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彬
http://www.100md.com
中国公众科技网
1960年,国际药理学大师海门斯教授访华,邀请胥彬给国际学术刊物撰稿介绍延胡索乙素的研究成果。胥彬的两篇论文发表在国际药理学报和神经药理学杂志上,颇受重视。胥彬对延胡索的研究,曾系统地发表了10多篇论文,为国内外许多学者引用。在1962年全国药理学学术会议上,药理学的前辈对他的延胡索乙素研究工作给予较高的评价,认为是“继麻黄素后几十年来很突出的一项工作”,是“中药化学成分系统研究少有的范例”。1963年8月,他在第二届国际药理学大会上报告了延胡索乙素镇痛药理的研究成果,受到好评。1964年,国家科委授予延胡索乙索研究全国新产品二等奖。该药已收载入中国药典。
胥彬对延胡索乙索的研究曾总结了几点经验:一是选题明确,意识到中药中有许多宝贵成分需深入研究;二是不迷信过去,因为延胡索能产生僵住状出自各人之口,只有不受前人结论的束缚,从实践中不断深究才能推陈出新;三是运用先进的客观方法研究新药十分重要;四是和化学家紧密合作,他不但和赵承嘏配合很好,解决乙素的药源时,还得到植物化学家朱任宏的合作。朱任宏还从野生植物黄藤中提取到得率高达4%的巴马汀,巴马汀可再氢化成延胡索乙素。这一发现使此药的大量生产成为现实。胥彬还与洪山海合作研究了石蒜植物中的有效成分,找到了治疗小儿麻痹症的新药加兰他敏。该药已推广生产,并荣获全国新产品二等奖。
, http://www.100md.com
开拓抗癌药的研究 胥彬的另一个有贡献的领域是肿瘤药理和化学治疗。他是我国此项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50年代后半期,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研究抗癌药物已开始提上议事日程。1955年底,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了抗生素学术会议,有10多个国家的专家和许多国内著名学者与会,并在会上议论了抗癌抗生素的问题,要求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带头研究。胥彬酷爱新药的探索,便欣然受命。
应该说,我国在50年代中期就决策开展抗癌抗生素研究,是很及时的,与先进国家相比只相差了几年。正因为如此,国外文献资料就很少。通过调查研究,胥彬首先从筛选方法着手,他博览群书,并决定把建立动物移植瘤模型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千方百计在实验室中引进和建立小鼠、大鼠及兔子等多种实验模型,为抗癌药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功夫不负有心人,1956年,他用动物模型试验,发现药物所抗生素组分离的1779号菌种发酵成分有抗瘤作用。他与蔡润生等合作,最后将此抗生素研究成功,并定名为放线菌素K,商品名为更生霉素。该药对多种动物肿瘤效果显著,被推荐临床使用,对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明显,协和医院等单位用于妇科绒癌的治疗功效更令人兴奋。胥彬曾数次出席国际药理和抗生素等学术会议,他的有关该项研究成果的论文报告,受到国际科学界好评。国内投产的更生霉素和美国同时期研究的放线菌素D疗效一样,因而使国家减少了药品进口,为肿瘤病人提供了方便,为国家节约了外汇。该成果获得1964年国家新产品三等奖。
, 百拇医药
50年代抗癌抗生素研究的喜讯,大大鼓舞了科研工作者的士气,也对国内抗癌药物研究起了推动作用。短短的几年里,上海药物所从寻找抗癌抗生素发展到合成抗癌药,以及从中草药和植物中提取抗癌活性成分。自1958年起,抗肿瘤药物研究一直成为上海药物所的重点研究项目,胥彬是主要主持人之一。在他带领下,肿瘤药理组曾筛选过4000多种活性成分,发现了30多种有效的物质,通过药理和毒性研究有10多种进入临床试验,其中更生霉素、长春新碱、甲氧芳芥、溶癌吟、抗癌锑、消瘤芥、喜树碱、羟基喜树碱、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等在各方面合作下投入了生产和推广应用。这些药对恶性肿瘤、白血病人提供了新的治疗武器,有几种已收载入中国药典,有的还向国外出口。