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学专家
编号:213837
李承祜
http://www.100md.com 中国公众科技网
     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热心于中医药事业 中华民国时期,由于国民党政府推行消灭中医的政策,使中医药濒临绝境。李承祜针对那种“笃信西药,鄙弃国药”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潮,在《药用植物学》一书序言中大声疾呼中国药物的重要性:“欧美诸国犹不能忽视,而我们自己绝不能妄自菲薄,应以不偏不倚之态度,按国家人民经济之能力,与夫道地物产之情形,将吾国旧有本草予以科学之整理,精密之研究,俾能有所发明,以裨益国人之健康,减少对外之漏厄,是不特药学界之光,抑亦我民族之幸也。”

    李承祜一贯关心我国的药学事业,特别是中医药事业的发展。60年代初,他曾参加《全国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的制订,积极倡导发展祖国的新药学体系,他认为:“抓好教育,提高全行业的素质,是发展中医药的根本;既注意发扬中医药特色,又注意大力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是发展中医药的方法;扩大生产保证供应,不断提高中药质量和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是发展中药的目的。他这些富有远见卓识的意见大都被《规划》所采用,对我国中医药方针政策的制定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百拇医药
    1980年,他先后两次以“科技工作者的建议”的形式上书有关领导部门,以大量的事实说明加强中药的研究和管理已刻不容缓。意见上送后,引起了国务院、卫生部及国家医药管理局的重视。这些意见对医药行业的治理整顿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平时在教学过程中,李承祜经常宣传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在讲中药发展史时,他从本章的起源讲到历代本草专著的伟大成就,以大量的史实介绍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医药文化,为学生热爱中医药事业,投身于中医药事业,播下了一颗颗具有强劲生命力的种子。

    引进现代科学技术 加速我国现代生药学发展 30年代末,由于西药倾销于我国,国药业受到巨大的冲击。一大批爱国的药学工作者,除致力于自力更生、发展中国的合成药品外,也从研究国药入手,试图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近代药学。他们运用各种近代的科学方法,调查中药资源,考订品种,确定其分类位置,研究其形态特征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取得许多显著成就,发表了许多论著,并有诸如《医药植物学》、《现代本草生药学》、《生药学》等专著问世,且多有各自的特色,但未能形成系统。李承祜有鉴于此,决心要大力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我国本草之精华,编写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且切合实用的生药学相关学科的专著。
, 百拇医药
    早在30年代,他便开始收集资料,编印了许多实用的讲义。1946年,他的《药用植物学》在贵州省刊印,并作为校际交换征求意见。其后经过多次修订,于1949年作为大学课本公开发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以现代科学观点编写的药用植物学大学用书,较系统地介绍子药用植物有关的形态学、生理学和分类学,为后期的生药鉴定、药用植物栽培与成分探讨等提供了基础理论。该书着重介绍国产药用植物,并附表介绍其分类、药效及成分。此书出版后,国内药学院系普遍采用,作为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受到一致的赞扬。1951年及1953年,他编著出版了《药用植物的经济栽培》上、下册。1952年,又正式出版了大学课本《生药学》,此书取材精新,内容丰富、实用,除大量引进近代国外生药学研究方法和成果外,还紧密地结合中医药特色,较系统地介绍常用生药的分类、来源、性状、成分、理化鉴别、功效等,附录中较详细地介绍了植物性生药的各种检验方法,受到当时同行的一致好评。

    为了解决生药工作野外实习或教学科研常用的工具参考书,50年代末,他又主编了《中国药用植物图鉴》,第一集收载了947种药用植物,全书约90万字,全稿经他反复审阅修改,对某些品种曾数易其稿。该书系我国第一部药用植物图鉴,为有关教学人员、学生、药材资源调查人员、科研及生产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第一集出版后,得到全国生药界的普遍好评。接着他又主编了该书的第二集,收载了一千余种药用植物,百余万字,插图一千余幅,稿成于1965年底,可惜因“文化大革命”而未能出版。
, http://www.100md.com
    李承祜对我国生药学科的建设也十分关心。他根据国内外发展的趋向,不断在报刊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诸如《当前我国有关生药几个问题的高榷》、《从63年全国药学会学术会议上看全国生药学研究发展的趋向》、《中国药学会第四届年会中药及药用植物组总结》、《我国生药学研究的新进展》、《我国生药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生药学的发展及对我国生药学研究看法》等等,以大量的篇幅介绍生药学科的现状和发展,指明其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学术思想上,李承祜最大的特点是非常豁达,他虽然经验丰富,但从不固步自封,而是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他主张对中药的生药学研究,应逐步摆脱过去专以形态、组织鉴定为主的商品生药学范畴,而应该采取多学科、多层次、多手段、多途径综合研究的方式进行系统的研究;在指导思想上,应以中医中药理论为基础,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又要大力引进现代科学技术,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我国现代的新药学,让中国的古老文明为人类的保健事业放出灿烂的光辉。从80年代开始,在他领导的一些生药学研究课题中,已逐步引进许多先进技术,如薄层色谱、薄层扫描、气相色谱、高压液相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电泳技术、气质联用技术、放射免疫分析、扫描电镜技术及X-射线衍射分析等均已得到应用。这些技术的引进不但大大丰富了生药学的内涵,而且赋予生药学许多新的活力,为我国现代生药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百拇医药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