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聪甫
http://www.100md.com
中国公众科技网
临床中的独特见解 李聪甫在临床中,无论对外感热病或内伤杂病,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影响后世。
湿温病的辨治,在温热急性病中是最为棘手的。李聪甫通过长期实践,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摸索出一套治疗规律,如湿郁卫分,用宣湿开散卫阳以透表,不使邪犯气分而导致内逼营血的病变。湿郁气分,用宣湿化热之剂,使湿热蕴阻之气化为白,透出皮表而宣解。若湿热入营,仍当透热转气,拟用转枢化浊法或转枢透热法,因势利导,循通泄之路从气分而解。病入血分,出现神志昏迷,出血倾向,或循衣摸床,乃热灼津枯,气阴两竭,速当救阴复气。这一总结本源于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的有关论说,在临证中而有所发展。
对虚劳病的治疗,李聪甫深入研究《内经》、《难经》、《金匮要略》及李东垣、朱丹溪诸家有关论述,颇有见地。其总的旨意是补养气血,慎用攻伐。如对肺痨咳嗽,肌瘦骨立,蒸热盗汗的重证,每用甘平以滋复肺脾之阴,多获良效。五劳虚极,内有干血,又当滋养精血与祛瘀生新同时并用;专用攻破,则有“竭泽而渔”的危险。如妇人血痹内蓄之“干血痨”,咳嗽气促,胸痛厌食,午后两颧潮红,蒸热盗汗,月经停闭,脉来细数,经投濡血化瘀之剂,经泛初见极少,色如墨汁,继变咖啡色,较淡红色,转红色中挟黑色小点,后转为正赤色,食纳渐增,其他症状亦自然消失。
, 百拇医药
在治疗内伤杂病中,李聪甫常以补中益气汤为基本方,自定护卫益气汤、生津益气汤、扶阳益气汤、降火益气汤等10余种,灵活运用、卓有成效。如护卫益气汤,是针对脾胃虚弱,不能顾护营卫而拟定的。方以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柴胡,配桂枝、白芍以和畅营卫,调达表里。临证应用,其效甚佳。
在治疗危重病人时,李聪甫每于处方之后,反复揣摩方药的准确性,考证方书,并根据服药后的病情变化及时更方,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1935年夏秋之交,他曾去武昌为友人肖君救治垂危之证。当时,病人身热不退,神识昏糊,头摇谵语,口燥唇焦,烦躁不安,便闭尿赤,脉沉弦,舌质干、苔淡黄。前医投药一派苦寒,每剂都有犀羚,病情严重。李聪甫仔细诊察,推敲症情,诊断为湿困脾机,胃浊不降。用温胆汤加神曲、豆卷、佩兰、苡仁等味,一剂安睡,再剂热清,大便如酱色,人事清醒。
李聪甫不但精于医术,而且注重医德。他把《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作为严格律己的一面镜子,对照自身的言行。特别注意以论中“毋忽贫贱,毋惮疲劳,检医典而精求,对疾苦而悲悯”来检查自己。他接待病人态度谦和,详问病情,细察色脉,辨证施治、理法方药均很讲究。医嘱详尽周全,对病人赠送礼物总是婉言谢绝。1934年,李聪甫治疗脑膜炎和盲肠炎疗效显著,自认为脑膜炎即痉病,盲肠炎即肠痈。为此,他曾写信求教于上海名医陆士谔先生。陆充分肯定他的正确认识,复函说:“千里外惠书论学,虚怀若谷,不耻下问,钦佩之至。尊论脑膜炎即是痉病,盲肠炎即是肠痈,认症正确,足见手眼之明快。……尊方所拟似乎专于已成之肠痈,痉病之刚痉。而将成未成之肠痈,痉病之柔痉,似乎别谋治法,……”(曾载上海《新闻报》“国医周刊”)。对此,李聪甫曾深有感触地说,那时年近30,能得到前辈开诚的指点,深刻的启迪,至今难以忘怀。
, 百拇医药
