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专家 > 专家风采 > 预防医学专家
编号:213669
魏曦
http://www.100md.com 中国公众科技网
     人虱是流行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普氏立克次体)最佳宿主,斑疹伤寒患者血中含有立克次体,人虱吸食后可受感染。因此,用人虱分离普氏立克次体是最敏感的方法,但人虱的喂养是个困难问题。苏联曾用死后不久的人皮做皮膜喂血,很显然,人皮来源不多。魏曦和他的助手张婉荷改用了乳鼠皮膜,获得与人皮相同的效果。

    魏曦还关心我国是否存在其他立克次体病,在50年代曾做了调查,发现很多地区有Q热存在,部分地区有北亚热存在。

    对钩端螺旋体?难芯砍删? 1943年,魏曦在昆明从水中分离出钩端螺旋体,但真正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还是从50年代开始的。当时,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有钩端螺旋体病流行,魏曦很快派出调查组赴现场调查,结果从黄胸鼠和狗体中分离到钩端螺旋体。一次,魏曦去罗马尼亚访问,他很有心地带回12型钩端螺旋体标准菌株。从此,魏曦开始了推动我国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的研究。

    1.我国第一代钩端螺旋体菌苗的试制成功
, 百拇医药
    我国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地区不断扩大,流行菌型也不断增加,急需有效的预防办法。魏曦看到这点,立即组织力量试制菌苗,并于1958年通过鉴定,证明有很好的免疫效果。于是,各生物制品所大量生产这种菌苗,在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钩端螺旋体疫源地的考察及确定

    1959—1960年,魏曦根据苏联学者自然疫源地理论,结合我国三峡水力工程的开发计划,对我国湖北省境内长江沿岸钩端螺旋体病自然疫源地进行了考察,发现该地区黑线姬鼠是钩端螺旋体自然疫源地的贮存宿主。为了消灭黑线姬鼠,他还对黑线姬鼠的生态学进行了调查。魏曦还亲自到河北、河南等地考察,确定了我国广大北方的钩端螺旋体疫源地是以猪为主的家畜疫源地。其防制办法是圈猪积肥,既净化疫源地,又增加肥源,有效地控制了该?牧餍小?

    在大跃进的年代里,魏曦根据钩端螺旋体病疫源地的特点,在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上郑重指出:发展水利工程和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必须同时注意某些媒介动物和病原微生物的散播,否则将会造成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疫区的扩大,从而给人民带来危害。可惜这些有预见性的科学忠告反被诬为给“大跃进”泼冷水,而他本人在“拔白旗”运动中也作为“资产阶级白旗”遭到不应有的批判。
, 百拇医药
    在微生态学上的研究 早在1950年,魏曦就注意到了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问题。他认为抗生素干扰了人类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必然导致机体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即菌群失调症(两重感染),因而提出菌群调整疗法,即把正常菌群的成员制成活菌制剂给病人服用来辅助缺失或减少的细菌。在他指导下,他的助手康白制出的“促菌生”是一种需氧腊样芽胞杆菌,它在肠道内有耗氧作用,造成厌氧状态有利于厌氧菌。特别是双歧杆菌生长繁殖,从而调整菌群恢复生态平衡达到治疗目的。实践证明这种疗法具有良好效果。魏曦指出:“抗生素之后的时代将是活菌时代”。他专门为活菌制剂起了个拉丁术语,称为“Biogen”,例如大肠杆菌活菌制剂称为“Cokibiogen”,乳杆菌活菌制剂称为“Lactobiogen”,肠球菌活菌制剂称为“Enterococcobiogen”,“促菌生”称为“Cerobiogen”。1981年,魏曦率代表团去日本参加第七届国际悉生生物学讨论会时,提出“促菌生”在菌群调整疗法中的作用,受到好评。

    魏曦是第一个把悉生生物学术语和有关内容介绍给我国的学者。悉生生物学(Gnotobiokogy)是用无菌隔离器技术研究自然界生物,包括微生物与其宿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关系,发展和利用悉生生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魏曦为“Gnotobiokogy”这个术语做了详细推敲,最后否定了日文译成“无菌生物学”的译法,而提出更为确切的“悉生生物学”的译法。魏曦为推动和发展微生态学学科作出了重要贡献。
, 百拇医药
    魏曦为人正直、宽厚、谦和和乐于助人。他的科学生涯充满了探索和创造,他几次在科学上的突破都是认真分析别人失败的原因之后,另辟新径而取得成功的。他十分重视同事之间经验与看法的交流,从交谈中常可得到宝贵的启发。他在科研活动中非常重视实践,实践能使人心灵手巧,这是科学家应具备的优秀品质。我们从魏曦的治学经验和方法中将会得到有益的启发。

    (作者:王枢群)

    简历 1903年12月25日 生于湖南岳阳。

    1921—11922年 长沙雅礼大学二年肄业。

    1923年 南京金陵大学一年肄业。

    1924—1926年 长沙湘雅医学专门学校(1925年改称湘雅医科大学)二年肄业。

    1926年 参加北伐军,任第四集团军警卫团三等军医正。

    1927年 在长沙广雅中学任教一年。

    1928—1933年 在上海医学院学习,1933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

    1933—1937年 任上海雷士德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1937—1939年 任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员。

    1939—1947年 历任国民政府卫生署中央防疫处技正、处长。

    1947—1949年 任上海医学院教授兼卫生署中央防疫处上海分处处长。, 百拇医药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