抗癌药物研究获得6项嘉奖:羟基喜树碱、长春新碱、消瘤芥获1977年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硫鸟嘌吟、嘧啶苯芥、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他在抗癌药筛选模型瘤细胞株的培养,裸鼠肿瘤的建立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还承担不少协作项目,如蒿甲醚等,并做出了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抗癌药的研究不但在国内具有开拓性质,在国际上也产生良好的反响。美国1974年出版的C.P.Li编著的《中国抗癌药的新进展》一书中,大量介绍胥彬的工作,对几种新抗癌药给予高度赞扬,认为是肿瘤研究中不寻常的贡献,称胥彬是该领域的主要权威人士。胥彬对天然抗癌物质的研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1962年7月,他参加第八届国际癌症大会,报告锑胺羧螯合物等的抗癌疗效;1978年10月,出席第十二届国际癌症大会,报告抗癌药物羟基喜树碱。1979年,当胥彬出席中美药理学术讨论会,在华盛顿美国科学院会场上宣读抗癌药物的药理研究结果时,博得了热烈掌声,得到美国同行第一流科学家伯特罗J.Bertino,伯恩斯J.J.Burns教授等的赞扬,纷纷要求协作和继续交流。因此,他应聘到美国宾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斯郎癌症中心及纽约州立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或客座研究员,进行抗癌新药的合作研究。在宾州大学他阐明了羟基喜树碱(羟喜)对S期肿瘤细胞有选择性,对不敏感的BW7756肝癌有治疗效果,文章发表在国际抗癌学报上,使羟喜更引起国际科学家的注意。1980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癌症中心研究几种天然产物对细胞周期和诱导癌细胞分化的作用,发表了2篇论文阐明羟喜、高三尖杉酯碱及石蒜内铵抑制癌细胞的不同特点,可用于综合治疗,受到该中心保罗·马克斯(Pauk A.Marks)所长和生化系法格申教授(PhikipFeigekson)的赞扬。由他们推荐,胥彬被选为纽约科学院的正式会员。1980—1981年,他曾应邀到美国10多个城市的癌症研究机构、大学和制药公司进行访问和讲学,在美国建立了广泛的联系。1981年,他应英国剑桥大学主办的国际著名刊物《药理科学进展趋势》的邀请,发表了天然产物药理的文章,介绍数种有抗癌作用的新药,受到各国学者好评。, 百拇医药
胥彬对延胡索乙索的研究曾总结了几点经验:一是选题明确,意识到中药中有许多宝贵成分需深入研究;二是不迷信过去,因为延胡索能产生僵住状出自各人之口,只有不受前人结论的束缚,从实践中不断深究才能推陈出新;三是运用先进的客观方法研究新药十分重要;四是和化学家紧密合作,他不但和赵承嘏配合很好,解决乙素的药源时,还得到植物化学家朱任宏的合作。朱任宏还从野生植物黄藤中提取到得率高达4%的巴马汀,巴马汀可再氢化成延胡索乙素。这一发现使此药的大量生产成为现实。胥彬还与洪山海合作研究了石蒜植物中的有效成分,找到了治疗小儿麻痹症的新药加兰他敏。该药已推广生产,并荣获全国新产品二等奖。
, http://www.100md.com
开拓抗癌药的研究 胥彬的另一个有贡献的领域是肿瘤药理和化学治疗。他是我国此项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50年代后半期,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研究抗癌药物已开始提上议事日程。1955年底,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了抗生素学术会议,有10多个国家的专家和许多国内著名学者与会,并在会上议论了抗癌抗生素的问题,要求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带头研究。胥彬酷爱新药的探索,便欣然受命。