重视中医教育与人才培养 1953年以来,李聪甫曾主持由省卫生厅举办的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的工作。他除了负责诸如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的制定等全面教学工作外,还亲自讲授中医经典、基础理论。《中医生理学之研究》即是当时的讲稿。为了讲好这一课程,他专门去湖南医学院系统旁听了现代生理学原理、诊断学等课程,翻阅大量资料,认真备课,立足于中医理论体系的生理概念和内容,结合现代的生理学观点,从整体及神经、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等方面,阐述中医生理相关的论说,在发掘中医理论、内涵方面作了可贵的探索。在教学中,李聪甫认真讲授,热情答疑,大大提高了学员的研读兴趣和知识素养。该校先后结业400余人,学员遍及省内外,且多己成为各地中医骨干和专家。
1960年前后,拜师收徒培育中医人才形成热潮。李聪甫欣然表示:愿青年医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我们老一辈的最大荣幸。他经常鼓励青年医师,要在学术上作出成就,首先必须勤学好问。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他传授学术经验的方法和形式多样:讨论病案,临证释疑,谈写病历,专题座谈,指导论文,修改稿件等,总是具体指点,诲人不倦。平时,他特别注意指导青年医师读书,并按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分别选定主要读本和参考读本。他经常把整理、编写、课题研究等交给中、青年去做,自己从中具体指导,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工作能力。此外,李聪甫对青年医师要求亦很严格:写病历不仅要求记录详细,而且字体要工整;写论文用引语,要反复核对,引用要恰当,融汇自然,有说服力。
“文化大革命”以后,李聪甫的精神更加焕发,虽年逾70,仍十分关注人才的培养。1979年他获得中医研究员职称,更觉责任重大,每周坚持门诊,指导青年医师临证辨治。越年,他被批准为中医名家学说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他亲自拟定每位研究生的指导计划,明确研究攻读的方向,具体列出必读、阅读和参阅书目。在培养研究生中,李聪甫总是不辞劳苦,勤于引导,耐心解答问题,精心修改论文。李聪甫在中医教育事业上成绩斐然,培育出一批高级中医人才。, 百拇医药
湿温病的辨治,在温热急性病中是最为棘手的。李聪甫通过长期实践,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摸索出一套治疗规律,如湿郁卫分,用宣湿开散卫阳以透表,不使邪犯气分而导致内逼营血的病变。湿郁气分,用宣湿化热之剂,使湿热蕴阻之气化为白,透出皮表而宣解。若湿热入营,仍当透热转气,拟用转枢化浊法或转枢透热法,因势利导,循通泄之路从气分而解。病入血分,出现神志昏迷,出血倾向,或循衣摸床,乃热灼津枯,气阴两竭,速当救阴复气。这一总结本源于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的有关论说,在临证中而有所发展。
对虚劳病的治疗,李聪甫深入研究《内经》、《难经》、《金匮要略》及李东垣、朱丹溪诸家有关论述,颇有见地。其总的旨意是补养气血,慎用攻伐。如对肺痨咳嗽,肌瘦骨立,蒸热盗汗的重证,每用甘平以滋复肺脾之阴,多获良效。五劳虚极,内有干血,又当滋养精血与祛瘀生新同时并用;专用攻破,则有“竭泽而渔”的危险。如妇人血痹内蓄之“干血痨”,咳嗽气促,胸痛厌食,午后两颧潮红,蒸热盗汗,月经停闭,脉来细数,经投濡血化瘀之剂,经泛初见极少,色如墨汁,继变咖啡色,较淡红色,转红色中挟黑色小点,后转为正赤色,食纳渐增,其他症状亦自然消失。
, 百拇医药
在治疗内伤杂病中,李聪甫常以补中益气汤为基本方,自定护卫益气汤、生津益气汤、扶阳益气汤、降火益气汤等10余种,灵活运用、卓有成效。如护卫益气汤,是针对脾胃虚弱,不能顾护营卫而拟定的。方以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柴胡,配桂枝、白芍以和畅营卫,调达表里。临证应用,其效甚佳。
