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学专家
编号:213865
王序
http://www.100md.com 中国公众科技网
王序

     王序 (1912—1984)

    王序,药物化学家。他毕生致力于药学教育事业和药物研究工作,培养了大批药学科学技术人员。在学术上最突出的贡献,是对生命科学有关的核酸的碱基以及核苷、环核苷酸类化合物的研究,并在发掘中草药宝库方面做出了贡献。

    王序,1912年3月8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幼年丧父,家境困难。大哥留学美国,回国后供职北京,遂把全家迁到北京。王序一直靠大哥供养,在北京上小学,后回无锡入辅仁中学。高中毕业后,进入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1935年毕业。1936年,去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深造,在当时颇有声望的斯巴特(Spt)教授门下当研究生,具体指导他工作的是威士利(Wiskey)教授。他在奥地利攻读4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博士学位。1940年,王序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倾其所有,买了两箱微量分析仪器和实验用的小型玻璃仪器,取道香港回国。不料这两箱用心血换来的玻璃仪器,竟被香港当局扣留。回国后在浙江大学化学系任教授(当时已迁贵州遵义),1941年,王序到北平研究院工作(当时迁至离昆明10里的黑龙潭)。该院初创时没有房屋,他就利用山顶上一古庙的大雄宝殿做实验室,工作条件很差,无水无电。王序努力创造条件开展研究工作。他利用民用小炭炉作加热工具,每晨挥扇生火,并请人从山下挑水上来,用一瓦缸架高在桌上,作为高位槽,在地下另放一缸,作为低位槽,供冷凝器循环用水。文献资料不足,他便步行10里到昆明市,再坐小火车到当时中央研究院的图书馆查阅。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王序仍取得不少成果,并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他做实验注意节约原材料,并常常告诫同事们:我们国家穷,物力维艰,一定要节约,只要能得出精确实验数据,尽可能少用材料。有一次因急用一个干净的试验瓶,一位助手在用水洗净后,就用丙酮淋了一下,王序看到后就批评说:“这在国外是可以的,但我们的丙酮得来不易,怎可如此浪费!”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举国欢腾,王序本想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岂知国民政府对科研工作毫不关心,当时台湾已回归祖国,正需要研究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他变卖了所有的衣物,举家回上海,然后转赴台湾工业试验所。台湾工业试验所的设备虽然不错,但接收大员并不关心科研,而是忙于争权夺利,任凭日本人把珍贵仪器的重要零件拆走。王序目睹此状,甚为痛心,不到3个月,便决心回北平。
, 百拇医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序逐渐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振兴中华、强国富民。1950年,王序任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1952年底改名为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有机化学教授、教研室主任。1956年,王序当选为全国群英会代表,并出席全国群英会。1957年以后,他真诚地要求下厂,向工人学习,培养自己的工农感情。从1958年开始,他担任北京医学院药学系代理系主任“文化大革命”时,王序受到冲击,但他始终认为这是不正常的现象,党一定会纠正,一定会雨过天晴的。“文化大革命”以后,他不计前怨,欣然继续担任药学系的领导工作。1978年为系主任,1984年为名誉系主任直到逝世。他先后领导药学系工作20年,在药学系除原有的药化、药学两个专业外,新建立了化学专业。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培养方案,都经过他的精心设计。对教师的培养,他也有完整的计划,如药剂学教员先在物化教研组打基础,药化教师先在有机教研组打基础。几十年来,他为药学教育、科研事业做出很多贡献,1983年,他以71岁高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王序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1964年,他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同年,担任北京化学会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副秘书长。1978年,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79年,当选为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政协常委。他还曾任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药学组副组长,北京药学会理事长。
, 百拇医药
    言传身教 创立独特的教学方法 王序大部分时间是在高等院校任教,讲授过有机化学、有机分析、有机合成、单元作业、理论有机等课。他在古稀之年,仍不辞辛劳,亲自上第一线,选用国外最好的教材,为药学系学生讲授有机化学。他的教学方法,不是让学生死记,而是讲重点、难点,尤其是着重介绍事物发展的过去与现在,设想将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学与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多学生反映:“听王先生的课,日后回忆,越回忆越有味……”他还主张要重视实验,正确掌握实验技巧,仔细观察反应现象,录取数据。他经常到学生实验室看学生做实验,这是他一贯的作风。他常说:“搞有机化学的人,如果手不行(即实验技能不行),就等于废物。”他在60多岁时,还亲自在实验室里做研究工作,为大家示范如何做微量物质重结晶的方法。

    王序十分重视师资培养工作,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师资质量的提高。早在60年代初期,他就提出:“青年助教带学生实验,必须做学生3倍量的实验(最低限),并结合实验阅读有关理论及参考文献,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质量。”由于“文化大革命”中断教学,使得中青年教师基础不够,知识老化,王序提出青年师资必须从头培养,加强数理基础及实验基本功训练。他亲自带研究生多名,指导中年教师做深入的科研工作,对培养有机化学、植物化学的专门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王序很注意思想教育。他与研究生、科研助手们讨论业务问题的同时,总是勉励他们要刻苦学习,为提高中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去攻克一个个难关,攀登科学的高峰。他认为这是爱国知识分子的民族感、责任感。针对当前青年学生做实验大手大脚、浪费试剂等情况,王序经常以自己在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那种简陋的条件下做实验的事例去教育学生、启发学生厉行节约。他常说:“做工作是要有条件的,但更重要的是主观上的努力。”由于他教书育人工作做得出色深入,院系有关部门的领导,在毕业生统一分配工作时,常请他出来做动员报告,效果极好。1983年,王序对研究生入学教育的录音报告,学校里至今保存并在必要时拿来教育学生。, http://www.100md.com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