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兴翰
http://www.100md.com
中国公众科技网
雷兴翰 (1904—1989)
雷兴翰,药物化学家。早年从事药学教育工作,培养了不少药学专门人才。1951年后,致力于药物研究工作,在发展我国新药,特别是抗寄生虫病药物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为人民除害灭病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雷兴翰,1904年12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麻阳县一个偏僻的农村。父亲是私塾老师。雷兴翰10岁才读书,1926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1930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在萨本铁教授指导下,他一边指导学生做实验,一边再旁听有关课程。在萨本铁教授的严格要求和辛勤培养下,雷兴翰进一步丰富了基础知识,积累了更多的实践经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为以后解决工作中复杂的技术问题打下了基础。5年中他完成了15篇论文。在萨本铁出国讲学时,他代萨教授讲授有机化学和植物碱化学。由于他工作努力,学习刻苦,取得了较好成绩,经清华大学评议会通过,选派他去美国进修。
, 百拇医药
1935年8月,雷兴翰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药学院进修,于1936年8月获硕士学位,并获得学校研究院奖学金及中华基金会的补助金,因而得以继续深造,于1938年6月获博士学位。1939年,因祖国已进入全面抗日战争阶段,出于爱国热忱,他离美返国。雷兴翰学成回国后,在重庆国立药学专科学校任教,讲授药用有机化学、药物合成化学、植物化学以及药理学等,同时在重庆大学工学院兼职,讲授有机化学。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随学校迁回南京(即南京药学院,现改名中国药科大学)。在任教10年间,他为国家培养了不少药学专业人才。他们中间有的是国内著名教授,有的是药物研究工作中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有的是在发展我国医药工业中做出重大贡献的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1939—1947年在重庆、南京任药学专科学校教授期间,他支持进步活动。由于参加抗议学校当局辞退进步教授而受到口头警告,因而于1947年辞职到上海,任卫生署药物食品检验局任技术室主任,同时作为兼职教授每两星期去南京讲课一次。1948年,转入联合国救济总署善后事业保管委员会任简任技正工作,直至上海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成立华东人民制药公司,雷兴翰被任命为上海药品一厂(即现在的上海第一制药厂)副厂长,旋即提升为厂长兼总工程师。1955年,他被任命为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所合成药室主任。1961年,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所改为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他被任命为副院长。1984年退居二线,担任名誉院长。雷兴翰历任中国药学会理事、名誉顾问,上海分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第三和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第六届政协委员,南方十三省(市)、自治区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兼药物组组长,卫生部科学委员会专题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药物化学分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名誉委员,《药学学报》、《化学学报》编委,《中国药学年鉴》顾问,《中国医药百科全书》(药物学和药理学分册)编委,《医药工业》主编、名誉编委等职务。
, 百拇医药
开展新药研究和工艺改进成绩显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原料药都是依靠进口,在国内加工成制剂,就连很有名气的“消治龙”(即ST)亦是如此。虽然有一些药厂也曾做过一些磺胺噻唑生产工艺的研究工作,但都未能成批投入生产。雷兴翰在担任上海药品一厂厂长兼总工程师时,从国内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了自己的工艺路线,经过实验室研究、中间试制,终于成功开发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合成路线和工艺流程,第一次在我国实现较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磺胺噻唑的试制成功,为以后磺胺类药物的生产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带动了其他有关原料和中间体的生产。这一项目曾荣获轻工业部新产品投产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山东省黑热病流行,全省患者约50—60万人,且死亡率很高,疫情十分严重。为防止蔓延扩大,他组织力量并亲自动手,抢时间、争速度,进行特效药葡萄糖酸锑钠研究试制,于短期内即投入大量生产,使患者得到药物治疗,疫情得以迅速控制。据山东寄生虫病防治所统计,受治人数达63万人次,使黑热病在短期内基本消灭。
, http://www.100md.com
雷兴翰在新药开发方面具有远见卓识。早在1956年,他就提出开展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组成研究小组,并经常给予具体指导,特别是小组在遇到困难产生动摇时,他总是态度坚决,支持他们坚持下去。我国甾体药物生产原是空白。1958年,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所参加了全国大协作进行研究试制。在试制过程中,不管遇到任何困难,他总是鼓励大家坚持下去,他的决心和毅力对甾体药物生产的工业化起到了促进作用。60年代初,国际上半合成抗生素的研究和生产初露头角时,他就及时地组织力量对这一新的领域开展研究,为在我国发展半合成抗生素的研究和生产打下了基础。雷兴翰在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任职30余年,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合成药物的研究和试制工作,填补了我国制药工业的空白,发展了医药工业生产技术。
致力于抗寄生虫病药物的研制 贡献突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雷兴翰鉴于我国寄生虫病流行较广,危害严重,因而将寄生虫病防治药物的研究作为奋斗目标。多年来,他组织并亲自参加了对我国流行的五大寄生虫病的防治药物的研究试制工作。由于血吸虫病的流行对我国人民的危害更大,党中央对此非常重视,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治工作。然而,当时没有好的治疗药物,用的仍是1918年以来所采用的锑剂。锑剂含重金属,对心、肝、肾均有一定的损害,且反应大,需注射,使用不便。因此,寻找非锑、低毒、高效的口服药物是个重大课题。雷兴翰在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强烈的消毒杀菌剂都具有驱虫效力”的设想,设计合成了百余种类型的杀菌剂,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药理筛选,获得了呋喃类药物——呋喃西林对感染日本血吸虫病的实验动物有杀灭的作用。这个结果使雷兴翰的设想得到初步证实。尔后他又发现硝基呋喃丙烯酰胺及其酯类衍生物有比呋喃西林更为强烈的抗菌效力,并对这类化合物进行合成研究。经过药理筛选,他于1960年发现硝基呋喃丙烯酰环己胺,对感染日本血吸虫病的小鼠有显著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他又合成了更多不同种类酰胺与酯,共计1100多个化合物。经药理试验,其中呋喃丙胺(F-30066)对小鼠实验感染的血吸虫病有预防及治疗作用,灭虫率达100%,对家免、家犬的感染灭虫率分别为97%—100%及85%—91%,对体外血吸虫成虫在浓度3.25μg/mk时即显示对虫的抑制。在临床上该药用于急性血吸虫病有特异退热作用。经嘉兴血吸虫病防治院对202例的临床观察,该药对急性血吸虫病高热患者疗效显著。嘉兴血防院使用该药治疗的病人,经20年后随访,未发现有不良后遗症,且绝大部分病人获得治愈,恢复劳动力。该药共治疗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达百万余人次。雷兴翰于1965年获国家创造发明一等奖;1986年11月,获中共上海市委血防领导小组批准的“为上海市消灭血吸虫病做出了贡献,记大功一次”的奖励。美国Burger教授主编的《药物化学》第三版寄生虫病药物一章中对该药也作了介绍。,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