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澄濂
http://www.100md.com
中国公众科技网
他在《卫气营血辨证在温热病学上的作用和意义》一文中详细地论述了卫气营血辨证与急性传染病的关系,指出叶天士所说的卫气营血并非指某些病毒损害的器官组织,而是将各种急性传染病的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证候,以综合和辨证的方法,划分为4种不同的证候群,作为治疗的标志。谓急性热性传染病的发作,取决于病原体在机体内生存的适应力和机体对病原作用所产生的反应,不论是病原体的内毒素或外毒素,毒血症或菌血症,所引起的病变能影响整个机体的生理机能。如疟疾一般征候表现是:寒热往来,呕吐,消化不良,体疼,脾肿,苔白腻或黄腻,也有独热不寒,舌光绛,神识昏迷的。又如肠热病(肠伤寒),一般在第一病周时,有轻度的恶寒和发热,口渴,或渴不引饮,苔薄白或黄腻,皮肤间现蔷薇疹。到了第二病周,由于病热进展,体温稽留在中等度以上,舌焦燥,或光绛而干,甚者神昏谵语,大便秘结或下痢。就这两病的发展过程来说,疟疾的一般症候,和肠热症第一病周时的临床象征,按卫气营血辨证,系邪在卫分或气分,而当出现舌光绛而干,神昏谵语,即属邪入营分或血分了。这样的划分归类,以西医论来说是难理解的,但就中医学说而言,确实如此。他进而指出,卫分阶段,津液一般未受耗伤,故用发汗或渗湿;病热发展,进入气分阶段,就有劫津耗液的可能,治用清法,有湿的尚可化湿;到了营分阶段,津液耗灼,神经系统受到了威胁,表现为舌光绛而干,唇焦齿垢,神昏谵语,如再有心力衰竭征候出现,便是进入极期,治以滋润养阴,还要顾及心脑机能衰竭,适当采用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以防痉厥;如进入血分阶段,血毒征象已很严重,有各种出血症,须以大剂凉血解毒。凡此,中西两套理论同用,指导临床实践,有利于明理识证,提高疗效。
, http://www.100md.com
主张辨病与辨证结合 潘澄濂认为,疾病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辨病就是根据患者的病史、病症,结合多方面的实验检查,对疾病作出确诊。这是现代医学的诊断方法。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虽有疟疾、痢疾、麻疹等病名,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外感病如伤寒、温病、湿温,杂病如痰饮、咳嗽、水气、积聚等,大都是以证为基础,与现代医学的辨病有所不同。中医对疾病的观察,很重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致病因素和抗病力的关系,外界环境和发病的关系,辨证上以这几种关系为前提,来辨别八纲的属性,为治疗提供依据,在同一证的普遍性中求其特殊性,故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辨治方法。由于病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过程,所以有许多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可有先后或同时发生2种以上的证,而同一证可在某一种病的过程中出现,也可在另一种病的过程中存在,这就需要辨病与辨证结合,全力找出主要矛盾给以治疗。同时,目前已发现有些病的自觉症状不明显,而实验检查有异常,相反,也有自觉症状明显,实验检查无特殊者,这就要对前者从病着眼,对后者从证着手。因此,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有利于探索病机,提高疗效。
, http://www.100md.com
他常说,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就是要双重诊断,对中医临床研究,制订诊断指标及疗效标准,用以观察中医药对某种疾病的疗效确有帮助,应推广执行。但在中西医结合临床中,有的不是按中医辨治的特点,而是执一方一药以试病,有的学步西医,说是炎症,不辨寒热虚实,概用清热解毒。有鉴于此,他指出这只是中西两法的乱套,而不是有机结合,不是辨病与辨证的灵活应用。有感于目前一般中西医生知识的局限,辨病与辨证难以普遍应用,他主张对某些较危重或复杂的疾病,中西医尤其是西学中医师应讲求合作精神,共同分析研究病情,判断其疗效西优于中的以西为主,中胜于西的以中为主,中西结合,辨病用药与辨证施治结合,取长补短,紧密协作,反复实践,摸索规律,提高疗效。
致力于熔经方时方为一炉 仲景创六经辨证,立113方,被称为经方;后世温热学派根据温热病的特点,又创立了许多方剂,人称时方。由于伤寒与温病性质两异,用药有偏寒偏热之殊,被不同的医者所乐用,故有经方派、时方派之分。潘澄濂指出,仲景六经辨证是对各种疾病从四诊所得的临床表现加以分析归纳,特别是选择比较突出的证候,抓住6个不同类型的基本症候,结合其他一般症状体征,借以辨别表里寒热虚实不同的属性,作为治疗依据的一种逻辑法。由于各种疾病对机体的影响,有因人、因时、因地等不同,故其所出现的症状体征,某些是共同的,某些则有特殊性。六经辨证就是从各殊的症候体征上来辨别其不同的属性。后世温病学派,所创的卫气营血辨证,是将各种急性传染病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证候,以综合和辨证的方法,划分为卫气营血4种不同类型的证候群,作为治疗标志,是在仲景六经辨证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同一体系的辨证治疗法则。
