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213485
重组突出重围 关于我国中小型制药企业生存之路的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0月1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31期
     在我国6300多家制药企业中,中小型制药企业约有6000家。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当前,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缺少应有的资金和技术,生存发展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入世”后经济领域的“游戏规则”已和世界接轨。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何种类型的企业都将在同一规则下平等地竞争。这些资金、技术、产品都十分脆弱的中小型企业将何以生存?他们的路在何方?

     制药行业:两极分化日益明显

    据2002年6月17日的《医药经济报》:今年一季度,我国制药行业的亏损面大幅度增加,持续亏损和盈转亏的企业上升到23.2%,为历史之最。然而行业的销售收入却同比增长10.9%,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2%。企业亏损面增大而利润总额反而增大的原因是一些大型企业的利润以惊人的幅度增长着,深圳南方和西安杨森在一季度的利润分别达到1.2亿元和1.68亿元,中美史克、山东鲁抗、大连辉瑞和东药集团的利润达3000~4000万元;北京双鹤、天津药业、哈药总厂、广州白云山和利君集团等一批企业的利润增长率达30%~70%之间。与此同时,中小型制药企业利润上升的(与去年同比,下同)由60%下降到42.6%,利润下降但不亏损的由22.7%上升到30%,持续亏损的由8.1%上升到14.7%,由盈转亏的由4.1%上升到8.5%。
, http://www.100md.com
    今年一季度的统计数据则说明,中小型制药企业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经济效益每况愈下。这一切也同时表明,我国制药行业已逐步进入一个行业利润由分散到集中,由“众人分羹”到“巨头独吞”的大鱼吃小鱼的寡头经济时代,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

    中小企业:内忧外患夹缝生存

    我国的中小型制药企业绝大多数为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国有企业。当时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企业躺在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温床上无忧无虑,平平安安地过了几十年。在“短缺经济”的背景下,这些企业也为我国医药经济的发展,为解决就业问题及为国家财政创收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如今,国有中小型制药企业在旧体制呵护下的“辉煌”已经黯淡,进入市场经济时期后,他们明显地“不适应”,其保守的思想、僵化的体制、陈腐的观念,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其次,经过几十年的低水平低效益的运行后,产品老化、品种单一、设备陈旧、创新乏力、营销观念滞后、人才流失严重及冗员过多、负担沉重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使其运行更加困难。
, 百拇医药
    跨入21世纪,国际经济大循环的格局已经形成,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正逐步推进。国务委员吴仪指出,我国入世后,对外开放将出现三个重要转变,即由有限范围和有限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由以试点为特点的政策指导下的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的可预见的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与WTO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

    医药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相对于其他经济领域来说,对国外企业开放的时间和力度都是走在前列的。有统计资料表明,到目前为止,全球20大制药企业有近80%的已在我国设有独资或合资企业,而且大部分已经开始盈利。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方面这些已经开始盈利的企业将更激烈地与国内制药企业瓜分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尚未在我国投资的其他的国外制药企业见捷足先登者有利可图,也将利用我国扩大开放的政策,以各种方式大举“入侵”,从而使瓜分市场的竞争更加白热化。

    数量庞大,职工人数众多,社会影响很大的中小型制药企业在与国内大型制药企业的角逐中已经节节败退,溃不成军,加入WTO后又受着“外族入侵”的威胁,这无情的双重夹击必将把它们一步步地逼向绝路。
, http://www.100md.com
    奋起之路:调整结构联手突围

    大型制药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足的发展,是它们具备了大集团集约经营的优势,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在人才引进、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及售后服务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结果,是综合实力强的表现。为此,有远见的制药企业,为了今天的生存和明天的发展,都千方百计地自我扩张,以使自己变得更大、更强。如武汉健民药业集团,他们坚持“大生产、大市场、大集团”的发展战略,在做大做强上狠下功夫。近年来,除投入8000万元用于企业的科研开发、设备引进和技术改造外,还运用品牌优势成功地控股随州制药厂和随州楚天外用药公司,与湖北十堰康迪制药厂、湖北英山中药材种植基地签订了品牌控股协议,与武汉市部分医药商业企业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经过如此这般的运作,该集团已初步形成一个大而强的“中药航母”,成为业内人士瞩目的先导型制药企业。目前,该集团控股的随州医药板块发展迅猛,同时还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了有力的拉动作用。

    武汉健民的这种发展战略和模式,代表了未来我国制药企业的发展趋势——向着大型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
, 百拇医药
    在此严峻的形势下,数千家中小型制药企业唯有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方可突出重围,求得新生。

    结构调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品结构的调整,二是组织结构的调整。对于当前绝大多数中小型制药企业来说,花巨资来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是不现实的,唯有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实施资产重组来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

    我国的中小型制药企业数量众多,实力大小悬殊很大,发展情况参差不齐,因而调整的方式应该是多元化的。对此,已有不少中小型制药企业尝到了甜头。如今还在困境中挣扎的企业应尽快行动起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已的调整方式。

    这里笔者提供几种方式,供中小型制药企业的同仁们参考。

    1.小鱼“吃”大鱼,以蛇“吞”象

    个别规模虽然不大、但确有高、精、尖的极具竞争力的产品、且得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企业,可以以自己的产品优势为内动力,“吃”进某些有相应规模但无拳头产品、竞争乏力的大型制药企业,以壮大自我。此种现象极少,但并非绝无。当年饮料行业中的杭州娃哈哈就以自己的产品为“诱饵”,“吞”进了有一定规模的国有企业而壮大了自己,使之发展成为饮料行业中知名的经济集团。
, http://www.100md.com
    2.以“壳”资源为旗帜,招兵买马

    在数千家中小型制药企业中,不乏有一些曾经有过名牌产品或在某方面有过“辉煌”业绩的企业,虽现在实力渐弱,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它们在业内仍有“名气”,在市场上仍有“影响”。为此可以以企业的“壳”为资源吸引一批各有所长的中小型企业在自己的旗帜下,以紧密联合的方式组成“诺亚方舟”,以共同抗风险。

    3.认清“明主”,及时投靠

    前述两种均是以“我”为核心,向“我”靠拢的调整方式。这适合于在某方面有所“长”的中小型制药企业。而我国中小型制药企业中相当多数不具备上述条件。对于绝大多数处于半饥半饱状态的中小型制药企业来说,应该主动向实力强、有发展后劲的大型制药企业靠拢,让其用兼并收购或其他方式来“吃”掉自己,使自己变成这些企业的“细胞”而存在下来。

    4.破产转向,及早出局

    对于某些无资金、无产品、已经资不抵债、不具备制药企业的基本条件且投靠无路、“卖身”无门的企业,应清醒地认识自我、正确地定位自我,通过转向破产等方式及早出局,另谋他路。, 百拇医药(江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