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琼华
http://www.100md.com
中国公众科技网
陈琼华 (1918—1995)
陈琼华,药物生物化学家。长期致力于生物化学的教育与科研,为培养我国药学专门人才做出了贡献。他在学术上的主要成就,是以现代生化药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对我国传统中药(如大黄等20多种)进行了一系列生化药理学研究。
陈琼华,1918年11月9日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其父是当地颇有声望的中医。1930—1936年,他就读于福建省立龙溪中学(今漳州第一中学),各科成绩名列前茅,尤其对化学感兴趣。30年代初,他加入当地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积极投身进步学生运动,屡遭校方警告和处分。
1936年春,陈琼华高中毕业,因家庭经济拮据,在家乡小学任教员。1937年,考入国立厦门大学化学系。但不到一年时间,由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学校内迁闽西长汀,他迫于经济来源困难,未能随迁而缀学,回家乡再任中、小学教员。1940年,考取福建省清寒大学生奖学金,就读于国立师范学院理化系。毕业后,到迁至重庆的国立贵阳医学院任生物化学助教。他在大学并未学过生物化学这门课,只得硬着头皮边学边教。在贵阳医学院这段经历,奠定了他以后的专业方向。
, 百拇医药
1947年春,陈琼华应聘到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今北京医科大学)任教。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他在刘思职和张昌颖两位教授的指导下,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完成了两项有关营养学的科研论文和3篇文献综述,这是他初次从事科研的尝试。
1950年3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由于工作需要,曾三次到哈尔滨医科大学和长春军医大学短期任教,后调到北京医学院卫生系协助苏联专家指导研究生实验课,并参加编写营养卫生学进义部分章节;主讲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新课,并从事过党政工作。
在北京医学院近10年期间,尽管工作极不稳定,他仍以很大毅力,刻苦、系统地学习了医学基础课、药学系和卫生系专业课,以及中医药学等近30门课程(包括实验),为其专业主攻方向奠定了基础。
1956年秋,他被调到天津医学院任教,并兼任医学基础部教师党支部书记、总支副书记。
整个50年代,陈琼华在北京医学院和天津医学院工作期间,由于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他大部分时间从事党政工作,在业务上除部分教学工作外,科研几乎处于停顿状态。60年代初,大力开展“双革运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当时天津医学院生化教研室正好又有进修生和毕业实习生。从此,他开始了对中药大黄的系列生化学研究以及营养学的研究,在3年多的时间内完成科研论文共15篇,先后发表在《药学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和《天津医学院论文集》上。
, 百拇医药
1963年秋,他被调到南京药学院(今中国药科大学)任教,头几年他大部分精力用于主讲生化课和编写普通生化和高级生化讲义;另外,继续指导毕业实习生从事中药大黄的系列生化药理学研究工作。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教学和科研均陷于停顿状态。
1969—1970年,因科研攻关的需要,陈琼华参加了江苏省计划生育药物——天皂合剂的研究,此成果荣获1978年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其后,他又进行计划生育生化药物前列腺素E1、E2、番石榴根、四季豆和九里香等的研制。在“文化大革命”那种极不正常的状态下搞科研,其难度可想而知。在前列腺素E1、E2的研制中,开始时经费只有300元,人员又少,一切杂务都要亲自动手。原料和设备缺乏,他就大搞综合利用和修旧利废。就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前列腺素E1、E2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基本试制成功,并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 百拇医药
陈琼华在承担繁重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还热心学会工作。曾任中国生物化学会第二、四、五届理事,江苏省生物化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和第二、三届理事长,中国药学会第十七届理事、中国药学会生化药物分科学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江苏省科协第三届委员、《生物化学杂志》第二届编委等10个职务。
置身教育事业 培养科技人才 陈琼华置身教育事业迄今已55载,先后讲授过生物化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营养卫生学和高等生物化学等课程。尤其是在80年代以后,他尽管年事已高,兼职又多,仍然为研究生开设了分子生物学、药物代谢、酶和代谢抑制剂及生化药物学等专门课程。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总是一丝不苟地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他授课时讲述流畅生动,条理清晰,深入浅出,重点突出,并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主动思维,激发学生的钻研兴趣。他还经常在课后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因此,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在课外,他经常与学生谈心,十分关心学生们在学习、生活和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尽力给予热情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百拇医药
几十年来,他培养了大批的本科生、研究生和进修生,其中不少人经常与他保持密切联系,他也热诚鼓励他们为祖国的医药事业做出贡献,不愧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教学需要,他编写了多种讲义和教材,尤其是从1979年起,他主编出版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用《生物化学》教材。这部教材在阐述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反映了现代生物化学的新进展和药学专业本身的特定要求,如增补了分子生物学、药物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理、药物在体内转运和代谢转化、生物工程技术和生化药物的进展等内容,切合药学专业的需要,内容精炼,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有些非药学专业的院校也采用此教材。1987年,他又修订出版了该书第2版;1992年再次修订了该书第3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