步,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身患不治之症的平民百姓也日益得到更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包括最后的关爱。在生命最后时期,能获得医疗、心理、生活护理等全方位的特殊关爱,让生命质量得以提升,这是临终者最大的愿望。广州友好医院是广州目前唯一一间设有老年关怀科的医院,1992年开设以来不少老人在这里带着满意与尊严离开人世。刚开设时全年只有50多人入住,近年来每年都有约400人在这里走完生命最后一程。该科是友好医院最大的一个科,有150张病床,但也是整个医院经济效益最低的。
, 百拇医药
    绝大多数临终老人对关怀科的服务都表示需要和满意。82岁的徐老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住了好几间大医院,接到好几次病危通知,情绪十分不稳定,甚至把氧气管拔掉。家人将其送到老年关怀科,在医护人员特殊护理下,他的情绪安定下来,也积极配合治疗。老人说,在这里,觉得活着有意思,所有的努力都是为我而作的,我感受到了人间真爱,就算今天走了,也没什么遗憾了。另一位67岁的老人很健谈,他说医护人员每天都会来陪他聊天。只要看到他们亲切的微笑,他心里就平静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踏实。

    让临终者坐上温馨的花车

    广东老年学研究会副会长、医疗专家邱智方老人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位22岁的女大学生,患癌症后截肢、放疗使她骨瘦如柴、奄奄一息。她在友好医院得到医护人员及家属很好的关怀与照料,临终那天突然显得精神很好。她把在学校获得的优等生证书、笔记本、钢笔等都拿出来,在书本上一一签上名,然后交给父母、同学。她吻别所有人,并请求老师、同学到毕业时替她交一份答卷,她希望与同学一起毕业。她祝福医生、护士们一生平安,请求母亲为她梳洗打扮,并请求医护人员为她去掉所有的插管、绷带、纱布,她说她需要休息了,不想听到妈妈的哭泣。最后她安静地离去了,一切是那么自然、和谐,母亲平静地搂抱着女儿坐上了远去的灵车。
, 百拇医药
    邱会长说,由此看来,临终关怀,不管是老人需要,年轻患者也需要。让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程坐上一辆宁静、和谐、温馨的花车,使病人能在温馨的情境中坦然、安然地离去,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

    患者亲友同样需要关怀

    在医院,一些病人亲友吐出他们的共同心声。病人家属、45岁的公务员老吴坦然说,其实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只是我们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少,如果家里再有一个临终的病人可就忙乱了。说实话,我们不是医生,照顾病人是外行,弄不好既解决不了病人的痛苦,还让病人很难受。临终关怀服务,真能让病人减少痛苦,体面地离去,我们活着的人也感到一种安慰。

    在外企工作的李小姐也说:我自己经历过亲人的离去,最后那段痛苦日子真的让人很难受,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如果能让亲人临终时安详一些,那么我们活着的人也就对死亡没那么害怕了。临终关怀,对活着的人真的很重要。
, 百拇医药
    广东省老年学研究会邱智方的见解是,在生离死别之际,家属面对快要失去的亲人,其痛苦与悲哀,有时要比临终的人更大。所以这时的病人家属很需要得到安慰和帮助,从而使他们的悲伤情绪得到缓解,使心理杠杆尽可能调节到他们所能承受的支点上。病人在临终阶段,病者与亲友往往被孤独、痛苦、恐惧、忧伤包围折磨,非常需要亲友、医护人员的安慰和关心,很多时候,这比任何技术复杂但收效甚微的抢救都重要。这说明,社会很大程度都普遍地需要临终关怀服务。

    临终关怀尚在探索中

    友好医院副院长徐满祥说,他在国外时,发现临终关怀在发达国家非常普遍,也为社会广泛接受。他认为,临终关怀是与社会文明程度相适应的,国内通过改革开放,社会已经发展到可以接受和需要临终关怀服务的程度。广州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非常适合推进这项事业的发展。

    广东老年学研究会专家们认为,目前,我国对临终关怀这一新兴事业的研究正在探索和实践阶段,在广州,临终关怀服务工作还未大面积铺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家庭结构、生命价值的变化,临终关怀这一新兴医疗保健事业将迅速发展。独立的临终关怀病房和家庭护理形式将会大行其道。目前,广州极少有单独的临终关怀科与病房,更没有临终关怀医院,广大医务人员和群众对它尚无科学的完整的概念。
, 百拇医药
    专家认为,进行广泛的临终关怀宣传教育工作,如开展生死观教育等,是推进这项事业的基础。通过正确的哲学教育,向广大群众宣传生与死的医生、心理、社会、伦理、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倡导人们珍惜生命,同时又正视死亡。使人既有美好幸福的一生,也有一个安详舒适的临终过程。鉴于目前广大市民生活水平还不高,临终关怀服务应维持一个低收费标准。

    友好医院认为,临终关怀的一般对象是:各种急、慢性损伤或疾病所致心肌、肝脾、大脑、肺、肾等器官功能衰竭,面临生命危险的病人或各类晚期癌症等绝症病人,尤其是剧烈疼痛导致身心极度痛苦者。由于我国尚处在探索阶段,对临终关怀应提供的项目理解也有差异。友好医院的服务措施就包括有:心理护理、特别护理和特殊治疗等。

    第一家机构落户英国

    世界上第一所临终关怀机构是英国的桑德斯博士经过19年的准备,于1967年7月在伦敦创办的。20多年来,临终机构在英国已发展到273所,美国达2000多所,日本有10多个。1988年,天津医学院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联合举办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同年10月上海建立第一家护理院。1990年南京开办了江苏省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1992年北京松堂医院创办了临终关怀病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