应该说,我国在50年代中期就决策开展抗癌抗生素研究,是很及时的,与先进国家相比只相差了几年。正因为如此,国外文献资料就很少。通过调查研究,胥彬首先从筛选方法着手,他博览群书,并决定把建立动物移植瘤模型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千方百计在实验室中引进和建立小鼠、大鼠及兔子等多种实验模型,为抗癌药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功夫不负有心人,1956年,他用动物模型试验,发现药物所抗生素组分离的1779号菌种发酵成分有抗瘤作用。他与蔡润生等合作,最后将此抗生素研究成功,并定名为放线菌素K,商品名为更生霉素。该药对多种动物肿瘤效果显著,被推荐临床使用,对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明显,协和医院等单位用于妇科绒癌的治疗功效更令人兴奋。胥彬曾数次出席国际药理和抗生素等学术会议,他的有关该项研究成果的论文报告,受到国际科学界好评。国内投产的更生霉素和美国同时期研究的放线菌素D疗效一样,因而使国家减少了药品进口,为肿瘤病人提供了方便,为国家节约了外汇。该成果获得1964年国家新产品三等奖。
, 百拇医药
50年代抗癌抗生素研究的喜讯,大大鼓舞了科研工作者的士气,也对国内抗癌药物研究起了推动作用。短短的几年里,上海药物所从寻找抗癌抗生素发展到合成抗癌药,以及从中草药和植物中提取抗癌活性成分。自1958年起,抗肿瘤药物研究一直成为上海药物所的重点研究项目,胥彬是主要主持人之一。在他带领下,肿瘤药理组曾筛选过4000多种活性成分,发现了30多种有效的物质,通过药理和毒性研究有10多种进入临床试验,其中更生霉素、长春新碱、甲氧芳芥、溶癌吟、抗癌锑、消瘤芥、喜树碱、羟基喜树碱、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等在各方面合作下投入了生产和推广应用。这些药对恶性肿瘤、白血病人提供了新的治疗武器,有几种已收载入中国药典,有的还向国外出口。抗癌药物研究获得6项嘉奖:羟基喜树碱、长春新碱、消瘤芥获1977年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硫鸟嘌吟、嘧啶苯芥、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他在抗癌药筛选模型瘤细胞株的培养,裸鼠肿瘤的建立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还承担不少协作项目,如蒿甲醚等,并做出了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抗癌药的研究不但在国内具有开拓性质,在国际上也产生良好的反响。美国1974年出版的C.P.Li编著的《中国抗癌药的新进展》一书中,大量介绍胥彬的工作,对几种新抗癌药给予高度赞扬,认为是肿瘤研究中不寻常的贡献,称胥彬是该领域的主要权威人士。胥彬对天然抗癌物质的研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1962年7月,他参加第八届国际癌症大会,报告锑胺羧螯合物等的抗癌疗效;1978年10月,出席第十二届国际癌症大会,报告抗癌药物羟基喜树碱。1979年,当胥彬出席中美药理学术讨论会,在华盛顿美国科学院会场上宣读抗癌药物的药理研究结果时,博得了热烈掌声,得到美国同行第一流科学家伯特罗J.Bertino,伯恩斯J.J.Burns教授等的赞扬,纷纷要求协作和继续交流。因此,他应聘到美国宾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斯郎癌症中心及纽约州立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或客座研究员,进行抗癌新药的合作研究。在宾州大学他阐明了羟基喜树碱(羟喜)对S期肿瘤细胞有选择性,对不敏感的BW7756肝癌有治疗效果,文章发表在国际抗癌学报上,使羟喜更引起国际科学家的注意。1980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癌症中心研究几种天然产物对细胞周期和诱导癌细胞分化的作用,发表了2篇论文阐明羟喜、高三尖杉酯碱及石蒜内铵抑制癌细胞的不同特点,可用于综合治疗,受到该中心保罗·马克斯(Pauk A.Marks)所长和生化系法格申教授(PhikipFeigekson)的赞扬。由他们推荐,胥彬被选为纽约科学院的正式会员。1980—1981年,他曾应邀到美国10多个城市的癌症研究机构、大学和制药公司进行访问和讲学,在美国建立了广泛的联系。1981年,他应英国剑桥大学主办的国际著名刊物《药理科学进展趋势》的邀请,发表了天然产物药理的文章,介绍数种有抗癌作用的新药,受到各国学者好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