仲景六经与温热家的卫气营血辨证,前者重在诊脉,参之以其他的症候,来观察心机能之强弱,故太阳病之脉浮,少阴病之脉微细,分阴阳表里为大纲,后者主在望舌,参合脉证,以审津液之润涸,故曰“温病以救阴为主”。两种辨证方法,须相互并重,不能偏废。中医对各种传染病在各个不同阶段所表现的不同症候,除归纳在六经的范畴外,并可结合卫气营血的标志,以审辨津液的质和量的变化,借以探测病势的进展或消退,并决定治疗的方针,这就需要各种辨证方法相结合,熔经方时方于一炉,灵活应用。, http://www.100md.com
, http://www.100md.com
主张辨病与辨证结合 潘澄濂认为,疾病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辨病就是根据患者的病史、病症,结合多方面的实验检查,对疾病作出确诊。这是现代医学的诊断方法。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虽有疟疾、痢疾、麻疹等病名,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外感病如伤寒、温病、湿温,杂病如痰饮、咳嗽、水气、积聚等,大都是以证为基础,与现代医学的辨病有所不同。中医对疾病的观察,很重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致病因素和抗病力的关系,外界环境和发病的关系,辨证上以这几种关系为前提,来辨别八纲的属性,为治疗提供依据,在同一证的普遍性中求其特殊性,故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辨治方法。由于病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过程,所以有许多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可有先后或同时发生2种以上的证,而同一证可在某一种病的过程中出现,也可在另一种病的过程中存在,这就需要辨病与辨证结合,全力找出主要矛盾给以治疗。同时,目前已发现有些病的自觉症状不明显,而实验检查有异常,相反,也有自觉症状明显,实验检查无特殊者,这就要对前者从病着眼,对后者从证着手。因此,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有利于探索病机,提高疗效。
, http://www.100md.com
他常说,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就是要双重诊断,对中医临床研究,制订诊断指标及疗效标准,用以观察中医药对某种疾病的疗效确有帮助,应推广执行。但在中西医结合临床中,有的不是按中医辨治的特点,而是执一方一药以试病,有的学步西医,说是炎症,不辨寒热虚实,概用清热解毒。有鉴于此,他指出这只是中西两法的乱套,而不是有机结合,不是辨病与辨证的灵活应用。有感于目前一般中西医生知识的局限,辨病与辨证难以普遍应用,他主张对某些较危重或复杂的疾病,中西医尤其是西学中医师应讲求合作精神,共同分析研究病情,判断其疗效西优于中的以西为主,中胜于西的以中为主,中西结合,辨病用药与辨证施治结合,取长补短,紧密协作,反复实践,摸索规律,提高疗效。
致力于熔经方时方为一炉 仲景创六经辨证,立113方,被称为经方;后世温热学派根据温热病的特点,又创立了许多方剂,人称时方。由于伤寒与温病性质两异,用药有偏寒偏热之殊,被不同的医者所乐用,故有经方派、时方派之分。潘澄濂指出,仲景六经辨证是对各种疾病从四诊所得的临床表现加以分析归纳,特别是选择比较突出的证候,抓住6个不同类型的基本症候,结合其他一般症状体征,借以辨别表里寒热虚实不同的属性,作为治疗依据的一种逻辑法。由于各种疾病对机体的影响,有因人、因时、因地等不同,故其所出现的症状体征,某些是共同的,某些则有特殊性。六经辨证就是从各殊的症候体征上来辨别其不同的属性。后世温病学派,所创的卫气营血辨证,是将各种急性传染病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证候,以综合和辨证的方法,划分为卫气营血4种不同类型的证候群,作为治疗标志,是在仲景六经辨证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同一体系的辨证治疗法则。
仲景六经与温热家的卫气营血辨证,前者重在诊脉,参之以其他的症候,来观察心机能之强弱,故太阳病之脉浮,少阴病之脉微细,分阴阳表里为大纲,后者主在望舌,参合脉证,以审津液之润涸,故曰“温病以救阴为主”。两种辨证方法,须相互并重,不能偏废。中医对各种传染病在各个不同阶段所表现的不同症候,除归纳在六经的范畴外,并可结合卫气营血的标志,以审辨津液的质和量的变化,借以探测病势的进展或消退,并决定治疗的方针,这就需要各种辨证方法相结合,熔经方时方于一炉,灵活应用。, http://www.100md.com