在治疗危重病人时,李聪甫每于处方之后,反复揣摩方药的准确性,考证方书,并根据服药后的病情变化及时更方,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1935年夏秋之交,他曾去武昌为友人肖君救治垂危之证。当时,病人身热不退,神识昏糊,头摇谵语,口燥唇焦,烦躁不安,便闭尿赤,脉沉弦,舌质干、苔淡黄。前医投药一派苦寒,每剂都有犀羚,病情严重。李聪甫仔细诊察,推敲症情,诊断为湿困脾机,胃浊不降。用温胆汤加神曲、豆卷、佩兰、苡仁等味,一剂安睡,再剂热清,大便如酱色,人事清醒。
李聪甫不但精于医术,而且注重医德。他把《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作为严格律己的一面镜子,对照自身的言行。特别注意以论中“毋忽贫贱,毋惮疲劳,检医典而精求,对疾苦而悲悯”来检查自己。他接待病人态度谦和,详问病情,细察色脉,辨证施治、理法方药均很讲究。医嘱详尽周全,对病人赠送礼物总是婉言谢绝。1934年,李聪甫治疗脑膜炎和盲肠炎疗效显著,自认为脑膜炎即痉病,盲肠炎即肠痈。为此,他曾写信求教于上海名医陆士谔先生。陆充分肯定他的正确认识,复函说:“千里外惠书论学,虚怀若谷,不耻下问,钦佩之至。尊论脑膜炎即是痉病,盲肠炎即是肠痈,认症正确,足见手眼之明快。……尊方所拟似乎专于已成之肠痈,痉病之刚痉。而将成未成之肠痈,痉病之柔痉,似乎别谋治法,……”(曾载上海《新闻报》“国医周刊”)。对此,李聪甫曾深有感触地说,那时年近30,能得到前辈开诚的指点,深刻的启迪,至今难以忘怀。
, 百拇医药
重视中医教育与人才培养 1953年以来,李聪甫曾主持由省卫生厅举办的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的工作。他除了负责诸如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的制定等全面教学工作外,还亲自讲授中医经典、基础理论。《中医生理学之研究》即是当时的讲稿。为了讲好这一课程,他专门去湖南医学院系统旁听了现代生理学原理、诊断学等课程,翻阅大量资料,认真备课,立足于中医理论体系的生理概念和内容,结合现代的生理学观点,从整体及神经、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等方面,阐述中医生理相关的论说,在发掘中医理论、内涵方面作了可贵的探索。在教学中,李聪甫认真讲授,热情答疑,大大提高了学员的研读兴趣和知识素养。该校先后结业400余人,学员遍及省内外,且多己成为各地中医骨干和专家。
1960年前后,拜师收徒培育中医人才形成热潮。李聪甫欣然表示:愿青年医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我们老一辈的最大荣幸。他经常鼓励青年医师,要在学术上作出成就,首先必须勤学好问。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他传授学术经验的方法和形式多样:讨论病案,临证释疑,谈写病历,专题座谈,指导论文,修改稿件等,总是具体指点,诲人不倦。平时,他特别注意指导青年医师读书,并按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分别选定主要读本和参考读本。他经常把整理、编写、课题研究等交给中、青年去做,自己从中具体指导,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工作能力。此外,李聪甫对青年医师要求亦很严格:写病历不仅要求记录详细,而且字体要工整;写论文用引语,要反复核对,引用要恰当,融汇自然,有说服力。
“文化大革命”以后,李聪甫的精神更加焕发,虽年逾70,仍十分关注人才的培养。1979年他获得中医研究员职称,更觉责任重大,每周坚持门诊,指导青年医师临证辨治。越年,他被批准为中医名家学说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他亲自拟定每位研究生的指导计划,明确研究攻读的方向,具体列出必读、阅读和参阅书目。在培养研究生中,李聪甫总是不辞劳苦,勤于引导,耐心解答问题,精心修改论文。李聪甫在中医教育事业上成绩斐然,培育出一批高级中医人才。,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