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俊
http://www.100md.com
中国公众科技网
王兆俊 (1911— )
王兆俊,寄生虫病学家。在寄生虫病防治研究工作中,坚持以科研指导防治、以防治促进科研的指导思想,通过大量调查证明了黄淮平原黑热病的流行与犬关系不大,属人源型,并与吴征鉴协作证实了中华白蛉是其传播媒介。实行防治与研究相结合、实验室研究与现场研究相结合、防与治相结合、群防群治,使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消灭黑热病、丝虫病和疟疾,为我国的寄生虫病防治与研究创出了一条新路。
王兆俊原名朝濬,于1911年9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吴县(今苏州)。他生长在一个中医家庭。其父常以宋代文学家范仲淹“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名言教诲晚辈,所以他自童年便有学医之愿。1925年他于吴县第二小学毕业后,本拟学习中医,继承父业,但因当时社会上的一股否定中医之风日紧,其父遂改变初衷,令其学习西医。他在家用一年的时间自修了中学阶段的必修课程,于1926年考取了江苏医科大学。1927年该校并入中央大学,他随校由苏州迁往南京,继续读预科。在蔡堡、曾昭伦、张江树等教授教导下,他在生物学、化学和英语等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29年,他转入中央大学医学院(后改名上海医学院)读本科,1934年毕业,并以全班总平均第一名的成绩获医学士和医学博士学位。
, 百拇医药
大学毕业后,他留校工作,在附属医院——上海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小儿科主任高镜朗教授名下任住院医师,1936年调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传染病医院任医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进占上海租界,他不愿为敌伪做事,毅然辞职,回苏州老家开设诊所谋生。抗日战争胜利后,受聘到安徽省立医院任院长,直到1947年底。在这13年的临床实践中,他看到苏、皖一带各种寄生虫病流行,尤以血吸虫病和黑热病的危害更为严重,每年有许多患者得不到治疗而死亡。他记起父亲经常提到的《黄帝内经素问》上的一段话:“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因此,立志于预防医学,进行寄生虫病的防治研究,走“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上工”之路。
1948年春,王兆俊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奖学金,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校,专门攻读寄生虫病学,在著名寄生虫病专家W.H.布朗(W.H.Brown)教授指导下,于1949年4月完成全部学业,被授予公共卫生硕士学位。为了进一步掌握国际上寄生虫病防治研究的新技术,他又到美国中央卫生研究院和疾病控制中心进修。当时他的老师和同学劝他留在美国工作,但他心在祖国,均予婉言谢绝,并再次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资助,在归国途中取道意大利、希腊、以色列、埃及、印度等国进行考察学习。当时意大利正在罗马卫生研究院A.米西劳里(A.Missiroki)教授的指导下,使用DDT杀灭蚊虫和白蛉,借以控制疟疾和利什曼病。希腊的E.赫金尼古拉(E.Hajinicouka)也在进行同样的实验研究,这在世界上是首次应用DDT于预防医学的大规模实验。王兆俊听取了有关专家的学术报告和情况介绍,并参观了实验现场,学习了DDT的使用技术和推广方法。以色列希伯莱大学的S.艾德勒(S.Adker)和O.西奥多(O.Theodore)是国际闻名的利什曼病和白蛉专家。王兆俊在他们的实验室里学习了较长一段时间,阅读了他们所有的著作和论文,查看了各种白蛉标本,并在该校附属医院利什曼病门诊部进行临床实习。他在印度加尔各答全印公共卫生研究院和热带病院,由P.C.申偈多(P.C.SenGupta)和R.O.A.史密斯(R.O.A.Smith)教授指导,进一步学习黑热病的免疫诊断、治疗及医学昆虫学,并深入疫区对白蛉生态习性进行观察。这一年多的深造,为他在黑热病和疟疾等寄生虫病的基础理论和防治研究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49年10月底,王兆俊冲破各种阻挠,经香港回到北京。卫生部原拟让他到医学院校任教,京、津、沪、穗任他选择。但他执意要到黑热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进行防治研究,于是便受聘到山东省。他最初在卫生厅任技正,制定了防治黑热病的初步规划,首先培养人员,并带队到黑热病发病最高的临朐县进行防治试点,为专业机构的建立做好准备。1950年5月,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黑热病防治总所(1953年改称山东省黑热病防治所)在山东省泰安县建立,他被任命为所长,1956年,卫生部指定这个所为全国黑热病防治研究指导中心。从此,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在山东、苏北、皖北和各黑热病流行省区的防治研究事业中。195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山东省黑热病防治所与山东省丝虫病防治所在济宁合并为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他继续任所长,除负责黑热病防治工作外,还领导全省的丝虫病、疟病、华枝睾吸虫病等寄生虫病的防治研究。这个所于1980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淋巴丝虫病合作中心”,他担任主任。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科研、培训特别规划处决定对该中心给予资助加强,双方围绕丝虫病和疟疾进行了一系列的科技合作、人员培训与学术交流。
, 百拇医药
王兆俊还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政权建设,对寄生虫病防治科学技术的策划与实施。他先后被选为山东省第二届人大代表、第一届政协委员、第五届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第三、四、五、六届委员,并担任卫生部血吸虫病学术委员会和寄生虫病研究委员会委员,北方疟疾技术指导组组长,山东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山东分会副会长等职,为我国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发展了我国黑热病防治研究事业 黑热病为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它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通过白蛉传播的一种疾病,广泛流行于长江以北的16个省、市、自治区的广大农村中。据考证,在黄淮地区流行此病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此病传播快、死亡率高,给病区群众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我国关于黑热病的研究始自本世纪20年代,最初多由外国学者进行。从30年代开始,我国少数学者从事调查和实验,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由于人、财、物方面的限制,此项工作难以得到顺利发展。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很多问题,诸如:疾病的分布与发病情况与犬的关系,传播媒介的生态习性和防治方法等,都还没有解决,更谈不上有可供推广应用的防治措施和经验。从而主持这一工作以来,坚持科研与防治相结合、为防治服务的指导思想,根据防治工作的急需,对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