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专家 > 专家风采 > 预防医学专家
编号:213775
曾毅
http://www.100md.com 中国公众科技网
     2.根据对EB病毒IgA抗体阳性者的追踪观察,了解了抗体的变动规律及其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证明在第10年,原来抗体阳性者中有31.7%的人转为阴性,7.2%的人波动在阴性和低抗体水平之间,40.6%的人不变动,7.3%的人抗体呈4倍上升,13.2%的人抗体呈4倍下降。而鼻咽癌病人主要发生在抗体不变动或升高的人中,特别是IgA/VCA和IgA/EA抗体同时升高者,则1—3年内将发生鼻咽癌。

    3.了解到IgA/VCA和IgA/EA抗体的滴度与检出鼻咽癌的关系。IgA/VCA滴度在1:160—1:320时,鼻咽癌检出率为5.6%;滴度为1:640—1280时为18.6%。而IgA/EA抗体滴度为1:10—1:20时,鼻咽癌检出率为37.5%;滴度为1:40—1:80时为77.8%;滴度达到1:160—1:320时检出率达100%。

    4.对各种抗原的研究结果表明,IgA/EA、P138和P54、IgA/EBNA-1、IgG/Zebra抗体对鼻咽癌很特异,可用于早期诊断。鼻咽癌病人没有IgA/EBNA-5、IgA/EBNA-2A和IgA/LMA抗体。IgA/VCA和IgA/EA抗体在患者放射治疗后下降,复发时上升,对预后有意义。IgA/EBNA-1和IgA/MA在患者放疗后可持续很长时间,下降很少,对预后和复发无诊断意义。这些标记不仅有助于鼻咽癌的诊断,而且对了解E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有重要意义。
, 百拇医药
    5.70年代初,曾毅开始研究本课题时,学者们对EB病毒在鼻咽癌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EB病毒仅是一位“过客”,即EB病毒是在细胞已经发生转化后才感染细胞的,因此只是“过客”不起作用。血清学研究证明了EB病毒在鼻咽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否则不能用来作早期诊断。更直接的证据是,抗补体免疫酶法的检测证明,不只是在鼻咽癌细胞中,而且在鼻咽部正常上皮细胞和增生细胞中都有EBNA。研究还证明,不仅在鼻咽癌细胞中,而且在正常粘膜中都有EB病毒核酸。这些都证明EB病毒是在细胞转化之前就感染细胞了。

    肯定了EB病毒在鼻咽癌发生中的作用 为了阐明EB病毒在鼻咽癌发生中的作用,仅用于血清学证据是不够的,必须深入研究EB病毒和鼻咽癌癌细胞的关系。为此,各国学者都试图取鼻咽癌组织建立癌细胞株来进行研究。1976年,曾毅首次建立了鼻咽癌高分化癌细胞株(CNE1),但由于当时缺乏灵敏的检测手段,未查到EB病毒标志。1980年,曾毅及其同事又建立了国际上第一个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2),早代有EB病毒,传代后病毒丢失了。1989年,他应用新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酶链聚合反应(PCR)重新检测这两株细胞,发现都有核酸存在,使用蛋白印迹法也证明有EB病毒蛋白的表达。这不仅证明了EB病毒与鼻咽癌有关,而且否定了过去一些学者提出的EB病毒只与低分化癌有关的说法,首次证明了高分化癌也与EB病毒有关。
, 百拇医药
    曾毅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又发现,在这两株鼻咽癌细胞中存在8个癌基因,即C-MYC、Int-2、C-fms、Araf、met、Ras、Sar和erb,还有LAF-1、LAF-3、ICam和CSF等免疫调节因子,同时,癌细胞中已失去抗癌基因。这些对阐明鼻咽癌细胞的生长、维持及其与EB病毒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探讨了环境因子和遗传因素与鼻咽癌的关系 早在1973年,曾毅在调查工作中就曾发现,鼻咽癌高发区与低发区的居民,EB病毒的感染率没有明显差别,而高发区20岁以上居民血清中EB病毒补体结合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却显著高于低发区同年龄组居民。这说明在高发区人群中EB病毒更为活跃。这是为什么呢?1978—1981年间,他们在苍梧和梧州的普查中也发现,当地的船民,血清中IgA/VCA的阳性检出率和鼻咽癌的发病率都明显高于当地的陆上居民。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1980年,在联邦德国召开的一次国际鼻咽癌会议上,日本伊藤洋平教授报告了一些植物中含有促EB病毒活跃的物质,这给了曾毅很大的启发。回国后,他和苍梧县肿瘤防治所合作,在苍梧和梧州实地调查,发现当地沿江两岸、大路两旁、田边沟旁、住宅周围种有许多桐油树、乌柏树等,还发现农民的菜地周围种有许多当地人叫作“火秧勒”的植物,长得又高又密,农民以此种植物代替篱笆。曾毅他们采集这些植物的茎、花、叶和植物下的土壤做检查,发现了促EB病毒活跃的物质。为进一步扩大发现,他们筛选了1600种中草药,发现其中52种含EB病毒诱导物,能促进EB病毒对淋巴细胞的转化作用,有的中草药如射干、莞花、黄芫花、了哥王等含促癌物,其中芫花和了哥王能使大鼠发生鼻咽癌。这些中草药的地理分布与鼻咽癌高发区的地理分布吻合。他们通过深入的研究又发现,有些中草药和南方的咸鱼中,同时含有化学致突变物和EB病毒诱导物(致癌物和促癌物)。此种诱导物与经典的促癌物(TPA)性质不同,它们是水溶性的,而TPA是脂溶性的,这在国际上是新发现。他们还筛选了400多种中成药,发现9种含EB病毒诱导物或促癌物。在高发区,一些蔬菜和蜂蜜中都含有EB病毒诱导物。, http://www.100md.com
上一页1 2 3 4 5 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